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时事评论

“高考替考”事件再触官员从政底线

发布时间:2023-01-08 14:13:11

  近日,在河南出现的高考替考事件备受全社会关注。从专访报道中,我们看到替考组织者是监考老师,而幕后指使他们做替考业务的都是领导干部,不乏存在权钱交易。这年复一年,本只关乎万千学子命运的高考,却因替考事件曝光,再度把官员拉入公众视野,拷问着官员的素养,触及了官员的底线。

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和不作为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祸首。而那些找“枪手”替孩子考试的官员家长,是道德极其败坏的,是让“有钱人”参与其中的有力推手。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倘若一名官员连家庭内部事情都不能很好地处理,甚至还主动助长歪风,如何能理好政,又谈何抓好队伍建设?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谁人不想自己的子女上个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但是如果用这种方式让子女考高分、上名校为自己脸上争光,无疑于是自欺欺人,往自己脸上贴金。不但毁灭那些寒窗苦读学子们的求学梦,同时也亲手毁掉自己子女的一生,将来他们又何以教育和引导子孙后代?我们不禁发问,这些官员的教育方式是否妥当?他们该不该深刻反思到底是在帮助子女还是在贻害子女?

我们理解官员也是自然人,也需要融入社会,也需要融入生活。但是同时,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因为他们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代表着党和人民行使权力,是服务大众的公仆。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这党和国家的形象,绝不能把自己的言行等同于普通群众,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已。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为官者也要先正好己、先做好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也明确了官员该如何“做人”。干部的“德”包含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等各个方面,作为官员,必须要要常修为政之德,坚守道德底线,为公众做好表率,争当楷模。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