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注水”注不出真才实学
学历“注水”注不出真才实学
针对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学历、教授职称涉嫌“注水”一事,教育部新闻办3月31日回复称,由于沈培平正在接受中纪委调查,在此期间对与其有关的一切事项“暂时不回答”。(4月2日,新华网)
据公开资料显示,沈培平系云南保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专科毕业,其后就读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2004年至2007年,沈培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5个月后获聘该校兼职教授,其学历和职称的“速成”颇为人关注。
近年来,官员学历飙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官员的名片上,甚至密密麻麻的加注上XX博士、XX学者等头衔。俗话说学无止境,干部去学校“充电”本事好事,可以涨见识、增本领,便于日后驾驭复杂情况。但如今,一些腐败分子不仅把高等教育、在职培训当着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也把它作为自己搭建人脉、铺平仕途的舞台,甚至打着学习的幌子,进行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外出学习培训,获取甚至牟取更高学历,把原本纯洁的高等教育搞成了官学勾结、官商勾结的工具。这不仅滋长了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极大地损害了学术尊严,让原本干净的文凭证书如同注了水的猪肉,变得一文不值。
笔者认为,拥有高学历固然不是一件坏事,可如今的时代不仅是知识的时代,也是运用能力的时代,学历不能直接转化成能力,“镀金”学历更与提升执政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简单地把学历作为“硬杠杠”来选拔人才,是一种选人用人的形式主义,一味的盲目崇拜学历,会扼杀许多真正的人才。而且,文凭一旦成了升迁的“通行证”,必然引起官场对学历的追捧,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以不正当的、非法的方式来获取高学历。于是,文凭变成了商品,出现了“权学交易”、“学钱交易”,催生出了“以权力和金钱换文凭”的怪胎。
因此,要彻底杜绝“注水文凭”的出现,除了对造假者施以重惩,更应该对目前的官员选拔进行反思,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任用规则,提拔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有品性的官员。(杨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