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石家庄发生的著名战役

发布时间:2022-08-11 23:07:05

  石家庄发生的著名战役

  夫香

  1背水一战

  井陉古塞、绵河两岸,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井陉县白石岭上,保存着后世修筑的韩信庙及陈馀祠,在鹿泉市抱犊寨山顶,后人修建淮阴侯祠,以纪念韩信背水之战的历史。这里也正是韩信灭赵“背水之战”的古战场。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馀,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馀献计说: “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战马饥肠辘辘。我们井陉这地方山路狭窄,车马通过困难。因此,我们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些,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就可活捉韩信。”

  李左车说得在理,可陈馀是个书呆子,很教条,不听他的意见,说: “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以后可能没机会了。” 就这样,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馀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

  当时韩信、张耳统兵数万,赵王歇与陈馀在井陉口聚兵20万,双方兵力悬殊,赵军营垒设在今鹿泉市的土门关到井陉县白皮关一线。堵截汉军。

  韩信向井陉进军,在离井陉口30里处安营扎寨。韩信选派轻骑两千,各持一面红旗,半夜抄小路赶到赵营背后,在萆山(今鹿泉市抱犊寨)隐蔽。

  次日晨,韩信命万余人渡过绵蔓水(今井陉县绵河),背水布阵。有左右进言:兵法上说行军布阵要背山临水不可背水面山。“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布阵,岂不犯兵家之忌耳?”韩信答道:“兵法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军大多是新募的兵卒,没经严格训练,只有将他们置之死地,方能拼命厮杀,死里求生。

  陈馀站在白石岭上,俯瞰绵蔓河,见韩信背水布阵,大笑讥讽韩信小儿,不懂兵法,尔今休也!即令赵军出击。

  此时,韩信树起大将旗帜,战鼓擂动,号角齐鸣,直攻赵军营垒。汉军背水作战,没有退路,个个奋勇杀敌。双方激战,韩信令士兵丢弃旗鼓,佯装败退,陈馀马上令所有赵军倾巢而出。这时埋伏在赵营背后的两千骑兵按韩信命令,迅速从萆山冲向赵营,拔掉赵旗,树起无数汉军旗帜。赵军久战不能胜,忽见赵营遍插了汉军红旗,顿时大乱,纷纷奔逃,作鸟兽散。韩信遂令全军两面夹击,追歼赵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韩信巧设背水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陈馀,消灭赵军。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2、王莽赶刘秀

  (刘秀走国)

  唐代胡曾在《渡滹沱河》一诗中写道:“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这首诗说的是 公元23年,王郎称帝,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着前朝血统的刘秀乘势起兵,与更使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今河北柏乡)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依然沿用“汉”为其国号,是为“东汉”。时,时政多舛,诸州郡官员难辨真伪,纷纷听命王郎。立足未稳的刘秀,被王郎追赶,一日,渡过滹沱河,逃到安平县会涡村。寒风凛冽,人疲马乏,而追兵将至,刘秀势危。绝望之际,一布衣少女荷担而至,眉间红痣如星。众人马饮两桶水,而水不绝。少女说:"速去真定,大事可成。"说完竟飘渺而走。刘秀知是神人引导遂奔逃真定。

  公元24年,刘秀到达卢奴(今定州),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耿弇南下求见。耿况原本是王莽委任的太守,更始帝刘玄遣使巡视郡国,耿况归顺更始帝,得知刘秀北巡,特意派其子耿弇前来接应。陪同刘秀到达上谷郡治所蓟城。城内传言邯郸大军将至,刘秀及其随从便准备南下。耿弇坚持迎刘秀进城。正在两者争论之时,西汉广阳王之子刘接在蓟响应王郎,而且王郎悬赏捉拿刘秀檄文传至蓟城,刘接发兵围剿刘秀。

  刘秀兵微将寡,难以立足,又难以确认耿弇父子是否有诈,因此,从南门匆匆逃出蓟城,与耿弇失散。刘秀一行一路昼夜兼程,疾驰到饶阳芜篓亭。

  次日到饶阳,刘秀官属皆饥饿不堪,于是诈称是王郎使者,到传舍就食。不料随从刘秀的兵将由于饥饿难耐,发生争抢食物情况,引起了传舍官的怀疑,传舍官遂谎称“邯郸将军到”,刘秀兵将官属大惊失色。刘秀自知迎战必败,便机智以对,镇静自若说“请邯郸将军入”。这才稳住传吏,使其从属得以解决温饱。

  刘秀一行率部南驰,“至下曲阳(今晋州市西),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南面又是滹沱河,刘秀一行一边西奔一边令大将王霸亲自查看。王霸唯恐惊吓官属,返回后诡称曰:“冰坚可渡,官属皆喜。”事后,刘秀对王霸说:“安吾众得济免者,卿之力也。”

  由此,才在王霸护卫之下,有惊无险地渡过了滹沱河。现在在石家庄市长安区滹沱河畔,有个村子名叫“凌透”。据说当年刘秀到滹沱河边,其兵马履冰而过,刘秀渡河后冰凌随即裂透,阻止了王郎追兵。现长安区凌透地方就是刘秀等渡过滹沱河的地方。

  这一事件,在后世的许多名人诗词中都有反映。如南宋的忠臣宰相文天祥,被俘后,经滹沱河,写下了《渡滹沱河》二首,其中写道:“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旧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刘秀至真定,与真定王刘扬联姻(现石家庄东垣城即真定王刘扬的王宫)。借刘杨之势,立足冀州。灭王莽进而一统天下。被后世尊为汉光武帝。

  3、颜杲卿抗叛

  公元756年正月初,安禄山在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直逼潼关。为牵制叛军主力,颜杲卿传檄各郡县,声称朝廷派荣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统“王师二十万入土门”,同时遣部将郭仲邕率百余骑兵,在土门关外拖柴草飞驰,扬起烟尘,令土门将士摇旗擂鼓,假称王师先锋已到。这一行动,极大地鼓舞了河北军民的斗志。当时,正在围攻饶阳的叛将张献诚闻讯,丢盔弃甲龟缩于范阳城。而赵郡、广平、河间等郡,则杀掉安禄山的部将和伪刺史、伪太守,传首真定。时颜杲卿(691—756)任常山郡真定(今正定)郡守。数日内,有15郡归顺朝廷。

  不几,安、史叛军途经真定,对颜杲卿百般利诱胁迫,颜杲卿及部将不为所动,仍坚持积极抗击叛军。

  当数万叛军兵临真定城下时,颜杲卿面对强敌,组织军民打退叛军屡次进攻。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军的艰苦条件下,颜杲卿和大批将士及家眷被俘。

  史思明用宝剑按住颜杲卿次子颜季明的脖子,威逼颜杲卿投降,并让他制止河北各郡县的抵抗。颜坚贞不屈。史思明恼羞成怒,将其子侄颜季明等残酷杀害,并把颜杲卿等押往洛阳。

  安禄山把颜杲卿等人捆在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上,恶狠狠地说:“吾擢尔太守,尔何所负而反?”颜杲卿义正词严地对答:“汝营州牧羊羯奴(安禄山为营州羯族人)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岂能从尔反耶?”

  安禄山穷凶极恶,割下颜杲卿的舌头,并令刽子手把颜杲卿的幼孙颜诞、侄儿颜诩、幼子颜询等人的手足砍掉,割肉刮骨。颜杲卿视死如归,痛斥贼酋,最后被凌迟致死,时年65岁。

  颜杲卿等爱国志士抗击叛军的壮举,虽然失败,但遏制了安禄山在河北的势力,延缓了叛军入陕的时间,为后来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平息安史之乱创造了条件。

  4(燕王扫北)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为巩固朱家帝业,排除异已,不择手段地残害功臣宿将。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朱元璋内部也发生了分岐。马娘娘利用垂帘听政的机会,祖封小王,把四皇子朱棣封为"燕王"赶出南京,名义上叫朱棣去扫北,实则设下重重陷阱,欲置朱棣于死地。此举激怒了燕王朱棣。朱棣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以“清君侧”为名,挂孝举兵南下。自称“靖难”。

  时惠帝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兵讨燕。建文元年(1399)八月,耿炳文率王师至真定。

  当时,燕王军队只有数万,双方兵力悬殊。但朱棣熟悉河北地形,发挥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主动出击,打迂回战,各个击破。

  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在真定一战,临阵投降了燕王。朱棣掌握了南军的虚实,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耿炳文率部北跨滹沱河,欲驻在真定城西北至西山一带。正在调动之际,朱棣率精骑数十,绕过城西南,利用南军大规模拥挤渡河的时机,突然南北夹击,耿炳文急促出城迎战,但不敌燕军夹击,南军被“斩首三万余级,积尸塞城壕,溺死滹沱河者无计其数”。

  耿炳文兵大败,被帝诏回南京,另派李景隆取代。

  建文二年(1400)四月,李景隆带兵60万,由德州(今山东德州市)进兵真定,以图取燕。两军会合于白沟激战,李景隆败走济南。是年九月,明惠帝又选盛庸为帅进驻德州,与定州(今定州市)、沧州互为犄角之势,从三面围困北平。燕王朱棣佯攻辽东,突然南下,攻陷南军防御最薄弱的沧州,“拔其城”。

  建文三年(1401)闰三月,两军会战于藁城,燕军得胜,斩敌首6万余,追至真定城下,生擒南将。河北郡县多望风降燕。

  建文四年(1402),燕军渡淮水,直达京师应天府城下。朱棣于应天府即皇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朱棣在众多英雄的辅佐保护下,通过你死我活的较量,终于清算了韩马两党的罪恶。登上了大明永乐皇帝的宝座,重建万里长城,巩固了边防。明朝从此也进入了安定、繁盛的时期。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