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学生敢去夺刀?(文/余成鹏)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过去多日了,但关于高考的热潮还未退去。先是在网上出现了“夺刀考生”伤重无缘高考的报道,随之各路媒体和记者纷纷出动,对见义勇为的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进行深入报道,教育部因此也专为他们进行单独考试,更有多家大学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因此,这些优待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对于这些议论,我是不大感兴趣的。毕竟人多口杂,有的人天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若真的和他辩论,那就是十足的错误,因为那纯粹是浪费口舌的。我所关心的,也是我所疑惑的是,偌大的汽车上有那么多的人,为何受伤的是学生,与歹徒搏斗的也仅仅是学生?其他人呢,他们在哪里?
后来,看过事发时的监控录像,细细的思考,我终于明白了。之所以满车之中只有两个学生与歹徒搏斗,那是因为他们都太年轻,或者说太幼稚了。从录像中可以看到,歹徒拿出了菜刀,周围人便纷纷的退让了。这时,是柳艳兵拨开人群,主动冲上去的。那么多的人在后退,他却挺身向前,这样的表现,怎么能不幼稚呢?古人曾云 “出头椽儿先朽烂”、“枪打出头鸟”,但这些至理名言,我想柳艳兵是不知道的,或者说即使他知道,但也是不太懂,没有领悟的。所以,他受伤了,耽误考试了,也引起了一些“智者”的非议。
这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个两年前的报道。这个报道是发生在南京的一辆汽车上的。一个孕妇搭乘公交车,司机多次提示乘客让座,但没有一丝反应。这个司机虽工作多年,可能也并不成熟,所以他忘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古训,竟和其他乘客较起真来:没人让座,他不开车。在司机那“幼稚”的干涉下,终于有人抬起了那高贵的屁股。虽然这一回合看起来像是司机赢得胜利,但事后他却受到那些高贵人们的投诉,引起许多“正义之士”的议论。
但如此较真的司机是不多见的,世间还是成熟的人占多数。记得前段时间,我在读《水浒》。一个自称精通《水浒》的熟人便和我谈论。谈宋江,谈李逵,谈着谈着便谈到了鲁智深。这个《水浒》的精通者说:“鲁智深其实是个傻逼。本来有着好好的差事,但他却要打架生事,非要替金翠莲打抱不平,结果只好落草为寇了。人啊,太爱替人出头是不行的……”。听了这样一通高论,我本想将李贽对鲁智深的评价说给他听,想一想,还是算了。我也暗自决定,下次也不再和他谈论《水浒》了,因为我太年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是成熟而又聪明的,但很多人经过短暂的学习,很快就能悟透的。前不久,山东招远的一家麦当劳餐厅里发生了一起惨案。几个全能神的教徒疯狂殴打一陌生女子,导致其最终惨死。事情发生后,有人就提出来疑问,餐厅里的那么多人在干什么,怎么没有一个上前制止。于是,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说自己当时准备上前拉架,但遭到施暴者的怒吼后,就不敢上前了。看看吧,这是多么聪明的人啊。一旦自己受到威胁,该退后时就退后,这才应该是一个成熟人应有的表现嘛!于是,人们继续冷漠地谈笑着,或者装着没看见,默然的离去了——反正事不关己,管它去了。
可是,这个世界太复杂。有时事情的发展也是出乎那些聪明人的意料,本来事不关己的东西,往往转瞬间又会影响到自己,那就可悲了。《人民报》上曾刊登一个《血泪中巴》的故事。一个女司机在行车途中被几个歹徒强暴,但满车之中却无人施以援手。于是,悲愤的女司机将车开向了悬崖。也许是这个故事太惨烈了,于是,很多人便纷纷询问事情的真假。我想,事情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正如《圣经》中所说“他怎样待人,人也必怎样待他;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使人伤残,人也必怎样使他伤残。”这个社会就如同一面镜子,你“投之以木桃”,它则“报之以琼瑶”;你投之以冷默,它则报之以灾祸。这大概也是那些聪明者、成熟者所没有料到的吧!
德国的马丁.尼莫拉牧师在波士顿的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说:
“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首诗犹如一道警钟,总在道德昏昏欲睡时敲响。回过头来,再看看那夺刀误考的青年,不由得感到满是钦佩。我想,我们的中国,正是因为他们的“不聪明”、 “不成熟”,才让我们感到这还是一个可爱的中国,富有生机的中国。倘若人人都变的如麦当劳里的人们般“成熟冷静”、万人齐喑,那么这个社会也将是可怕的人间炼狱了——我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甲午年六月十四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