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麦兜响当当影评

发布时间:2024-08-06 07:52:23

  延绵九年的《麦兜》系列三部曲﹐随着今年(2009)压轴篇《麦兜响当当》的上映﹐终于划上句号。当然﹐不排除影片还可以继续延续拍摄续集﹐但作为最贴近香港民心的社会纪录﹐《麦兜》系列三部曲仍是一个颇为完整且真实地刻划出回归后香港人心态变化的奇妙佳作。

  踏入第三集﹐麦兜和其母亲麦太﹐仍然住在繁嚣而变化多端的香港。不过在中港关系日益紧密之际﹐麦太为了生计和儿子的前途﹐毅然决定北上﹐一方面在武汉学习内地人灵活变通的营商之道﹐另一方面则把麦兜送上武当山修练传统武术﹐互相扶持祈求进步﹐以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挑战。

  和首两集不同﹐《麦兜响当当》不再由动画导演袁建滔执导﹐系列原作者兼编剧谢立文亲自操刀﹐包揽编﹑导﹑监等多个职位﹐完全手握了创作主导权。影片故事和以往一样﹐都渗透了浓烈的港产味道和人性反思﹐而且贯彻对童话的不信任﹐唯一最大分别﹐是整体基调的乐观化﹐以及谢立文在叙事上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手段﹐和《麦兜菠萝油王子》完全天马行空﹑散漫飘忽如诗歌的插曲式结构不同﹐影片主要依循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只在段落间加入点缀性质的插叙。所以﹐这应是最贴近大众﹐也最容易为一般观众接受的一集。

  《麦兜故事》(简称《故》)和《麦兜菠萝油王子》》(简称《菠》)以儿童动画包装﹐但骨子里十分悲情﹐《故》最后打破童话的美好结局﹐以“没有就是没有”总结﹐让人感到非常无奈﹐也切合了当年香港回归之初﹐港人因为前途不明朗而欠缺信心的心态﹔同样地﹐《菠》整部电影都洋溢着绝望的情绪﹐恰好对应了当时(影片在2004年推出)沙士疫潮和七一游行后﹐社会戾气积聚﹐百姓士气低落和冤气沉重的社会实况。而到了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中港营商环境渐趋理想﹐到处充满希望﹐不少港人纷纷北上掘金的潮流﹐影片也配合作出变化﹐一反《故》和《菠》的悲情﹐再三在片中强调希望和积极奋斗的主题。不过﹐编导对于现在社会中自我感觉过份高涨地良好的心态也提出了警戒﹐提醒大家奇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瞬间暴富不是永恒﹐细水长流式的默默耕耘﹐才真正可贵。

  编导把故事背景搬到武当山﹐融合道家思想在主题之中﹐手法颇为成功。老庄崇尚自然﹐强调无用之用﹐便被谢立文借来阐释其主旨-奇迹不一定伟大﹐只要顺应自然的步伐﹐平凡而积极地向前走﹐对于常抱不切实际想法的香港人来说﹐已是不容易的“奇迹”。正因为如此﹐麦兜不会因为在武当山发奋数天﹐便能在武林大会中大发神威﹐麦太也不会因为依仗武林大会的风潮而开设的商店﹐而获得长久的成功。人贵自知﹐大家应注意量力而为的道理﹐不要过份高估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放弃﹐毕竟有尝试才能成长﹐只要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未有开封的擦胶一样﹐保持纯洁的心(注意这不是蠢﹐而是善良)﹐便是道家养生之道﹐而麦太和麦兜的明知不可而为之﹐就是这种思想的最佳体现。

  《麦兜》系列一向反童话﹐今次也不例外﹐表面的故事很简单直接﹐不论大人小孩都能看懂﹐但其主题其实颇富哲理性﹐而且不少场面都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含意﹐例如武当道长和李小麟隔河比武﹐便对照了香港人和内地人“你睇我好﹐我睇你好”的心声﹔搬出熊猫弟弟一角﹐则明显讽刺《功夫熊猫》贩卖廉价童话的不切实际。和《功》一样﹐影片也包括一场武林大会﹐但主角麦兜没有像熊猫阿宝一样﹐在短时间内创出武林奇迹﹐因为这种童话化的奇迹﹐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影片在技术上的进步显著﹐三维动画科技愈来愈成熟和精致﹐虽然部分画面和平面动画的结合来得有点突兀﹐但整体尚算可观。编导的场面设计也富心思﹐例如《清明上河图》一段和隔河比武等﹐都拍出通俗娱乐效果﹐能够满足一般观众需要。吴君如﹑黄秋生和ThePancakes的配音继续为此系列生色﹐新加入的詹瑞文和尹光也好。在三集电影中﹐看来以这部压轴之作﹐最能成功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麦兜》系列是最富香港地道色彩的香港电影之一﹐虽然今集北望神州﹐但编导没有忘记香港的根源﹐也保持其讽刺社会世情的风格﹐尤其对童话和奇迹的嘲讽﹐最为让人留下印象。不过影片在大陆票房大收﹐在香港上映反而回响一般﹐并被不少人盲目地批评为讨好内地﹐看来才是电影最大的讽刺。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