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诗人
汪剑平
一
一条河流,几艘龙舟,七八条强悍激情的汉子,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一个诗人的苦苦追寻。直抵云霄的号子依然回荡当年的粗犷和悲愤,击水飞扬的舟辑依然张扬着生命的力与美。一年,一百年,几千年我们从未动摇心里的信念。嗬嘿——嗬嘿,问苍茫大地,问拍岸惊涛,一个淹没飘逝的灵魂果真能寻找得回来吗?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的五月,又是一个艾蒿飘香的五月,屈原一个伟大的名字唤起我们心中无限的崇敬以及对历史的回想。
位于荆州城西的纪南城,是当时楚国的国都,古称郢都。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楚国在这里建都411年,执政楚王20个。汉代东方朔在他的《七谏》中说:“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古人历来称都城为“国”,这里的“平”是指屈原,也就是说屈原是生于楚都纪南城的。此后他在这里为官二十多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都与这块生养哺育他的土地休戚与共,患难相依,。
时隔二千多年的今天,作为楚人的后裔,我总是希望在这里寻觅到屈原留下的踪迹。土城垣还在,烽火台还在,纵横蜿蜒的护城河还在,隐含着西控巴蜀,东扼吴越霸气的虎座鸟架悬鼓还在,铿锵悦耳,礼乐喧腾的彩绘石编磬也还在,而不在的是一个帝国高堂邃宇,槛层轩廊的繁盛,不在的是楚宫里飘荡出来的哀怨乐歌,此时此刻,我站在楚国故都的废墟,随手捡起千年的残砖碎瓦,凭借史书里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静静的作着遥远的冥想。
二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后期,当时各诸候国经过长期以来的兼并战争,由春秋时代百十个国家变为只剩下了齐、楚、燕、韩、秦等七个大国。而统一中国的大业,非秦即楚,可见当时秦、楚之争是非常激烈的。
屈原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政治家。他辅佐楚怀王,,内修朝纲,外抗秦国。屈原在做左徒其间,楚国的政治和外交,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更新政治并奉命起草“宪令”,为国家富强而立法,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他曾二次出使齐国,主张合纵抗秦,收复失地。正因为如此,他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反对。
诗人由于与朝廷腐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他曾遭到二次放逐。第一次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第二次是在顷襄王十三年。
这里是位于沙市江汉南路的江渎宫,传说屈原被贬后曾在这里暂住过。那是九月一个阴风淫雨的黄昏,满腹心事的诗人煎熬着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这时天空愈加暗淡,几声悠长空荡的斑鸠声让人凭添几许哀伤,几许愁怅。这时诗人久久的徘徊在一幅表现楚国强盛时期的壁画前,联想到日渐衰落的国势和苦难深重的人民,一腔悲愤涌上心头,于是在一盏孤灯的映照下,诗人伏案挥毫写下了传世名篇《天问》。那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天地万物的发问,表现出他内心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屈原要走了,他一步三回首的走出了郢都的龙门。站在龙会桥上,我看到诗人泪流满面的驾着一叶扁舟渐渐离去。我高声的呼喊着,诗人,请你背过身来再看一眼这养育你,又遗弃你的祖国,这块因你的智慧而神奇的热土。可是诗人没有听到,在断断续续的桨声里,我只听到他如泣如诉的《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表达诗人眷念故乡的真挚情感。
每一缕思绪的飘动/会使艾蒿生长的精神/成为你芬芳的呼吸/腰配利剑/头冠崔嵬/那放逐蛮野的路/漫漫兮/修远兮。
此刻,我内心的呼唤愿为诗人扬起一片平安远行的风帆。
三
屈原是一个热烈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但是,那个时代却赋予他一生过于沉重的悲剧色彩,使他在一种梦想和现实的悖论里挣扎着。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要付出代价的,诗人的存在,一方面展示了其英雄气节,一方面又隐含了苍凉悲怆的人生宿命。
诗人的人生是一种飞翔的人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被钉上十字架上,谁来上十字架,诗人这一惊世骇俗之举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它超越了世间约定成俗的规范,准则和价值。让思想升华到一个自由、欢乐、幸福的理想王国。在这里人进入一种圣洁忘我的境界。许多晦暗、阴险、丑陋、肮脏的心灵暗角,业已沐浴着彼此的关爱,彼此的温暖,彼此的信任。
诗歌的表达是人类思想中最纯粹的智慧,最丰富的幻想,最炽烈的情感。每一次灵息吹拂的幻想无不带给人神圣美丽的召唤。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空间,让人一下子获得无与伦比的自由、酣畅、奔放、潇洒的感觉。
屈原将诗的精髓溶入他的政治思想和置生死之度外的矢志不喻的爱国情怀中,他的政治人生是被诗化了的哲学。虽然政冶最终断送了他的生命,但反过来也是政冶成就了他彪秉千秋的人格尊严,在屈原的身上全然没有古代文人遗世独立的清高与消沉。当政治斗争愈残酷,他所焕发出的诗的气质也愈加真诚与执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这里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伟大壮烈的献身精神,足以令人刻骨铭心。
四
五月的一天,我一个虔诚的朝圣者,行程一千多里来到了汩罗江畔。如今这条坠落着中华民族忠魂的江流,在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漫长的更叠后,已经萎缩成一条不足10米宽的小河道了。但是从它残存的古老河床,我还是能够想象到它往昔奔腾咆哮,寥廓苍茫的气势。
江岸边静静的耸立着一块纪念诗人的石碑,四周生长的艾蒿茂密而芬芳。放眼望去,弯弯曲曲的河道载着一泓清澈的水流和阳光飘向远方。屈原第二次流放后,飘泊到了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拔郢,一个曾经强盛的楚国便在历史的尘烟中消亡,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屈原怀着绝望的心情,投入汩罗江自尽。屈原的死,不单纯出于感情上的激愤,而是出于自己的理智。他和那个黑暗的社会既然不能调和,而国破家亡的楚国现实更使他无路可走,以一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来殉于自己的国家只能是他最后的选择。屈原死的时候大约六十二岁,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他留下的充满美好思想和爱国激情的伟大诗篇,却永远为后人所传诵。汩罗江是神圣的,它以宽阔的怀胞接纳诗人一生不堪负重的艰辛与忧愤。汩罗江是纯净的,它承载了诗人孤独无望的时候对故乡涌起的无限深情的遥想。汩罗江是凛然的,它因恩泽诗人的梦想而永存在人们的心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这穿越千年的箴言,久久的,久久的回荡在我们的耳边,唱响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