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最后的商机”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22 03:58:20

  “最后的商机”给我们的启示

  华都市的名木一条街,每天都有很多来自海内外的人前来洽购。这条街是一条死胡同,由东入口进去,大约六百米就走到头。就这来回一千二百多米的小街上,排列着大大小小近二百家店铺。购买名木工艺品或名木家具的人总是一家一家地挨个进出,逛完整条街常常需要大半天,所以商家都很在乎店铺的位置,以至于街道入口的房租比最里边的多出两三倍。海外归侨王老先生在整条街上是最有实力的,据说在海外有很多经济实体,国内投资也跨越多个行业。王老入住这条街时,只有三家经营这类商品,他完全有条件选街口的店铺,但王老唯独选中最靠里的一间小一点的店铺,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到两年,街道两边都入住商户,并且经过沙里淘金,其他类店铺慢慢撤出,逐渐形成这样的名木一条街,王老的店铺湮没在里边,很不起眼。

  大凡选购商品的人总是一家一家挨个逛下去,逐个问质问价问花样。对木料的名称产地年份、制作工艺和造型设计等逐一问询,后来又注重如何称量,如何辨伪,如何考究,如何品鉴。至于价格,更是反复多次,最后还是无果而终,难以成交。为此,前面的店铺不得不雇很多服务员应答顾客。尽管如此,还是极少有购买的人在前面几家一谈即成。这样一路问过去,多数人就成了半个行家,自己掌握了鉴别的技巧。顾客走进王老的店铺,发现只有两个中年人坐在里边,也不主动迎上去发问,一般是等顾客自己看得差不多时才上前等待垂询。而王老自己坐在里边,专等外面把顾客送进来洽谈,多数进来的人都有收获。

  前面的店铺里,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存在瑕疵,要么木料寿短,要么更换产地,要么以假乱真,要么以次充好,要么用表皮代替。也有的工艺品相不上眼,唯一有竞争优势的就是价格低。虽然他们在向顾客推荐时,极力扬长避短,但久经比较的顾客还是能看出究竟。而到了王老的店铺,什么毛刺都挑不出,每一件都堪称精品,只是比较贵,但成交量始终是最多的。

  有人说,老王解释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我认为不仅如此。假如王老的店铺是街口第一家,我看未必有如此好的效果。其个中奥秘是顾客经过前面的“学习”,认识有了提高,鉴别力有了提高,具备了赏识优质产品的眼光。当顾客的独具慧眼与优质产品的表里如一合拍时,商家与买家的聪明才会交汇成交响乐。前面的几家店铺也有生意,就是求便宜的买主和掺杂使假的卖家不谋而合的结果。这就给我们揭示一条商业活动规律:卖家的所有商品只要迎合买家的主要心理需求就会成交。换一种说法就是,不怕商品质量差,只要价格低;不怕商品价格高,只要质好和买主识货。

  而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主要是消费者存在多层次的需求,市场缺乏有效监管造成的,质量层次、价格层次和需求层次存在错位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原因。当需求层次高的人买到质次价高的商品时就会觉得上当受骗;当需求层次低的人买到质优商品而花费超预期时也会觉得不满意。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市场中,缺乏一种有效的规范手段和约束机制,就会使得我们的市场问题丛生,此消彼长,难以根治。

  所以,解决市场规范问题,根本在于消费者的辨别力,其次在于监管体系的完善和监管的高效、便捷和力度。解决问题的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王老的“最后商机”原理,把所有商品置于消费者充分的横向比较下,使良莠自现,消费者自己根据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的层次决定取舍。监管部门只要及时地检验构成产品的原料是否有害,质量与标识是否一致等项目即可。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