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第36个故事影评

发布时间:2022-08-09 11:47:26

  时常看到“有舍才有得”的观念,不管做什么事、想要达成什么梦想,都要付出相对应的代价,有的辛苦,有的轻松,但要驱使自己去做,都关乎那件事存不存在自己所认定的“价值”。在萧雅全导演的《第36个故事》当中,讲述的就是“心理价值”这样一件事。浪漫一点来介绍这部电影的话,他谈论了许多关于梦想,尽管天真,但是浪漫,也带给人勇气。
其实在《第36个故事》里,故事的主轴并不明显,观众要是看到剧情简介的话,只会看到关于朵儿开了一家咖啡厅,咖啡厅里用以物以物的方式来交换东西…然后呢?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当心里满是疑问,继续看着电影的同时,导演想要表达给观众看的东西才会渐渐清晰。因为我们自然知道,想要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不是这么容易的。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继续推动自己继续坚持下去,那又是另外的话题了。很幸运的,朵儿的咖啡馆在妹妹的误打误撞之下,变成我们在预告里看到的“以物易物”咖啡馆,尽管和原本朵儿的梦想不同,但是最终的结果仍是开了一家咖啡馆,而且也让朵儿有了继续经营下去的能力。这些,都是现实和梦想不断冲撞后所产生的妥协。
在朵儿咖啡馆里的以物易物,也是这样子的道理。因为没有标价,没个基准,顾客当然就只得拿着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才行,而且也要老板娘觉得这东西有其相对应的“价值”才行。于是,观念价值的落差就在每一段交换的过程当中形成了。有的人觉得拿多了一个灯泡的台灯来交换另种款式,却没有灯泡的台灯是很合理的一件事情,但是那对蔷儿来说不是她想要的。那也是一种“心理价值”心里在作祟,看起来好像不合理,或许也无法搞清楚蔷儿对于每种东西所设定“心理价值”的逻辑性在哪,但是那不就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交换的人自然而然会知道值不值得。
朵儿和蔷儿代表了“现实”和“梦想”两个不同的价值观,但是也都分别和另一方有所妥协,前者在不断的精打细算下决定自己能实现多少梦想,后者在做梦之际依旧归附于现实之下工作。蔷儿敢冲敢撞,相较于朵儿的低调耕耘就显得抢眼许多,或许朵儿还得感谢蔷儿搅乱她一池春水,才能继续经营这家她心目中的咖啡厅也说不定。而这样截然不同的想法,代表着一群人当中天平两端的观念,也一再的出现在电影当中,由导演来询问大家,你会选择哪个?在电影当中不断出现两种不同观念的拉锯情境时,就会跳出许多路人的访谈,看着屏幕上出现许多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看来天真,有些则是发人深省,看着许多人陆续发表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自己也会想“如果是我的话,会选择哪一个呢?”,这就像朵儿和蔷儿相遇一样,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冲突。
心理价值的实现并非存在用有形之物的“交换”,而是在个人心灵的满足。在朵儿咖啡馆里,我相信像剧中来到咖啡馆里,和朵儿用故事来交换的飞行员群青一样,因为透过了“交换”这种行为,也让自己的心灵有不同的改变,让自己能有种勇气,转往另一个自己或许不敢走的道路踏出脚步。在雷光夏穿插在电影当中的温柔歌声里,在台北市自己没注意到的平凡风景中,在朵儿咖啡馆里所听到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当中,这些或许都存在着让自己改变,能动起来的勇气。
说真的,看完了《第36个故事》,感觉就像是个化学效应般,一开始看电影的当下,好像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看完电影之后,就有着什么东西开始展开变动、催化。接着沉淀之后,被感动了。它就像是你真的选了个午后来到朵儿咖啡馆,或许只是想要打发时间、也或许单纯是要去赴约聊天,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你只是品尝了咖啡馆每日不同的甜点,也或许只是杯Espresso咖啡,但是却带给自己不可思议的感受,让自己走出咖啡馆之际,有好大好大的满足。
这就是“朵儿咖啡馆”和《第36个故事》,就像桂纶镁所演的朵儿在电影中说的:“你说的没错,跟别人换东西,听到了很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故事,可是听多了,也会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跟故事跟人家换啊。”或许走出戏院之后,你会涌出更多,能够抓住梦想的力量,写下属于自己另一个精彩的故事。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