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时事评论

睡倒的研究生能否唤醒高校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2-10-23 14:42:27

  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凤凰网 9月17日)

  睡倒的研究生引来许多口诛笔伐,笔者在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也是对这些高学历人才的综合素质感到担忧,我在视频网站上看了很多哈佛的公开课,全都是“高朋满座”,但我真的没看到哈佛的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仅让我陷入深思。

  我首先想到了哈佛的学生和我们的学生哪里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我们的学生很多是被强迫去听报告,而哈佛的学生都是自己选择去听的。说白了,我们是不管你6000学生爱听不听,全都必须来听;哈佛是我有这堂课,感兴趣的自然便会来听。6000人的教室肯定缺氧,你让哈佛的学生来他们也得睡啊!一个是靠规矩来约束人,一个是靠魅力来吸引人。这正是我们的高校教育体制需要改革的地方。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理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与指导作用。

  “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看看52年苏联化的院系调整,想必读者会有些想法了。 高校改名、合并运动与综合性大学前几年各地院校掀起了改名以及合并运动,例如“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等等,被广泛视作“教育产业化”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这种专业院校升格为大学,单一专业学院合并为综合性大学的做法,其实也是“博雅教育”(即综合教育、素质教育)回归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设物理、化学专业,清华大学大力建设文科,虽然未必能得到广泛认同,但也同样是为了实现这种理念——大学之谓大,不仅仅在于培养出精通某些方面技艺的专业人才,更可贵的是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