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心术》评论:偶像剧贴上了医患标签

发布时间:2019-08-24 23:29:03
36集电视剧《心术》尽管题材劲爆,编剧金牌,演员阵容和宣传都相当强大,但该剧还是收视麻麻,吐槽声不断。普通观众质疑“现实中哪有这么帅、这么好的医生”,医生观众则认为“我们远没这么光鲜”、“它被强行加上了缓解医患关系的使命”。

记得《心术》在开播前,轰轰烈烈的造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少人甚至对其如何“曝黑幕”、“直面医患关系”充满了期待。但播出后,观众才发现,剧中宣传式台词频现,内容也无外乎“医院的那点事儿”;在表现医患纠纷时,大都将医护人员塑造成了“受难天使”,患者及其家属却成了无理取闹者。

医务人员诚然需要理解与尊重,但在真正的医患关系上,由于患者不懂医术,且有求于人,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所谓的医疗事故鉴定一般都是由当地卫生部门来完成,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鉴定体制,让患者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医闹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所在。遗憾的是,《心术》在揭示遗患矛盾时,对如此的核心问题并未作关注。

据报道,《心术》在拍摄时,得到了卫生部门、有关医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不仅提高了拍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但如果去“揭黑”,还会有如此好事吗?其实,如果去掉“医疗剧”这一外衣,《心术》与其他热播剧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名编、名导打造,(电视剧评论)明星、偶像撑场,再加上小品化的表演、重胃口的台词,借助当下热门社会话题,引发关注、制造效应。而如此的策略也的确得到了优厚的回报:除了无处不在的植入广告,36集的《心术》虽然拍摄成本不算太高,但在搜狐视频和几家卫视上映的单集价格卖到了100多万元,总价近5000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是“电视剧第一生产国”,年平均生产量达到约400部、万集。但繁荣的表象下是残酷的竞争现实。现在真正能够进入到播出平台的电视剧只占总产量的30%多,60%以上的找不到出口,投资基本打了水漂。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往往以保险起见,喜欢购买以往收视较好同一类型的,或者是有大牌演员参演的片子。而制片商出于生存考虑,也往往是什么走俏就拍什么。这就是近几年,打开电视为何老是偶像剧、谍战剧、穿越剧,面孔总是张嘉译、林永健、海清、吴秀波等人的原因。

另一方面,那些受电视台青睐的制片商,也在想方设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因为电视剧集数与收入成正比,他们在缩短制作周期、制作成本的同时,也在极力拉长拍摄长度。如此一来,不少电视剧拖沓、琐碎,穿帮不断。现在,伴随着漏洞百出的热播剧,一种新职业也在悄然诞生:看看影视剧,挑挑穿帮镜头,一个月就能赚上几千元外快。

“中国电视剧排行榜颁奖礼”近日在上海举行,最大奖项“国产电视剧品质奖”再一次出现空缺。有资深业内人士评价,目前的国产电视剧可以用“两多两少”概括:热门的多,优秀的少;雷人的多,严谨的少。这对热热闹闹的电视剧市场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讽刺与警醒?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