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酒 法――旅美散记(二十二)

发布时间:2023-10-27 23:29:03

  这次,我们三四个酒民合在一起统共也有15-6斤白酒带到美国(按规定不能带液体,但放进空运的行李箱内,还是带过去了),有荞麦烧、同山烧、枫桥糟烧(我将5斤枫桥糟烧分装在三个可乐瓶里,放进行李箱,也安全地悉数运到布法罗机场)。我们这些老头子,在家里,每天也大小要做点事,要开车,酒一般少喝为佳。去了美国,到处游玩,车有人开,路有人带,心情放松了,酒就放开喝。于是乎,每日中、晚两餐,几位酒仙聚成一桌,浅斟慢酌,其乐无穷。15-6斤酒一直喝到回来前一天,才告罄;最后的晚餐,是何团长自己掏腰包,花20美元买来一瓶美国威士忌(AmericanWhisky),在赵局的“总统套房”内举行的凯旋酒宴(那天晚餐自理,大家把各自带去美国的榨菜丝、花生米、核桃仁、开心果、豆腐干统统汇聚到桌上,既丰盛,又隆重)。

  到拉斯维加斯那天,晚餐在一家中国餐馆用,我们几个酒仙也跟到别的城市一样,一坐下就将自己带去的一小瓶白酒堂而皇之地摆到桌上,找来了杯子,正准备“分摊落实任务”,被服务小姐看见了,用生硬的中国话上来说,在拉斯喝酒,务必要先办酒卡,只有手持酒卡,方能在我们餐馆里喝;否则,碰上警察,是要罚款的……

  在美国喝酒,规矩不少。又一次在华盛顿吃中餐,惊喜地在餐馆的柜台里发现有青岛啤酒,标价四点五美元一罐(未加税和小费)!几位酒仙不约而同欢呼起来――我们的青岛啤酒跨出了国门,来到了美国,成了美国人的宠物了!有人想买些啤酒带回旅馆喝,可是店老板早将瓶盖给揭了,说,酒是不能带出饭店的。若带出饭店,便是犯法。犯法?犯什么法?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有“酒法”,都不允许卖酒给21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让警察看到一个21岁以下的年轻人从店里买到一罐啤酒,那店老板肯定得去法庭。另外,商店在周一到周六,晚上十一点以后不准卖酒,星期天商店整天不准卖酒。同时,法律规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喝酒,因此,你不会看到美国人在工作的地方午餐时喝酒(包括啤酒),因为午餐时间也在工作时间之内。很多州的“酒法”还规定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喝酒,因此,在公园里野餐,你只能带些不含酒精的饮料。甚至在大街上你拿着一个打开的酒瓶都是违法的,不管里面是空的,满的,还是装了半瓶酒的。同样,在汽车上,在驾驶员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有一个打开过的酒瓶,也是同样违法的,哪怕只是一只空酒瓶。美国还有一项法律叫“小酒店法”,一个人如果在酒店中喝多了,出门撒酒疯,把别人东西毁了,受害人不仅可以让酒鬼赔钱,还可以让酒店的老板承担责任。

  美国的法律多如牛毛,细如蜘网,联邦有联邦的法律,州有州的法律。具体有多少,说不清,我在洛杉矶有幸翻过一本300页的《康州酒法》,又称《康州酒业管理规定》,里面的法规,看了叫我们傻眼:“不准卖酒给21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早8点以前、晚8点以后及星期天酒店不能卖酒”,这两条也豁然在列。还有更为具体的细则:对初犯没有警告,直接处以罚款,再犯则是重罚。罚款额度按销售规模制定,同样是初次卖酒给未成年人,小酒店处罚是关门3天,罚款750美元;要是大赌场,则处罚5万美元以上。而且,你开酒店,白天营业晚上住在店里,也算是严重违法……这些还仅仅只是适用于餐馆酒吧和酒庄的,美国北部大部分州酒类饮料的生产、销售仍由政府严格控制,私人一律不得制造和经营。南部各州则通过申请许可证的方式来加以制约,美国有着严格的许可证发放条件。美国联邦酒法主要是调整州与州之间的关系,如规定酒类饮料从一州运输到另一州应遵循的有关条款,而具体的酒类生产、销售与消费则由各州的酒法加以调整。至于有关酒的制作、酒的进出口和酒税之类的大部头“酒法”,我是无缘也无时间去涉猎了。

  “美国酒法”,对我们这些在中国活了大半辈子又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来说还真是不大不小的约束。有着6000多年酒文化5亿多酒民的中国,至今还没有过一部正式的“酒法”。在国内时,我曾看到过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人大代表)提交过一个《关于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酒法>;立法》的议案,他认为,“一方面,酒类产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很多酒类方面的食品安全事故应该引起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酒类企业一直是耗水耗粮耗电大户,一定程度上也是排污排水大户,酒类企业如何在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方面实现绿色发展是酒类行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还有,目前,假冒名牌产品赚取高额利润、致人非命的惨剧频频发生,打假维权成为酒类产品安全的重要方面。酒类产品从生产到走上百姓餐桌,同样需要一把‘尚方宝剑’,而且必须是专用的‘尚方宝剑’,给百姓管出一壶安全酒、一桌安全餐!”

  金代表言之有理,我们中国是应该有一部“酒法”!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