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继《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后,强尼•戴普和导演蒂姆•波顿 再度携手合作,改编百老汇音乐剧,电影中强尼•戴普也将亲自配唱《Not While I’m Around》等知名插曲。故事原创是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庞德,电影版本仍由史蒂芬桑岱姆负责作词和作曲,由编剧约翰罗根改编。制作人是李察赛纳克、华特帕克斯、劳拉麦当劳与约翰罗根;执行制作是派屈克麦考米克;联合制作是卡特利佛恩菲尔德。创意团队包括摄影指导达利乌胡斯基,制作设计丹提费瑞提,剪辑克里斯利宾逊,服装设计柯琳亚特伍德。
这部舞台剧最早出自十九世纪的民间传说,曾多次被改编成舞台剧,1979年首度由史蒂芬桑戴姆搬上百老汇舞台剧,以“惊悚音乐剧”的名号在百老汇闯出一片天,逼真且血淋淋的杀人场面引起社会各方争议,也为史蒂芬桑戴姆赢八座东尼奖(等于音乐剧的奥斯卡)等多项奖项,混合了漫画式的夸张、戏剧性与黑色情节,并找来替恐怖大师希区考克电影《惊魂记》、《鸟》配乐的伯纳赫曼,从此成为经典。
在未决定拍摄电影前的2001年,蒂姆•波顿 曾送给强尼•戴普一张舞台剧CD,直到五、六过去,才又找上强尼•戴普演出陶德。强尼•戴普曾在1980年代组过乐团叫The Kids,从未独唱完一首歌曲的他,还特地与乐团伙伴布鲁斯威特金(Bruce Witkin)跑到录音室试唱,并受到好评而决定演出。
陶德在电影中喜欢的杀人工具是他的割喉剃刀,故事中有一首歌颂他剃刀的小夜曲名为“My Friends”。强尼•戴普表示:“这些剃刀是一种代替品,就像他的家人,因为他原本真正的家人都不复存在。”
为了演绎出乐芙特太太的角色,海伦娜波汉卡特在演出前则找了伊安亚当(Ian Adam)求教,这位号称"歌唱救星"的人,曾教过许多演员与歌星唱歌。海伦娜波汉卡特在电影后段也唱了一首“By the Sea”,这首既辛酸又美丽的歌曲,表达了她想要抛下一切重新生活的心声。
除了两位主角,演出法官的艾伦瑞克曼虽然是首度在电影中演唱,但他也曾在皇家戏剧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RADA)受过歌唱训练。另一个试图揭露陶德秘密的理发师皮瑞利,则由萨夏拜伦柯恩演出,以《番石榴特:哈萨克青年必修(理)美国文化》闻名的他,则待过合唱团,也拥有过人的歌喉。电影中,除了饰演女乞丐的劳拉米歇尔凯莉是舞台剧专业歌手,其他主要演员都是演唱生手。
这次电影中,大部份情节都是经由音乐和歌词表现,为了得到最好的声音效果,与避免现场收音的音质损失,在制作上采取了相当特别的方式,先在录音室将歌曲录制完成,再到摄影棚对嘴演出。
所以,演员的录音过程几乎都专注于把歌曲演唱正确。强尼•戴普表示:「这是很特别的演出方式。几个月前你就录好音,等到拍摄时,你的演唱必须搭配演出,让表演效果更为突出。」
除了歌曲数量多,在配乐上则破纪录的高达64首管弦乐曲,以四天录制完成,歌曲则在伦敦的Air及 Eden录音室录了六周。
蒂姆•波顿 说:『我希望呈现的伦敦是像好莱坞黑白老片的感觉。』他还表示,场景不要太繁复,颜色也不要太多,但是要很生动。
在倒叙时画面使用微亮的色彩,以表示人物的过去或幻想。现实里则是偏黑白的色彩,是电影的一大特色。
制作设计丹提费瑞提在影片中设计监督了12个场景,并且巧思的运用移动的墙面及可拆换的店面,设计出可重复利用的布景,之后再利用一些数字技术延伸场景的范围。并在灯光布置上参考老伦敦的照片,创造出阴郁黑暗,单色调的老式电影。
后来进入后制阶段,达利乌胡斯基使用数字微调(Digital Intermediate)技术消去更多色彩。他解释地说:「这部电影同时利用化妆、服装、场景设计及摄影技巧,尽量把色彩降低。我们努力创造出黑白片的效果,除了偶尔出现一些褪去的颜色,还有血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