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观后感
铁人观后感(一):
《铁人》观后感
电影《铁人》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久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己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最后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望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最后丰满起来。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此刻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之后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比较,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向以自己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己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但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不见殆尽,只留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由www.telnote.cn整理]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就应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同,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色彩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铁人观后感(二):
《铁人》观后感
茫茫沙漠,石油汉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饥寒交迫,报效祖国永不言苦……我看着看着银幕上的《铁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饥饿和寒霜袭向我瘦弱的身躯。电影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面,我都牢记在心、历历在目。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铭记至深,感动至深,思索至深。
渺无人烟的沙漠,无边无际,大雪纷纷,狂风萧萧。大伙儿喝进的是冷风,吐出的是白烟,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有一双双粗糙的手。40多吨的庞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蛮劲。当钻井将要垮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当起了“人肉搅拌机”。他瑟瑟发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袭着他,为了钻井的成功,为了祖国的发展,他熬住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熬住了!说他是铁人,他没有铁的身躯,却有铁的灵魂,铁的胆魄,铁的坚韧!黑白转成了彩色,昔日换成了现代,时空穿梭了数十年,但不变的,是铁人坚如铁的精神。刘思成,“小知识份子”刘文瑞的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无论日日夜夜,无论春夏秋冬,干完了自己的,便去干别人的。无数人嘲讽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顾,坚持心中的信念,继续向前、向前……
从牙牙学语起,一切都是鸟语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畅游,无忧无虑。没有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饥寒相迎的考验,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淡化的心就如惊弓之鸟,只能望而却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着更大的失败……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失败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继续拼搏。也许,自己的起跑线被拉远了,只能看着别人展翅高飞。可,懒造就虫,勤造就龙。培养出铁的精神,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听狂风怒吼,迎波涛汹涌。那么,毫无疑问,你将是胜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门,走出世界,走出宇宙,当你披荆斩棘,用铁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个铁人,我奋战着,我不退缩,我不言败,直到成功……
铁人观后感(三):
“铁人”观后有感
本周实业部开展的“弘扬铁人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是孟部长在普遍管理人员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工作拖拉成风的状态下做出的一项思想教育的重大举措。
虽然以前已经很多次在各类书刊、网络和电视媒体上看到“铁人精神”,能够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当我再次观看时还是使我受到新的震撼,铁人的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这句话仿佛让我想到了“奋斗一百天、精彩一辈子”建设时期。感叹以前在施工现场自然环境恶劣、食宿条件较差、业余生活单调的状况下,实业部全体人员都吃住在现场,坚守在一线,早晨8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放弃一切节假休息日,打破作息常规,与时间赛跑的工作精神哪去了。
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铁人精神的伟大是学习铁人的一个“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铁人精神转化为我们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学铁人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透过学习铁人精神,对照自身的不足,今后我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是善于思考问题。做为实业部的领导,他每一天要应对许多的问题,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来逐一思考处理每一件事。遇到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向领导汇报,让领导来决定哪个方案更合理,可行性更强。这样,我本人的潜力也在思
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提高,领导也能在“做选取题”的过程中逐步认可我的潜力,从而使我成为一个受到上级欢迎和赏识的下属。
二是多做一点,多走一步。在现状和目标之间,存在诸多流程,诸多环节。流程和环节中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作为管理者去规范,去标准化。从这个好处上来说,我们作为管理人员,就就应比别人多想,多做一点,多走一步。
三是要敢于突破。坚决不能再受他人影响而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四平八稳、得过且过等混日子的态度和做法。要勇于吃螃蟹,因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期望,不能把什么都寄期望于上级的照顾、关心、支持上。
四要勇于落实。领导安排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能担心因工作跟踪就得罪张三或李四而不去做。抓落实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必经程序,是一个有效的执行过程。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解决那些起关键作用的细节问题,成败的关键还在于落实。抓落实,是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我们职责。所以我们要立足岗位,履行职责,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实,把每一件事做细做精,不辱使命。
铁人观后感(四):
学习铁人精神,实现自我价值
《铁人》—观后感
电影《铁人》展现了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反映了两代石油工人的心态与精神。电影再现了王进喜及大庆石油工人的尚高形像,同时也追忆了当年大庆油田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铁人以前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时代的标识。上个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期间,石油工人那种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触摸到一股豪情,一种为民族争光的爱国情怀,不为艰难困苦压倒,永不言退的民族精神。
从电影中能够看出,虽然此刻石油工人的条件好了很多,但是依然处在沙漠戈壁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在这种精神极度紧张的状况下很容易让人压抑,两代石油工人都有着自己的苦与乐。王进喜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条件下,依然能持续乐观的心态,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国献身的意志力,他们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学习。“刘思成”在电影中作为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想发扬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精神,但是在沙漠中没人跟他交流,没人理解他,造成了自己极度压抑,以至于快要崩溃。在一个女心理医生的指引下,最终刘思成克服了困难,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现实中我们其中有很多刘思成的模版,他们也是极度矛盾,一向在徘徊之中,不明白是不是该继续走下去,我相信《铁人》这部教育片会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天的我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条件也不断改善,
比较当年会战的情景,我们没有理由不惭愧。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疑对我们是一种指引和激励。透过组织观看影片,引导职工把学“铁人”和学身边先进人物结合起来,把传承老一代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在用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国家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发展中我们要以这种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要用知识完善武装自己,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企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铁人观后感(五):
5月14日,单位组织观看电影《铁人》,说实话,我开始没觉得这种片子会拍的很好,但看完以后,我却被里面的人物深深感动了。
故事虚构了一个叫刘思齐的新一代石油工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搞不清是怎样回事,不知力气该怎样发泄,只好是拼命的干活,也不爱与人交流,去看心理医生,结论是身体没毛病,只是心理上有些问题,医生的推荐是先把床前摆放的铁人纪念品收起来,调养一下。
刘思齐身上有我的影子,也有许多当代人的影子。虽说此刻物质生活提高了,工作环境改善了,业余生活丰富了,但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来越糊涂,更不要说什么信仰、信念、追求了。参加工作十几年,我心里面总是充满了一种很失败的感觉,别人的工资一天天的长,自己的荷包里面总是瘪瘪的,别人得意洋洋的买房买车,我只能在我的小屋中,偶尔吟唱一下《陋室铭》,或者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一下自己,好歹还有个窝住能,孩子要名牌,我买不起,郁闷,没钱买车,郁闷,工资奖金低,郁闷,当不上领导,还是郁闷。总而言之事事都是郁闷。
铁人那一辈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时代,可看到他们却在那里干得热火朝天时,他们穿不暖,吃不饱,与这天的我们相比较,有天空上地下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我们丰富多了,而且斗志昂扬。我们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可总是感觉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至于缺少了什么,我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边看电影边无端的联想起前几天刚看完的一部电视剧,叫《潜伏》,《潜伏》中的主人翁余则成说过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解释他们的干劲的来源,那就是“信仰”,他们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只能够这么解释,否则,可能会解释不通。影片上的黑白画面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那是一个干净纯洁、没有那么多干扰和诱惑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单纯的人,生活是纯粹而简单的,人的心灵是纯净的,那个时候条件虽然恶劣,可干活就是干活,拼命干活就出成绩,没有背后告密,没有尔虞我诈。
铁人的经典片段在许多电影电视资料片中我都望见过,但每一次看都是热血沸腾,他那“宁可少活20年,也拿下大油田”,“要将中国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的经典情节,在这部片子中都有重现,没有吊车,人拉肩扛把石油井架竖起来,在发生井喷时,铁人站在第一线,和他的手下并肩作战,当泥浆粘度不够时,他又第一个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来搅拌水泥,我游过冬泳,直到冬天里的水是什么滋味,何况还有泥浆,水泥。此刻想一想都觉得冷,他们当时就是这样跳下去了,简直就是理所当然。
影片里面还刻画了一个“小知识分子”文瑞的主角,虽然镜头不多,但我感觉是相当成功的。影片虽然没有用镜头说他从会战逃走后如何如何后悔,可从他儿子诠释中,却无一不展示出作为一个书生的他,一辈子都在承受心理折磨。他虽然不是铁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却是真实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个真实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样的年代,那个以前真实努力过的小人物,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缈小,放在这天的立场来看,我感觉他的出走,也是能够理解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把那个“小知识分子”换成是我,我能够克服那样的困难吗?我能够挺下去吗?我没有答案。铁人跑到车站去找那个“小知识分子”的场景十分感人。那个“小知识分子”应对铁人和同事愤怒的目光,在他肮脏的脸上泪水满面,能够看得出他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尤其是铁人的到来,让他感觉到十分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铁人的眼睛,他哽咽着对铁人说:“我熬不住了……”其他再也没有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而铁人也没有苦苦哀求,苦口婆心的劝他回来,更没有为他讲什么说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里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给我滚。”铁人还把唯一的几个馒头和一些干粮硬塞给了“小知识分子”。当火车开走时,文瑞又把这些东西扔下了火车,我想他的心灵
是受不了折磨了吧,
看了电影,我越发感到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此刻没有铁人时代那种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和会战,没有了人山人海的沸腾,但共产主义事业还在进行,虽然没有人再去提醒自己,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人,不就应把它忘掉,时时刻刻鞭策自己,给自己带来生活的动力。
铁人观后感(六):
《铁人》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我曾在校园门口望见这部电影在招聘群众演员,却一向也没看过这部片子。这天下了班,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电脑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业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大庆度过的,而如今此刻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上班。看了这部能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感想很多。
电影里的萨尔图火车站就是此刻的大庆火车站。萨尔图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泥沼、湿地的意思。萨尔图到处都是湖泊但是不大水也不深,大庆也因此有了天然百湖之城的美称。如今的萨尔图区,已经发展成为大庆的商业物流中心,是大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们校园就坐落在这座石油之城中,是大庆油田蕴育发展起来的。刚入学,我们就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深受其熏陶。大会战时期机械化程度低,全都是靠人力,只有肩拉背抗。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住的是干打垒,也只有大家伙挤在一块取暖。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却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这些都在电影里重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但是看着那风风火火的大场面,人们那个热心劲,任劳任怨的用心干劲而不图回报的境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个是我们此刻想象不到的,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此刻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坚持,物质上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却有那么大干劲,大伙的心都联系在一块儿。换着此刻打死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受那苦受那罪,去了也免不了全是抱怨唠叨。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当时都怀揣着一个梦,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帽子,他
们都明白而且亲身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的思想不是为己而是为别人,为祖国,因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伟大的事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石油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一线石油工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手机经常没信号,生活用水匮乏,天气变化恶劣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电影里讲的是物探队的生产生活环境。塔里木沙漠地区作业是国内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物探队又是勘探的最上游,承担着盆地里找凹陷,凹陷里找有利圈闭,最后带给局部构造最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钻井勘探工作。因此他们去的是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其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最大,他们还要忍受沙漠中的孤独寂寞,要与恶劣的沙尘暴作斗争,他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依然有千千万万员工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除了养家糊口外必须还有一份对工作执着的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也让我们有的人无法忍受,不能坚持而投向喧闹的城市,因为他们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经受不住繁华便利城市生活的诱惑。想想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那时的豪言壮志也曾被这恶劣环境所击倒,想过逃离。经过激烈斗争梦想终究战胜了残酷的环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那一份热爱,为了那些豪言壮语而努力。虽然没有
王进喜时代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那么伟大的梦,只需要要完成自己人生的梦。
国家要成就中国梦,我们就要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此刻我就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之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只为坚持实现自己大学时代的梦,要在荒凉沙漠之中成就不荒凉的人生梦。今晚的沙漠很平静,我的血在沸腾,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铁人观后感(七):
看电影《铁人》有感
这天,我看了一场电影,电影名叫《铁人》。这部电影以歌颂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电影,让我更深入的理解铁人的同时,更给了我个性的震撼与感动。
电影以铁人的事迹来说明铁人的精神怎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感受。电影还用两代油田一线钻井工人的语言来说明我们就应怎样对祖国做出应尽的贡献。如铁人说的:“人吃不饱贫血,国家吃不饱也贫血阿!人贫血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等着遭人欺负吧!”
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这些话语都是要我们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的话呀!
王进喜和刘思成是两个时代的石油工人,影片的两部分故事在情节上没有十分必然的联系但看过电影后,我却感到在他们心中以及所有奋斗着的石油工人心目中的铁人精神说紧紧联系在一齐的。
影片中还有一位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刘思成。作为一名老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样是榜样和楷模的他,在对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应对茫茫戈壁,每日重复着枯燥繁重的工作,他怀疑过,彷徨过。但在一次同事在沙漠中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勇敢地踏上了寻找同事的征途,在刘思成的身上正是铁人的发扬和延续,铁人精神将会在新时代的石油工人身上熠熠生辉。
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之后,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铁人观后感(八):
昨日,我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以新一代铁人标兵刘思成的思想历程与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时空上相互交替进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节奏明快的历史,还是舒缓却静中有动的现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急促奔忙的车站,人头攒动的大会战,高亢嘹亮的号子,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井架,惊心动魄的井喷……
戈壁滩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车,悠扬的歌声,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
一个个场景,无不在述说着两代石油人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价值观。“戏文里怎样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职责。“以前医生给我看病,说我贫血,这人贫血,就没有力气,国家贫血,也没有力气,就得给人家欺负,我们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贫血,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质,诠释着职责的内涵。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坚强。当时的条件是设备严重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众人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在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地绷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了出来。“挺起来!没长脊梁骨阿?”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在荒原间荡气回肠——“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奉献。由于地层压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没有重晶石,没有搅拌机,仅有的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危急关头,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最终制服了井喷。
在感动中,我还品味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最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时,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应对“背叛”自己的爱徒,嘴里虽然吼着:“熬不住了就给我滚!”手里却把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3个馒头和一袋干粮塞进了徒弟的怀里。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还设置了黄渤饰演的一个以物质生活为中心的朋友形象,透过两人之间的相处和比较,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严重缺失,仿佛是沙漠中的绿地一样稀少却珍贵。
采用这样一种追认式和呼应式的表达策略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不仅仅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将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语境隔离开来的尴尬处境。更重要的一点是,将铁人的精神做了传承和期望。更有助于我们这辈人认同和理解先辈的艰辛的奋斗与思想和精神的可贵。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责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铁人观后感(九):
《铁人》观后感
周五到中山纪念堂看了《铁人》这部电影,能够说是含着泪看完的。场面很震撼,团队精神令人感动。
无论你的团队精神如何,遇到一个只会打击别人信心的领导,是发挥不了作用的。但一个好的领导,却能把一盘散沙紧紧地连在一齐,能使整个团队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能团结一心。
《铁人》的精神,将永久流传下去。
铁人观后感(十):
这天单位组织观看了《铁人》,真是一部感人的电影!我感动,我流泪,影片拍得真实亲切,也许更多的是离我太近。
影片把那个火热的年代拉近到我眼前,我看到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纵身跳入泥浆池...这些震撼人心的场面,为之起敬,为之动容!心潮禁不住随着每一个动人的画面一齐澎湃!
我是一名石油子女,小时候就熟知“铁人”王进喜,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的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铁人一向是我学习的榜样,象一座丰碑,屹立在我的心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个年代,似乎所有的父辈们都象铁人一样,吃苦受累,默默奉献与牺牲...我的父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抢救起火的油井而身受重伤,铁人精神伴我成长、成熟,我为自己是一名石油人而骄傲和自豪!
之后工作时在井队上实习了一年,与钻井工人一齐工作生活,亲身体验到铁人的艰苦生活,感受到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铁人的崇高精神一向激励着我。
重温铁人精神,再一次激荡内心深处的坚强力量。
我想作为新一代的石油人,我们会继续传承铁人精神,以我们的方式爱我们的岗位、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