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夜·上海》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12:12:18

  《夜·上海》是一部由张一白执导,赵薇 / 本木雅弘 / 郭品超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上海》观后感(一):阴雨的夜上海

  星期天去了趟上海大学,参加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分会场的开幕仪式。本来我们传院接到的邀请函上是有三十个名额,结果最后成行了只有四个人,主办方上海大学给同济大学专门安排的三排位置一共就我们四个人。不过同济还是给上大面子的,后排的复旦来了三个,在后面的交大和华师都不见有人来,想想也真是不给面子。

  现场一共只来了一个有点分量的人物——《将爱情进行到底》(在同济拍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奇害死猫》、还有就是预定四月份上映的新片《夜上海》的导演张一白。其余的除了制片方的公司人员外就是上大的领导了。人来的不多场面有点难看,所以最后上大的学生把位置给填满了。这让我想起上次李开复到同济出席Google Camp同济开营仪式的时候,我们的人也是找同学来把会场塞满。后来主持人说,现场座无虚席。我们就都忍不住笑。

  开幕式的相关照片还放在相机XD卡中,没有放到电脑中,抽空给大家看看——这个有点秃顶的胖胖的有很拽的中年男子张一白的形象。说他秃顶和胖那是明摆的事情,说他拽那是根据回答现场问题都是一两个字解决的确让我们这些提问的人很沉不住气。尤其是张一白回答我问题的时候,用词用字到达了抠门的程度,让我很不爽。不过事后想想,这么一个最近红起来的导演还是相当有个性,他没有谈对电影的看法,或者说是不想附会什么主题和内涵。“就是拍了,也没有想那么多。”这种耿直而朴素的性情让我对他颇有好感。

  收获最大的自然是作为《夜上海》“首映之首映”的首批观众。《夜上海》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一个轻松诙谐又有点隐隐味道的爱情剧。张一白自己阐述是说,是一个爱情喜剧。可是看罢全片,也感觉不出到底“喜”在何处。是对自己感情的释然,还是对未来重新认识,抑或是在这么一个多雨阴晦的上海夜的偶遇。林夕(赵薇演)是落籍的,最终没有真正告诉东东(郭品超演),自己的爱。林夕又是幸福的,她的感情无论是东东还是直树都明白。随着这么一个市井小女子的情感我们起起伏伏,即为她的俏皮而欢笑,也会她的不得而伤心。她的感情很单纯也很明白,有着小女生的矜持,却也因此失去了有可能的爱情。

  直树(木本雅弘演)长得不错,挺耐看,有点忧郁又有点大男孩的可爱。尤其是当剧中不小心踢砸了卖饮料的老头的玻璃柜的时候和一群孩子一起跑的神情,真的让我们也由衷羡慕。不期而至的快乐期待已久。直树和林夕的偶遇个人认为还谈不上爱,只是两个都需要发泄需要依靠的人不经意间走到一起而已。他俩的快乐是自然的,也是真挚的,他们的相识相处也是我们渴望的。

  当得知东东要结婚时,林夕对东东说,私はあなたを愛します,あなたは私を愛しますか(我爱你,你爱我吗)?继而紧紧抱着他的时候,真的有一点小小的动容,前排的记者轻轻地问旁边的一个女生,你想哭吗?

  有点啊。想爱却不能爱。

  转自自家博客http://hi.baidu.com/hellocayman

  《夜·上海》观后感(二):《夜。上海》-------看那个市井女子的美丽与哀伤

  一个发生在一晚上的故事,听起来好像很特别。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也对我的胃口。看我们每天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大口呼吸,用力生活,脸上却总闪现落寞的神情。孤独吗?是的。而且非常。

  故事里的林夕是个更孤独的人。她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会伸手要钱的弟弟。她不敢渴望太多,只是渴望一份属于她的温暖爱情。每天接载形形色色的乘客,看与己无关的热闹,除了看到东东时的莫名甚至有些傻气的快乐,这个女子多数时候是平淡而落寞的。

  但是她遇到水岛,一个她以为是大鱼却身无分文且迷路的外国乘客。水岛在找回酒店的路,也在找回自己内心的路。彼此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却不妨碍水岛在林夕的故事里感受自己的情感。两个落寞的人用口红满大街写着“我爱你,你爱我吗?”更像他们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他们直面自己内心的开始,所以才那么大,那么红。所以才有林夕的拥抱,水岛的分手。

  整部电影最为动人的篇章即林夕给东东的一个拥抱。即将失去唯一的一点希望,不能克制却必须克制的眼泪在林夕的眼眶中打转,那一刻,我看见一个市井女子的美丽与哀伤。

  在这个上海最长的夜晚结束的时候,满大街的红字被冲刷干干净净。那些属于昨日的情感,也是时候告别了。

  这是部很简单的电影,甚至不能称作是一个故事,因为它缺乏故事的必要逻辑性。它是没有结局的,也不需要结局,亦不可能有什么结局。这个晚上发生的事情本身就和梦一般不真实,只有林夕的情感转变是真实而动人的。

  影片的女主角林夕整部电影最为出彩且唯一饱满的人物。她平凡、真实、善良、市井。林夕拥抱东东的一刻,我也几乎落泪,不是因为我看见自己的情感,而是因为我被这个小女子打动了。我非常喜欢这部戏里赵薇的表演。往日她的表演,我有过震撼,有过欣赏,有过感叹,也不是没有过失望和没感觉的时候。但是打动,是第一次。虽然,我仍然觉得,要是加一点点上海腔调会更好些,至少某些台词的尾音会降下来。我这完全是看过两次,吹毛求疵了。

  影片中几条副线的铺排太过刻意,又没有展开,与主线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也不遥相呼应,我觉得这是电影的缺点。电影本身讲述的就是个不现实的故事,所以穿帮也常常出现。电影最后有些暧昧的特写我看来没有什么必要,因为林夕和水岛之间其实根本也没发生什么实质的感情变化。

  电影的本身,我会给三星半的评价。张一白这个人,我个人觉得他还是有一些想法的,也有拿掉文艺腔的勇气。较之他的成名作《开往春天的地铁》,我显然更喜欢《夜。上海》。我讨厌大陆导演拍都市青春片,因为非常讨厌他们的文艺腔。这一点,张一白在这部电影里克服的不错。

  《夜·上海》观后感(三):那些不可能现实的事情

  很简单的梦幻的故事,虽然不真实,但是让我们这样醉一回也好!那些镜头,那些小细节实在是很心水,所以最后还是这样结局最好,不要一个结局,不要谁又爱上了谁,谁又失去了谁,现实的残酷还是留给现实。

  只要看一辆的士在夜上海不停的兜兜转转,真是浪漫的不真实。只要看拿着口红在车上大街上写满自己的心事,因为现实是不能做到的吧,因为现实没有那么多口红供我们挥霍,没有车,没有地盘让我们撒野,因为在你没写多少的时候就可能有路人投来鄙视的眼光,在早晨也没那么潇洒的洒水车华丽的洗清那些美丽的印记,或许洒水车司机在车上骂神经病才算正常。

  也不会发生自己暗恋的男人,明天将要结婚,今夜却愿意为你半夜来修车。

  也不会遇到一个碰巧是造型师的人突然把你丑小鸭变身为美天鹅。

  也不会。。。。。。

  夜上海太美丽,太梦幻,就算一场美丽的梦,醉醉又何妨。

  《夜·上海》观后感(四):夜。上海。

  没去上海前看过一次,离开上海後又看了一次,心情不一样。

  喜欢张一白,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始》;喜欢这个城市的细节,从聆听《夜,上海》开始。。。

  张一白是那种典型将城市气质融入自身创作血液的导演,所以无论是先前的《将》还是此片,一个国际化都市的气场总是让你在观影时躲闪不及。让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城市的人那么的亲切和兴奋。当然也正是由于导演对这个城市的“过分的钟情”,影片中有些细节也不免处理得太过刻意和牵强,仿佛为了展现而展现,有点安插的痕迹。

  第一次在看片子时,恍惚间觉得像香港导演的作品,既融入商业片的视角和笔触,又有欧美文艺片的人文调调;既有都市情感片的节奏,也不缺少本土自身的文化展现。时而小资,时儿幽默,时而夸张,时而写实,时而写意,不管怎样一种情绪,导演终归将分寸拿捏得很好,在彰显情绪时又不觉矫情、繁复。一切恰到好处。但可能由于导演参与创作的电影还有限,对视听的把握还比较偏离其本身语法的限定。即便在情节、人物、和剪辑点的处理上还算不影响叙事抒情,但多少感觉缺少那么一点行云流水的阐述。拿《夜。上海》本身故事来讲,又是比较典型的版块拼贴式的叙述,几对貌似没有生活交集的人物,各自发生着相互影响的事情。陌生和熟悉不言而喻。几组人物的感情经历和遭遇串联在一个大的故事环境本身就很难。而且影片还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限定在两个国度和职业上,异域的生活体验和反思给文化心理的阐释上带来一定的挑战;再加上要适时的融入一些城市的细节感受,那么前后矛盾、风格不大统一的现象就很容易产生。而这种将大环境、小情节;大故事,小情绪;大人物、小性格集中融汇在一个影片中展现的控制力,正是导演所需要完善的。

  其次,影片属于那种慢热性的片子,前半段和後半段给观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对音乐的处理和巧妙地运用一直是张一百导演的优势,正是因了这份在音律上敏感把握,使得本片在一些小感觉上拿捏得很准。尤其喜欢酒吧里的那几段情节和影片的结尾,显得那么节制。。。在这个最长的异域的“夜里”,两个陌生的司机和造型师相互梳理和倾诉着各自的故事和困惑。。他们在一种新奇的相遇中调整和经历着不一样的状态!不错,不免感叹张一白导演的才华,他是那么擅长营造意境和城市性格。在他的故事里我们或多或少在搜索着属于我们的小情感,小遭遇。当然也不缺少抽身独处的冷静与闲适。

  外滩灯灭,又一个凌晨时刻;

  天亮了,又崭新一天,我们重新经历。。。。

  夜。上海。让该沉淀的沉淀、该遗忘的遗忘、该苏醒的苏醒。

  我爱你,你爱我吗???

  《夜·上海》观后感(五):很温暖

  是从中间开始看的,在电视上.

  是一个不怎么热的地方台,但是总放一些感觉上还行的电影.

  但是中途会插播很多很乱的广告,我也一般只会在7点的时候找不到电视会去看看的.

  今天很巧的在那个时候,看到了夜.上海.因为比较喜欢发生在晚上的故事,就停留了下.

  .S 前面的有写废话啊,写感受吧.

  说它温暖,可能和我开始看的地方有关吧.

  看的时候是林夕和水岛在弹电子琴,叮当的声音,有调子,却又有点乱乱的感觉,心里却顿时觉得很温暖.

  然后是林夕带水岛去吃东西,这里到是没什么想法的.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们有口红开始聊天,写字,从车窗,到窗户,地板,轮胎......

  让我还羡慕的呢.

  那么红红的字,一个一个.

  到最后,他们开始写"你爱我吗?""我爱你"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很温暖,那样的两个人,虽然才相识,或许他们表达的对象也不是同一个人,不过,在我的心中,依旧是很美的.

  再后来,东东来修车,林夕用日文对他说"你爱我吗?""我爱你"的时候,真的被感动了,隐忍的爱恋.

  最后,水岛为林夕化妆,喜欢林夕那散散的,用夹子微微夹起的头发以及红色的衣服.

  只看了这么多,大概半小时.

  给了我很多的温暖.

  最爱口红写的字.

  《夜·上海》观后感(六):还是MTV

  张一白:《开往春天的地铁》以后,他去拍了广告和MV,可能是攒银子去了,几年以后银子攒够了,有了《好奇害死猫》,“刘嘉玲与胡军的绯闻”以及“小宋佳的激情出演”,电影火了,不用攒银子了,紧跟着就有了《夜上海》,虽然有赵薇及外援的加盟,但怎么看还是一个MV,大约是有惯性了,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

  赵薇:关于电影,她一直没找准她应走的路线,所谓票房毒药,不过是缺少一部属于自己的代表作,她的表演,缺少一个字---“收”,这和她的成熟有关,她的成熟并不是圆滑与事故,而是看开了很多事情,看开的表现在于做事情更加随性了,穿衣服随性、说话随性、做事随性,随性的性格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她的表演,有时演的高兴了,小燕子的影子又出来了。其实这也不怪她,当年被人黑的白的,明的暗的捅了太多刀了。现在依旧能站在聚光灯下,支撑她的除了勇气,也只有随性了。加诸在她身上的若干角色,我想她只愿意做“演员赵薇”。关于“小燕子”,关于其它,就当做一个符号,留在历史里吧。

  《夜·上海》观后感(七):不是谁都可以拍出文艺片

  我不明白导演为什么要搞那么多人物出来,引那么多支线故事,不管明白不明白,本电影最大的败笔就在这里,我想几乎所有人都看到支线出来就觉得难受得不得了。

  形式,一直是优秀文艺片的一大要素,导演显然也要向这个方面发展,但是不是你具有了一定的形式就可以变成文艺片的,到最后商业不商业,文艺不文艺,成了笑话。

  赵薇的那段故事其实再充实一下,其实还是可以变成一个二流的爱情片的,可是,导演的力气显然分散了。

  片子的灯光也不好,上海的灯光不应该是这样的,个人觉得《苏州河》里的夜上海的光怪陆离能稍微引进一点进入本片,美工上面也就舒服很多了。

  还有就是音乐,特别是开始的那些,为什么流行不像流行,爵士不像爵士,莫名其妙得窜出来的音符很突兀,听上去很不和谐,难受,音乐好点当个MTV看也就算了。

  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导演都能拍文艺片的,拍一部文艺电影也是需要很大功底的。

  《夜·上海》观后感(八):夜色 沉沦

  是在深夜看完这部电影的,刚开始似乎时抱着无所谓的看一下新片子的心态,但是故事发展到后来,眼泪竟然不听使唤了,最近很少有片子能如此感动我了.

  爱,是否就是意味着沉沦,在旖旎的夜色中不断的陷入自我的沉沦,片中水岛和林夕反复的说着:我爱你,你爱我吗?感觉上是对沉沦的情感的一种救赎.很喜欢片中的在旧旧的街道上炽烈的红色,爱情,曾经那么炽烈的燃烧着,暗淡了,熄灭了,逝去了......

  第二天的清晨,洒水车把所有的痕迹都清除了,但爱情的对于他们而言又有了新的定义.

  《夜·上海》观后感(九):夜。上海

  夜。上海

  整个电影看到快结束的时候,发现名字上那个句号是有意义的。

  电影不是单纯讲述夜晚的上海的故事,夜在这里不是单纯的定语。

  夜与上海在这里同等重要,甚至夜更重要,上海只是作为一种背景,用它的繁华与妖娆衬托夜里每个人简单或复杂的心事。

  每个人都容易迷失在夜里,或者说放逐自己在夜里,不想知道身在何处,好像水岛。

  每个人又都容易冲动在夜里,那些关于爱情的疑问,会在星空下闪亮。你爱我吗?我爱你。你爱我吗?我爱你。

  就这样重复,重复。像林夕和水岛用口红涂满的街道和窗户。

  可所有一切在天亮时,回到原点。因为街道会被清理,车窗也被洗刷,泪流到清晨为止。

  夜就是这样,让你面对自己,清醒而疯狂。阳光给不了我们这些。

  电影用的是片断的手法,一群来上海工作的日本人和这一夜他们在上海遇到的人的故事。

  除了化妆师水岛和捡到他的出租司机林夕,还有水岛女友和追随她来上海的男子,化妆助理阿原和日文翻译,化装助理加山和酒吧女歌手,广告公司怪老头和漂亮女警。

  这些相遇可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也可能成为每一个人生命的转折。

  夜。上海。

  就是这么奇妙而感人。

  《夜·上海》观后感(十):爱是孤独的表面现象

  最近时常躺在床上振臂高呼寂寞和无聊,也常常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把自己搞得一团糟,绝望的发现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就是没日没夜的跟自己开着一个又一个小玩笑。于是才想要去看那些大闷片,或者是一些关于孤独和绝望的电影。通常是眯缝着眼睛盯着屏幕艰难的看一个人如何从走廊的一头踱到另一头,或者两个人是如何面对面保持沉默然后暗地里滋生些或暧昧或压抑的情愫。于是发现自己着实是一个愿意和自己较劲的人,比如我用了两天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夜。上海》。到最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是无聊极了,当林夕拥抱东东的时候我是真的被感动,这就足够了。

  张一白说,《夜。上海》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比《关于爱》里的那个小故事更孤独一点;赵薇说,这个电影非常不真实,它更像一个童话。于是我好奇地跟着导演华丽却并不高明的镜头看见了一个灯火辉煌的上海,这个大都市因为它的美丽它的繁华以及一些人对它的热爱和另一些人对它的排斥而变得更加迷离。夏洛特和哈里斯在东京的邂逅还在让我们津津乐道,《夜。上海》里也有着相似的调调。电影的英文名字被翻译成THE LONGEST NIGHT IN SHANGHAI,语言不通却又同病相怜的林夕和水岛在容易让人迷失的上海度过了漫长的一夜。陈升唱,ONE NIGHT IN BEIJING我留下许多情,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林夕和水岛可以说都是茫然都市里伤心的魂,林夕爱着东东却不敢表白,水岛和女友八年的感情逐渐冷淡。或许是同病相怜,或许是因为语言不通更增加了一份对彼此的同情,在迷离的上海的夜里两个人产生了一种暧昧的感情。虽然在电影的结尾林夕问水岛你爱我么,但是我相信,爱情只是电影中的一个符号而已,不论是林夕还是水岛,一夜之后他们终究还是要继续各走各的路。两个人的交集,大概也就止于这一场美丽的邂逅吧。

  看电影仿佛照镜子,以为自己是旁观者,散场时才发现满目都是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中,大概人与人之间都会有些沟通障碍吧。沟通障碍,而不是语言障碍。当然有时是因为语言的原因,有时却又是心理上的。比如我常常误解宿舍里福建女孩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比如书店的小姑娘说不清“八折”和“八八折”,比如面对一个已经算是熟悉的人,还是不知该如何介绍自己。电影中,林夕不敢对东东的表白其实也是一种障碍,而水岛和女友之间的隔阂则更加明显。即使水岛遇见林夕,语言不通又成为两个人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仍然固执的认为即便他们看似默契的把“我爱你,你爱我么”写了一遍又一遍,但其实他们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心情罢了。林夕对东东的一片痴情,到最后也就化成了被水冲掉的口红。红彤彤的汪洋一片,却怎么也看不出曾经浪漫的模样。

  “童话先告诉你白雪公主,生活再告诉你世界上还有巫婆。”我越来越迷信她的这句话。就像我看过了这一场浪漫的爱情轻喜剧,转眼却发现所谓爱情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张雨绮客串的那个赶场艺人代表了水岛过去的八年,从幕后到台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爬到最后,高处不胜寒,举目发现四周尽是熟悉的陌生人。是这个城市太冷漠,还是你我走的太匆忙。我们注视着电影里面的人,看他们是如何用我们熟悉的表情动作局促或者尴尬,一起笑一起哭。末了,在散场的时候还要感慨一句,戏如人生。所以我何苦和自己计较电影的好坏,我不是正为着它带来的孤独而感到一阵阵的荒凉么。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