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蓝》是一部由德里克·贾曼执导,John Quentin / 尼吉尔·特瑞 / 德里克·贾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影评(一):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没有画面 只是蓝色
..........
“蓝色保护着白色,使之免于单纯;蓝色拖曳着黑色,与之为伴。蓝色是看得见的黑暗。”
《蓝》影评(二):blue 在痛苦中的优雅
视觉消失的情况下 听觉和思维将会变得异常敏感。似诗文的想象与痛苦的描述在絮语的状态下渐渐渗入血液 所谓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治疗带来的痛苦激发出了他这一生中真实或是不真实的想象 同性恋 难民 和对过路人非视觉的所见此刻再也无妨。i place a delphiniums blue up on your grave 仍是一片蓝色 一片悲伤。
《蓝》影评(三):疯狂的文森特坐在他的黄椅子上
疯狂的文森特坐在他的黄椅子上
双手抱着膝盖紧贴在胸前 精神崩溃了 向日葵枯萎在空罐子里 身体苦干 瘦骨嶙峋 黑色的种子被摘下 变成一副万圣节南瓜刺眼的面孔
他没有注意到蓝色竖立在角落里
激动的眼神怒视着黄疸的玉米 乌鸦的叫声在黄色中盘旋
柠檬色的妖怪 在墙角废弃的画布上注视着
忧郁的自杀者发出不祥的尖叫声 牢牢地抓住胆怯的农夫 死不瞑目
《蓝》影评(四):他一个人的诗
70多分钟的蓝色,会让人枯燥乏味,却又总是勾引着我。听着,看着,分心着,琢磨着,还是融入不了,理解不深。
大概那就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诗,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只是表面的字眼,浮在蓝色的浅层。如果我的英语水平可以的话,我很想闭着眼睛听完这一个多小时,真切地感受一回他的蓝。
又或许,其实那些旁白可以忽略,只在嘈杂、安静的声音里发呆,这样就体会了他临死前看到的蓝。
《蓝》影评(五):BLUE
“爱情海中的珍珠鱼,深深的海水,冲洗着死亡之岛…在轻软的风中,丢失的男孩,永远睡熟了,深深的拥抱,咸咸的嘴唇相吻…我们的名字将被忘记,没有人再会记住…在你墓前我放下一株飞燕草,一片蓝色。”
英国的贾曼,以自己的“同志”和诗人的双重气质,拍摄了同志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最著名的同志导演大师之一。他的最后作品《蓝色》,以纯净而略带忧郁的满屏蓝色结束了自己的导演生涯,也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完美解脱的句号。
“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男孩爱上男孩,所有的女孩爱上女孩,永不改变。”
“我活在爱中!”
《蓝》影评(六):那些蓝色背后的光影 有人看懂么
我看到那么一些
田野上奔跑的孩子
像是在集会的人群
叙述者的脸廓和不段张合的嘴
像是按了快放键一般发生 闪过
不知道是否真的看清
甚至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
总是对这样的作品又爱又恨
作者自私地讲着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不管你是否听懂
甚至不管你是否在听
总之 他讲完了
没有再多解释 就带着倾诉后的满足走了
让人爱它
同时又讨厌它
也还会再回去看它
也许会予人以启迪
但那始终只是他的故事
只有自己才能完全懂得的 私人的事
《蓝》影评(七):他用77分钟蓝屏让你潸然泪下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电脑蓝屏大家都遇到过,但是电影也蓝屏你听说过么?
《蓝》影评(八):黑蓝
德里克·加曼在最后的日子里
看不见的情况下
他的听觉很敏锐
各种嘈杂
在蓝色里清晰纷扰
他的声音
你还觉得需要吗
为什么是蓝色
而不是黑色
如果我说,蓝色比黑色多了一点希望
是不是太武断了
明知绝望的事实
怀着希望的态度
当我们都看不见的时候
(我记得有一天
我还能睁开眼睛
明明是睁开的
除了头顶的灯
什么都看不见
太空旅行开始了
四肢麻木
完全不受肉体控制
浮在空中的是我自己的全部
我还在想东西
想着什么
我确定我没有死过去)
<蓝色>就是德里克·加曼的太空旅行
皮肤剥落的痛
任何颜色也无法缓解
他的那些临终唠叨
变得容易理解
除非你麻木到勇敢的地步
《蓝》影评(九):当蓝永恒时
这是娱乐至死的年代。
人们习惯并依赖于视像;但若果视网膜脱落,垂垂逝去,眼前只有永恒而绝对之蓝,我们只有通过因为视觉的缺失而得到补偿的听觉去继续我们与外界的接触。
德里克·贾曼自言自语,磁性的声音将听众跟随他进入漫无边际的意识流。时而耳语,时而低吟。那个剩下听觉和感性的世界仿似被打着了高强度的背景光而变得模糊且柔化的遗世影像。濒死状态就是这样的么?万物皆泛蓝,蓝色本身却物化了,有了躯体,恣意挥霍他无所不在的忧郁能量。面对疾病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人们束手无策,绝望,只能不断的思考,如《荒人手记》所揭示的寓言。
文字的哲理性和平淡的华丽如卡尔维诺的风格,配以万变不离其中的悲伤主题的音乐——实则德里克·贾曼的生命绝唱——为幸运得以生存欣赏的众生呈上丰富的听觉盛宴。
心境得以平静;生命将尽,何须波澜?
《蓝》影评(十):美,但不觉得是电影
不因为去没去世影响作品的评价是对作品和作者最大的尊重了。之前的百鸟朝凤,现在的大象席地而坐,多少人因为是遗作就莫名尊重起来,这点其实是对作品最大的不尊重,一个有追求和负责的作品所有者绝对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
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在于画面的表现力,不言片语,不着一笔,即可用影像就表达出来并让一些人体会到,故事也好,抽象也罢,现实也好,超现实也罢,甚至有些情况透过影像的体会比文字比声音比诗歌更深。故事性不是电影特有的,小说可以做到,声音也不是,音乐可以做到,画面也不是,油画和照片可以做到,唯独动态影像和镜头与镜头间的关系,是电影这种手段独有的。所以没有声音的默片也是电影,没有剧情的《火车进站》或者《机械芭蕾》也算电影,但没有动态影像算电影?为什么不算一副蓝色照片加朗诵?那2张照片剪辑出来的也可以算电影咯?完全没有颜色,甚至没有声音,就黑1小时算不算电影?
三星给它文字和声音和蓝色的美,是很迷人很触动的作品,但不认为意义上它是电影表达。不过,作为这么私人的作品,评价对导演来说根本不重要了,哪怕没有声音,满偏是字,哪怕连蓝色都没有,导演有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的权利,又不用对任何人负责,喜欢或不被喜欢,他根本不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