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
生活永远是一门哲学,现代人如何生活,古之圣贤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的。老子当年骑着青牛,一颠一簸的行走在函谷关外坎坷不平的土路上,绝对想不到现代人可以用汽车,飞机代步。也更不会想到,现代人在一块凹凸不平的板上,居然可以的的笃笃的敲出字来。否则他就不会费那么大的劲,把他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德经》刻到竹签上去了。不过人心和人情还是古今相通的,古人和今人都有七情六欲,都需要柴米油盐。只是现代人的思想比古人复杂得多,这好像也是物种进化的必然结果。现代人的心理毛病比古人多得多,比如焦虑、抑郁、偏执、迷茫、困惑等等。这可能是源于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德国思想家尼采说西方的现代人“羞于安静”,“追名逐利的生活不断的迫使他们殚精竭虑,置身于经常的伪装、欺骗和竞争之中”。这些毛病也随着不断的“和国际接轨”而传染给了当代中国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现在完全没有心理毛病的人,只占总人口的%。看来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不过许多人不知道,或者不承认自己原来也存在着这么多的心理障碍。
老子在上清宫的太乙宝座上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子孙呀,你们怎么会这么想不开呢,我在函谷关,给关令尹喜的那本书里不是写得很清楚吗。如果你想好好的生活,那么就应该“致虚极,守静笃。”如果你做到了,那么就可以“没身不殆”了。老子是因为吃了尹喜的许多酒肉,实在却不过情面,才临时写书的。而且书要刻在竹签上,所以字就只能省着点用了。那么他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虚和静是形容人心境原本的空明和宁静,由于外界的诱惑,人的私欲就开始活动。所以必须“致虚”和“守静”以期不受外界干扰,恢复心灵的清明。“极”表示极度,“笃”则是说切实。“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的生活哲学,就是要我们极度而有切实的保持人性原有的宁静和空明,不要受的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就可以“没身不殆”,也就是一身也不会有危险了。
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为治理蜀汉殚精竭虑,一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且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不要去做官。他自己是实在经不住先帝爷软磨硬泡才不得已出山的,算是“士为知己者死”吧。人要澹泊名利,对待生活应当“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说是诸葛亮过一生的实践,才领会到老子哲学的真髓。直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人将“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作生活的座右铭。“澹泊”和“宁静”就是老子所说的“致虚”和“静笃”,也是老子给后世人开出的排除心理障碍的药方。
当你走出办公楼的写字间,离开喧嚣的闹市,走进自然,扑面而来的是鸟翔蓝天,鱼潜浅低的野趣。此时最好也关掉你的手机,让一切纷扰暂时的离你远去。静静的躺在草丛中,去聆听那风声、水声,就会感觉到,那充满各种杂乱信息、充满各种欲望的尘心,会顿时澄澈、平静下来。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静、虚。然而现代社会那种躬耕垄亩的隐士生活是没有了,但古人说“大隐于市”,这说明在滚滚红尘中,一样可以通过心灵的修养,不盲动,不奢求,濯涤心灵的尘垢,恢复心态的宁静和空灵,使生活合乎自然的节拍,达到和谐的生命律动。这就是老子留给后人的生活哲学,它已经逐渐为一向崇尚生活快节奏的西方人所接受,而我们的生活似乎老是比西方人慢半拍。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正是尼采所说的,他那个时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现在西方人慢下来了,而“快”却成了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