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2012喜上加喜》影评:纯粹的喜剧

发布时间:2019-08-27 15:29:54
刘镇伟创作开始断层,黄百鸣开始转当制片,许氏三兄弟故去一位,另外两位也赋闲在家,关键的王晶和星爷分道扬镳,前者已难调和观众口味,而后者也成了孤家寡人,这些当年的港产喜剧片的顶梁柱的消音,就是现今港片这块市场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港产电影以怀旧为题材的确实不少,对此我们可以将此看做是香港电影人抚今怀昔的一次集体的情感投射。比如《家有喜事2009》向九十年代集体创作喜剧的电影人致敬;《花样年华》还原60年代生活在香港的上海人的审美观与生活情趣;前两年的《鬼马狂想曲》则大肆向70年代广受欢迎的鬼马喜剧接桥,勾引无数人对70年代香港鬼马喜剧的追忆。而连着两年出来的《我爱HK》,看似是在开创一个新的喜剧片系列,但是归结下来,这部剧还是走的和《家有喜事》一个套路。

从全球来看,自有电影以来,喜剧一直是主流,最早的喜剧可以追溯到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香港亦然,但是说到真正的创作意识以及影响规模,还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儿。事实上,香港的鬼马喜剧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虽然发笑程度比不上后来居上的无厘头喜剧,但是就情节来说,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而且特别注重对白的提炼。

或许,现在的观众或许会更加怀念70年代的鬼马喜剧:性格鲜明的滑稽角色,忠奸立场明朗的两派。鬼马喜剧当中的明星,除了许氏三兄弟之外,还有就是吴耀汉、乔宏、石天、麦嘉这样天赋极高的喜剧演员,着实为这一片种增光添彩很多。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周星驰和王晶的组合便是无厘头喜剧和高票房的象征。如今,没有了周星驰的王晶已经风光不再,倒是周星驰还可以继续拖拽着港产喜剧的瓶子再走一段路程。严格来讲,与周星驰后来自立门户的喜剧相较,王晶的喜剧片已经愈见批量生产的快餐车化,直接将喜剧做成了纯粹的笑声,而缺乏了富于文化内涵,简单讲就是少了一个“真”字。

自王晶堕落之后,香港喜剧已经呈现出大面积的颓靡状态,所出产的作品基本逃脱不了普通一般的窘境。韦家辉离开银河映像之后,出产的缅怀鬼马喜剧的《鬼马狂想曲》,但看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部十足意味的致敬影片,但是过于凌乱的拼凑,让这部片子也成为被人诟病的地处,还有就是,时代不同了,对于鬼马喜剧,(影评)观众只能是追忆,若如果是非要触及,只能是惨淡收场。

再观之《我爱HK》系列,虽然具有港味,笑料也饱满,而且最终回归的主题跟九十年代的同种喜剧类型无两,但是看下来之后,还是会觉得这种喜剧的格调不算高了。今年跟《我爱HK之喜上加喜》前后上映的一部《八星报喜》,很明显是烂到威武了,不仅仅是格调不高的问题了,而且还犯了王晶后期喜剧拼凑的错误,就只是成为了观众哈哈一乐、一笑而过的快餐电影。

喜剧如果变得单纯,弱化其讽刺效果的话,就会变得没有意味了,套用一句话来讲:喜剧是悲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因为喜剧达到的讽刺现实的效果之后,确实是一种悲哀,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哀,这种悲哀,就可以跟悲剧挂钩了。

香港喜剧或许现在是处于低潮期,创作思维的定型和人员配备的老化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这终究也不是港产喜剧弱化其讽刺效果、化身纯粹喜剧的最终理由,转型创作和补给新生力量,不仅仅是对于喜剧片这一个片种而言的,也是整个香港电影圈的当务之急。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