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是继辛亥革命之后,又一大震惊中外的事件。它的爆发,同样来自于对外的放抗和新民主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11月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打算作为战胜国之一,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土地。但日本代表团却在和会上提出了极其荒谬的无理要求,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均将无条件归日本所有,日本这样做自然有日本的理由。段祺瑞上台后的1918年9月,段祺瑞派驻日公使张宗祥和日本政府交换了《山东问题的秘密换文》。日本正是以《山东问题的秘密换文》为借口,提出这一系列条件。可没想到的是,中国代表陆徵祥竟准备签字认账。这一卖国行为很快被留日学生披露,并通电全国。北京,济南等地知道后,一些爱国分子组织示威游行,坚决反对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签字。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巴黎和会的决定;抗议安福系政府共谋,于1918年密允日本留在山东。和平地开始的示威者,后来打了一名亲日官员并烧了一个内阁次长的住宅。北京政府发动兵力抓捕了32名青年学生。事后不久又抓捕了陈独秀。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学生罢学,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徐世昌为此事伤坏了脑筋。接着,至少在其他200个地区爆发了学生动乱。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大约1150名学生胜利的走出监狱。陈独秀也在被抓捕了98天后释放。五四运动由于不是事先策划的,意义更为深远。五四运动的当天,不仅游行示威,北京学生还冲到了曹公馆,打算严惩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由于没有抓到曹汝霖,学生们心头怒气难平,就放火把曹汝霖家烧了。
五四作为一个事件,发生在政治,思想和社会的重要发展已经在进行的时侯,因而它既不是开端也不是顶点,尽管其名称现在常常被用来概括一个时代。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人们终于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酷的问题: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古老儒家传统制度和作为社会,政治统治一体的中国这两者并都继续存在,是否是不矛盾。人们选择后者,实际地就是由于今后的需要而选择民族主义。一旦国家的生存和兴旺被确定为首要的目标,民族主义的主题就一直占主导地位。中国历史这样波澜壮阔的一个时期是很可能以这样的水准,在这样一个时侯到来的。此外,即使在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上,我们也必须认清种种限制。
“五四”运动所占大部分的是学生,其原因是学生所接受的思想不仅仅拘束于儒家传统思想,还有西方共产主义思想,用到当今中国的现状似乎很适合。可是20世纪初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好像并不灵活。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体系在中国传承了近千年,都想突然转变成现代共产主义思想。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吧!既然”五四”运动己经爆发,那它爆发也代表着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取得了明显成功。
伟大的五四运动熬爱国运动从此掀开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比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更为波澜的中国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