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非洲早年探险先驱的伟迹

发布时间:2024-02-29 13:19:47

  位于南部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接壤区域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著名瀑布奇观之一,值得去看看!百度是这样介绍的: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和最壮观的瀑布之一。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这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地。2010年我来到了这个瀑布,亲眼目睹了和壮观的水的奇迹。

  中国近30年,已经不断进入非洲开发,到非洲的人越来越多。而200多年前,英国就开始开发非洲了。李文斯顿19世纪的非洲经历,传输给当地人的理念树立的文明世界的形象,铺垫了今天非洲大地和非洲当地人接纳外人的道路。

  那天上午,我沿着维多利亚瀑布旁津巴布韦一侧的林荫道缓步前行,一阵阵雨丝夹杂着水珠随风扑面而来,只见满眼茂密的热带植物,水雾滋润下的雨林显得翠绿欲滴,郁郁葱葱,尽现一种原始美。雨林深处,有一片亮光,我疾步朝亮光走去,眼前矗立着一尊铜像。他就是维多利亚瀑布的发现者,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顿(DavidLivingstone)。这位先行者衣着简朴,戴着遮耳的卡其布帽子,猎装下扎着绑腿,一副风尘仆仆的赶路的体姿和观察遥远前方的表情。浓密的八字胡显示他的坚毅。右手拄拐,抬头远眺着前方云蒸霞蔚处的奔腾汹涌的大瀑布,目光显得好奇而又渴望,锐利却略显渺茫,神色是那么严峻。

  2009年我从中国来到非洲,我对这位早年到非洲探险的英国人一直怀着敬意和好奇。今天我来到壮观的维多利亚瀑布边,伫立在铜像前沉默着。时间似乎凝固,此时面前虽波飞浪涌涛声如雷,我心里却静泓一片,我试着站在与李文斯顿铜像同一位置,试着用他的视角,注视着百多年来近乎毫无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百多年来日复一日的晨风唱飞鸟鸣,此时大地无言,瀑布有声,万古长空,水流花开。历史的虚实,人类的探险史与大自然瞬间交融,在我脑中不断地幻化叠印……

  回溯到150年前,有关非洲腹地钻石、黄金、象牙等传言已经丰富多彩,但对其地理和风土人情,人们却一无所知,尽管勇敢者们前赴后继地探险寻觅,但结果不是杀羽而归就是命丧黄泉。苍茫的岁月中,非洲腹地欲将其神秘,穿越时空持之以恒的保留。而一代代探险者为实现同一梦想,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已逐渐逼近了梦想成真。最终梦想的终结者,就是这位19世纪非洲探险史上最伟大的探险者,被后人称为“非洲之父”的戴维。利文斯顿。

  戴维。利文斯顿是苏格兰传教士、深入非洲腹地成为了探险家,他还是的第一位现代医学医师。在长达37年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带着一颗坦诚的心,以超乎常人的意志,毕其一生精力致力于发现非洲大陆腹地的秘密。他行走非洲腹地3万里,探索了整个非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其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探险之艰辛,为世界探险史所罕见,正是由于他,非洲才不再被称为“黑暗的大陆”。

  他不但要面对危机四伏的荒野森林,巨大的沼泽地,无数的急流漩涡,荒凉的沙漠,丛林猛兽的强势围攻,还要面对着人类的挑战:敌对的当地土著,异民族文化的拮抗,葡萄牙政府和波尔人的恐吓,持枪威胁攻击的奴隶贩子………。

  他向土著人学习各种生存办法。扎营在野地应避免空阔之处以免小偷自由进出;每到一处停留,都要爬上最高树梢,远眺前方侦查四周;行走时以动物叫声分辨有无危险动物埋伏;行船时必须关注水底是否有河马隐伏,观看水面是否荡漾着大蟒蛇游近的涟漪;曾几何时,巨大的狂怒的黑犀牛几乎撞散了他的牛车,但他却跟随犀牛在“紧密的连鸟都飞不进来”的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行走了3天才离开芦苇荡;他白天沿着大象的足迹走过沼泽地;夜宿连狮子都不敢靠近的蚂蚁丘。在卡拉哈里沙漠过着“象野狗过的日子”,那里的干渴曾经多次把他逼到了濒死的边沿,他见证过沙漠的海市蜃楼,为生存曾喝过含有布须曼人口水的驼鸟蛋壳中的水,还“曾经喝过满布昆虫的水、污浊的水、犀牛小便过的水池、上面飘浮着水牛粪便的水”。“整天都处在饥饿状态下,饿了就睡觉,睡时常梦见各样的食物,后来无论醒着、睡着都在想食物…。”雨季里找不到食物,就吃老鼠肉,吃大象吃的叶子充饥……,蚊虫孽生,苍蝇的攻击,三十多次的热病,折磨的他不成人形。最严重的时候两脚浮肿,昏迷,没有医药,没有亲人安慰,随行土著还偷走了他的枪、工具、衣服与含奎宁的药箱,这在当时意味着对非洲腹地外来人的死刑宣判。生死只在一线之间,但他奇迹般的生还,挑战了人类的生理极限,传染病的慨念得以更新。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坚韧不拔的代言词。

  与猛狮相遇,以雷霆万钧之势猛扑过来的凶猛之狮几乎就要改写非洲探险史。那只狮子授予了他丰厚的礼物和终生难忘的纪念,那就是他左手从此再也无法举起重物,以及在他左肩留下了11个深深的齿痕。这又是他九死一生的鲜活见证。这11个深深的齿痕,不但让攻击者感到羞愧,而且匪夷所思的成为日后他的遗体运回英国后鉴定的体表标志。

  他感觉着岁月深处非洲腹地所独有的荒凉气息,创造了多项非洲探险的第一:横跨非洲大陆第一人(横越西非2000公里和东非1400公里);以现代医学治疗非洲腹地黑人的第一人;描绘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第一人;详细记载非洲腹地动物与植物第一人;发现刚果河源头—毛依洛湖的第一人……。。英国最高荣誉的“皇家金质奖章”。,“皇家地理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的金质奖章。“医师与外科同业”的最杰出奖……。,新闻连版累牍的报道,一束束鲜花,一枚枚奖章,一项项殊荣,这诸多美誉都不能使他怦然心动居功自傲,外界公认他是发现非洲第三大湖尼亚萨湖的第一个外人(湖边沙滩至今仍被称为“李文斯顿滩”),他却指出,应将第一发现者的桂冠授予先他两个月到湖边但不幸被土著杀害的德国探险家罗斯切尔。

  李文斯顿不仅关心非洲地理他更关心非洲人的心灵。在险象丛生生死未卜的探险路上,李文斯顿坚信:“真正的未知之地不在地理的探险。而在尚未得听福音的人心上。”他愿“奉献自己成为一个传福音的敢死队员”,他真诚期待非洲腹地的人们摆脱奴隶贩卖、生活贫困、疾病丛生。

  在李文斯顿看来,跟随上帝的人,并不意味着要从早到晚捧着《圣经》,开口闭口教训人。他与非洲原住民一起制砖建屋、一起磨铁器,一起刨木头,这就是传福音;教当地土著如何使用机械设备,如何进行贸易管理,如何开展公共卫生与护理,他还认为讲道与医治病人是一样尊贵的工作,他以奎宁治疗掠疾,以硫酸锌治疗好了部落酋长的湿疹。

  面对着肢解吃掉外族人的朋迦族土著;面对这生吃人猿食病重亲友甚至食死尸的的缅悠玛人食人族;面对着善射毒箭的土著部落;面对着手持武器成群杀出土著战士;还不时要避开不时从森林草丛水边射出的土著矛箭……;但无论多么危险,他从未向任何人发射过一颗子弹。他创造了人类博爱仁慈的奇迹。

  似乎有一枚指南针隐藏在李文斯顿的心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着他不停的行走,同时他还在不停的观察,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在他传世的日记和书信中,上到天文天象,下至地理地貌河流山川,乃至土著生活罕见生物等等,史诗般的真实的记录了19世纪中叶非洲腹地的探险史。当时的天文学大师赫歇耳爵士评论李文斯顿所描绘的南半球星座记录是“极为珍贵与精确的第一手资料。”时任亨特博物馆馆长的欧文教授认为,仅仅李文斯顿对河马习性的论述已经相当于一篇博士论文;他对革威露湖的生物观察记录则被认为是地理学的经典之……。他于1857年,也就是他探险16年后出版的畅销书《布道旅程》,被同时代的文豪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评价为“这是文学上最佳的作品。这本书不同于一般陈词滥调的低俗文学,伤害读者单纯与善良的心灵,而是看到一个勇敢的人,带着一颗单纯的心,以超乎常人的机智,历经各种各样的危机,只为了将福音传给非洲土著。”

  读着他的日记和书信,人们仿佛可清晰看到他那焦虑疑惑的眼神,那永不熄灭的灼热情怀,其中虽没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智性高远的价值思辨,但文字却似赞比西河流水凝练隽永,似坦喀尼喀湖平静深沉,似稀树草原那样大气,那样的朴实厚重,白描似的字里行间给世人第一次展示了非洲腹地山川河流稀树草原之美,动物植物之丰富多样,风土人情之奇特多彩,他的思想蕴涵,他的审美趣味,他的探险奇遇,无不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娓娓道来。时至今日,曾经的赞许与抨击早已随风而逝,但长存于瑰丽的生花笔下额是独特的风格和丰沛的情感。

  在1866-1871年非洲腹地的森林大湖屏蔽了李文斯顿的信息,他与世隔绝5年。他避开了人们敬仰、赞扬、仰慕的目光,远离了富贵荣华金钱名誉,最终走完了人生的道路,他,永远是一块充满生气的”活着的石头(Lvingstone),是唯一能与众多名人同葬于英国伦敦威斯特敏教堂的,享誉全球的“乞丐”(pauper)。

  今天,非洲大地已经向世界打开了胸怀,世界各地的人,纷纷来到这里与非洲人民一道和平地生活和建设非洲。站在铜像前,我想对李文斯顿说:我愿意看到你开辟的非洲大陆永远充满和平、光明!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