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打擂台》影评:弥补《叶问2》的新意不足

发布时间:2024-08-07 08:14:12
电影在一阵节奏明快的Rap中收场了,擂台之上并没有分出所谓的输家和赢家,有的则是一个武者不屈的尊严。“唔打唔会输,打就一定要赢。”这样的金句毫无悬念的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励志,而更加令人惊喜的是,在字幕升起许久之后,正当我准备...

电影在一阵节奏明快的Rap中收场了,擂台之上并没有分出所谓的输家和赢家,有的则是一个武者不屈的尊严。“唔打唔会输,打就一定要赢。”这样的金句毫无悬念的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励志,而更加令人惊喜的是,在字幕升起许久之后,正当我准备起身离开,片尾曲却出人意料的峰回路转——《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是每一个经历过八十年代、见证过《霍元甲》万人空巷的人都再熟悉不过的调调。我甚至开始遐想,梁小龙大叔此刻是不是正躲在哪个角落里,嘴角浮现出“火云邪神”招牌式的笑容呢?

和导演在微博上交流,得知电影里的很多台词都是梁小龙自己加的,比如他教训完那群小混混之后说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出自《陈真》),比如他要打擂台时冒出的那句“我是罗新门最差的弟子”(翻版《精武门》);甚至当他扛着“罗新门”的招牌回到武馆,那气势也让人不由的想起当年陈真扛着“东亚病夫”的牌匾来到虹口道场时的模样;而梁小龙最后的飞身跃起横空侧踢的动作也正是当年李小龙的注册商标。对于自己过去的辉煌,想必他也和我们一样的怀念吧。

其实不仅仅是梁小龙,虽然泰迪罗宾、陈观泰、罗莽、顾冠忠、陈惠敏的名字放到现在的观众面前也许会让大多数人都感到困惑,他们是谁?但如果能够让时光倒流到三十年前,这样的阵容绝对是堪比《十月围城》的大制作了。不过,你若认为这是一部不合时宜的“邵氏明星怀旧片”那就大错特错了,《打擂台》虽然风格复古,但不矫情,不做作,如果非要给它一个评价,我想应该是四个字:恰到好处。相对《叶问2》主打民族牌的新意不足,《打擂台》远胜之。

影片一开场便用故意做旧的拉丝和墨点奠定了复古的基调,动画说古一段甚至还让我联想到了《麦兜》里的李小龙隔河比武。可以说,《打擂台》从演员到台词再到动作无不充斥着几代影迷的集体记忆,电影的确是一面非常奇妙的镜子,无论你是属于哪一个年纪层,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年代的记忆。

但郭子健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别的不说,单看黄又南所饰演的角色就是香港当下年轻人的典型。他有想法,无能力,迫于生活,卑躬屈膝,这个后生仔同曾经红遍东南亚的“马永贞”和红透全中国的“陈真”两位大英雄站在一起怎么看都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这样一古一今的搭配,一强一弱的对比,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其实通过这样的对比产生戏剧化效果在以往的电影中早已屡见不鲜,最近最成功的案例便是周星驰的《功夫》,猪笼城寨里的“神雕侠侣”和“火云邪神”都让观众不自觉的在电影营造出来的时空中来回穿梭。

其实《打擂台》的前半段也学足了《功夫》的套路,特别是当梁小龙扛个麻袋一瘸一拐的走在路上,陈观泰面对挑衅委曲求全的时候。但剧情随后的发展却在遵循固有模式的前提下玩出了新意。虽然也同传统的功夫片一样,黄又南饰演的失意者依靠不断的战斗和“复仇”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但影片并没有落入《叶问2》宣扬家国大义和《霍元甲》表现武术境界的窠臼之中。同样是擂台,在《叶问2》票房大卖的成功前提之下,郭子健导演却一反常态的摆出了“阿虎”的姿势,讲述一群不合时宜的现代武者执着的守卫梦想的孤独。那股子文艺劲儿怎能不教人拍手叫好?

按照通常的模式,最后

化身“超人”,打败看上去不可能战胜的对手,无论是用怎样的手段,也许是顷刻间顿悟,也有可能是神兵天降。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他不堪一击的倒下了,甚至连梁小龙这样的老将出马也依然无济于事。虽然风大哥对于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但我恰恰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才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比起周星驰那瞬间打通的任督二脉,“拳怕少壮”和“百炼成钢”的道理不才更加接近功夫的真谛么?

可以这样说,《打擂台》虽然也可以归入功夫片的范畴,但它绝不是《叶问》一样的类型片。它的目标观众不仅是那些花几十块钱只为寻找一次约会场所的青年男女,这部电影和这部电影里所表现出的情怀和感动更是属于那些真正热爱功夫片的铁杆影迷。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