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中的误区美文随笔
至13号正式上课以来,我们支教组共上了四天的课,有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第二课堂、兴趣课堂等……
在我看来,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是活动课和兴趣课堂了,因为它不像理论课那么追求真理与知识,它易懂,容易上手,不需要过多的理解,也方便老师教学。若有校领导等老师来巡查,这些课也是用来显示支教效果的最好选择。
因为台风“威马逊”的到来,我们的支教活动被暂停了两天。本来三下乡就只待8天,上课(部分同学排练)7天,文艺汇演1天时间,被暂停两天的排练和上课,我们仅剩下为数不多的两天。这时,我们面临着上课与排练的困难抉择。从大局出发的人认为,我们应把两天用来排练,以确保汇演的成功。而上课,理论课,学生也不爱上,尽可抛弃掉。他们大多数人似乎把文艺汇演当作是三下乡的最终目的,忘了我们三下乡主要是来支教,体验上课,体验生活。不可否认,文艺汇演很重要,在上级领导看来,说句不好听的,你支不支教,有没有上课的体验,我才不管,我只要你把学生排练好,文艺汇演时给我们学校争点光就好!
这一切让人觉得悲哀,我们等待、准备已久的三下乡最终的一切只能靠文艺汇演来体现。也许你会说,过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可倘若没有了这一点细微的过程,我们又如何成长呢?不禁让我想起我看过的《与精英文化说再见》中的主人公赵晗一直以来,她依循着“追求体面不凡,脱离劳苦贫贱”的精英价值,在种种优越感中渐行渐远。她努力迎合社会的评价标准,走在别人觉得成功的路上,却越来越无力。终于有一天她惊觉,自己追求的,原来是一种失去了灵魂的卓越。她有着无数的目标,却在寻梦的年龄,丢失了做梦的能力。我们也像她一样,容易在支教的路上,与最开始的目的渐行渐远,为乐迎合校方的评价,我们摒弃了原本应该走的路,走上了别人觉得应该走的路。
最后讨论得出的结果是,用一天半给学生排练,也许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我也会好好珍惜这一天半的时间,让学生在繁重的排练任务偶尔能浮上水面,感受一下快乐,留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