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团聚,一家人的欢喜
名气这东西,只有业内人士才有发言权。我们说流潋紫、蒋胜男很有名气,但是真正的演员就会觉得高满堂、王丽萍的名气才是货真价实的。所以也不敢评价,只是听所谓专家的话,说钱钟书的名气要比杨绛先生大。
今天杨绛先生去世,105岁的寿命是恩赐,也是苦楚。其中心酸只有自己才能知道了,毕竟先后送走了丈夫和女儿,然后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虽然有书万卷,多少人慕名求见,但是心里的悲楚又怎能轻易对别人说。
一直很喜欢杨绛先生,因为可能在语文课本上读过她写的老王,尤其是说老王嵌在门框里一句让人动容。也是因为这个才知道了五七干校这个词。一直很排斥文革,觉得是知识分子的灾难,某些人唐宗宋祖就行,其他人读名著小说就不行。道理是偏的,怎么会令人敬服。即便之前风起云涌,不懂得后来者居上,也不得让人流连。
老王是个好人,杨先生也是个好人。记得那篇文章最后是老王提着鸡蛋去看先生,而先生执意要给老王钱。老王不得已的接受了,眼里似乎含着泪花。老王是个普通人,不知道有知识是怎样的,也不知道知识会给人带来灾难和荣耀。他只是因为杨先生一家经常坐他的车,好像是钱瑷曾给老王治眼睛送过东西,所以感恩在心,觉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所以才会在生命最后几天去看了先生。先生最后似乎说到愧怍,觉得不应该那样对老王。其实这多无奈,知识不能成为力量,反而是一种要让别人远离从而不受伤害的一种东西。那又何必造字呢。
后来零零碎碎的读到了很多杨先生和钱先生的逸闻趣事。然后才知道如林徽因般,杨先生也是大家闺秀、千金小姐,认识钱钟书,即她口里书里的默存之前从来没做过家务,却因为爱上脾气古怪才华横溢的锺书先生,甘愿为他去做家务,甘愿成为一个家庭主妇,而不是一个军官太太或贵妇人。记得曾读到过说杨先生刚开始做饭的时候,一看见油四溅吓的跳出了厨房,却被孩子一般的锺书先生说了撒娇的话,大概是我想吃,然后又默默硬着头皮走进了厨房。这深情一片,只愿钱钟书先生收留。只愿自己爱的人能吃到饭。
后来有了女儿,钱先生还是改不了自己的顽劣个性,杨先生说钱先生经常会在女儿被子里塞笤帚等东西,还会用毛笔在女儿肚子上画东西,吓得女儿老是大叫,杨先生赶紧跑来,钱先生却一脸得意。这样的生活虽然令人哭笑不得,却实在有趣。不身在其中的人体会不到那份愉悦和开心,只觉得爸爸太疯了。杨先生爱的是完整的钱先生,而不只是那个会好几国语言,融汇中西、博古通今、说话幽默的大才子。所以别人觉得他疯,杨先生却明白这是他的真性情以及无法抹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当钱先生给杨先生讲围城里的那些令人捧腹的情节时,那才是两个人最幸福的生活体验。钱先生淡泊名利,曾拒绝来采访和见他的人,并说,如果觉得这个鸡蛋好吃,又为什么非要见这只老母鸡呢?
还读到过杨先生写傅雷的文章,说和钱先生去傅雷家做客的时候,会特别把傅雷和傅聪两个调皮鬼支走。但是谈话到一半的时候,傅雷就会突然转到楼梯间,看见两个正在笑嘻嘻的小家伙。这下可再也忍不住了,谁劝也没用,抬手就要打孩子。很生活化的场景,很可爱的傅家父子,很有心和很有文笔的杨先生。
今天微博上都在传杨先生的经典语录,好多好多,比如发现,与世界无关,只跟自己有关系。但是想起杨先生,只想起了一句话,是在看到一篇文章中引用杨先生的,我们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们也不屑。淡定从容如此,方是杨先生傲骨和处事风格的体现。
引用海子的一句话,今夜我们不说文学,我只想你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