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韩”背后有何深意?
近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鹰在中青报刊登的“讨韩檄文”——《“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再次引爆了“挺韩派”和“倒韩派”的连连恶战。文中称, 《后会无期》是一部名不副实、逻辑混乱、没有诚意的十足烂片,而 “天才韩寒”则是“一个辍学生假造的文化骗局”,“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
对于同龄人的韩寒同学,我一向无感,无奈他的八卦新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势塞入我的眼帘。从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高一弃学从文,再到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玩赛车、出唱片、开博客、写时评、当导演,以至于恋爱结婚生女,林林总总,不一而论。以至于对他所处的地位角色,我一直感到十分混乱:韩寒究竟是文化名人还是娱乐人物?
近年来,针对韩寒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2012年年初,麦田的“人造韩寒”论和“方舟子”的打假,就曾引发众多骂战,并一度闹到对簿公堂。但令人惊奇的是,造假门、代笔门疑云笼罩、形象受挫的韩寒,热度持续上升,公众知名度却不断扩大。就在肖教授高叫烂片、伪天才的当口上,《后会无期》的票房却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将破七亿大关”的逆生长。
“代笔”目前尚无定论,《后会无期》烂片与否,作为对影评标准不甚了解的圈外人也无法下出结论。但是,韩寒一路成名的 “步点”都精准地踩在时代的节奏上,这样的多重巧合不由得令人生疑。在中学语文应试八股让人生厌、作文教学呼唤改革的背景下,韩寒犀利老练、异于同辈人见识的《杯中窥人》一炮走红,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同辈青年厌恶高考选拔的僵化体制、又在挑灯苦读的情形下,韩寒突然弃学,用行动向教育举旗示威;在同辈人在大学中拼文凭证书、在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群发简历、苦苦寻求一份还算说过去的工作时,韩寒出书、玩赛车、出唱片,一副惹得众青年艳羡的“小资文艺青年”模样新鲜出炉;在社会发展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积弊丛生的当前时代,韩寒针砭时弊的时评数量不断增长,忧国忧民、充满社会感的公知形象不断强化。
偶然之中往往包含着必然。纯从商业角度看,韩寒是兼具炒作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绝佳选材。帅气、才气是成为大众偶像基本条件,而叛逆、小资、公知、反智则是引发众人追捧的最热标签。当丑陋的凤姐、矫情的芙蓉姐姐、露点无底线的干露露、炫富的郭美美、稍有姿色的中学生章泽天接二连三成为网络红人的当下,专业的炒作团队身影不时浮出水面,不断被人揭秘。在“成名靠炒作”已成为网络新时代众人奉行的不二准则照映下,韩寒良好的条件、巧妙的包装、精准的炒作很有可能是韩寒成为当下最热网络红人的核心原因。
以逐利为目的炒作团队,以及炒作过程中裹挟的各方获利集团,会本着贪婪的本性,不断制造话题来争取被炒作对象的最大利益化。而被炒作对象由开始的主动配合,随着炒作的不断运作发展,也逐渐被背后的炒作利益集团所绑架,推向不得不为的境地。炒作的高大形象和名不副实的本来面目,在炒作集团的过度开发下,在日益寻求真相的大众群体追问下,往往会轰然断裂,留下鸡毛一地。从全民偶像到骂声一片,跨栏天才刘翔、日本“贝多芬”新垣隆已有惨痛的前车之鉴。
个人来讲,反复被韩粉们提及的经典语录“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等等,既无高度也无深度,更像是少年叛逆期说过的一些俏皮话,丝毫看不出作为“时代意见领袖”的影子,更不要说比成鲁迅这样“文学巨匠”的恶心逢迎。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声,韩寒不应积极迎战,更应该做的是深度的回顾和反思。是做昙花一现、抓住时机捞金的娱乐人物,还是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天赋,苦读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真正成为一名时代不会淡忘的大师人物,是已年届不惑、青春不再的韩寒必须深度考虑的问题。
同时,笔者也希望媒体们不要过多地迎合大众眼球、追求极致的点击率,让众多无良的炒作团队拥有如此肥沃的生存土壤。在价值观崩溃、拜金利己主义横行的今天,我们的大众媒体应该多引领、少追随,多拿出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少些逐利和私欲,真正选树出将现代青年引向远方的思想领军人物。
中青报刊登肖鹰“倒韩‘一文,用意深远。欲立先破,笔者更拭目以待今后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