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时事评论

敢饮贪泉水,不贪终不贪

发布时间:2022-10-06 13:41:09

  多年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养就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几年来从中收益很大。一是吃透中央的精神,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精神;二是从中汲取营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三是学习先进人物、改革发展的先进事迹,成功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四是总结一些案例的经验教训,鞭策检查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品德,促进自身的廉洁自律。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自己的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廉政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特别是从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轶事中学到了很多值得我效仿和借鉴的廉洁典范。

  东晋时期,有名的清官吴隐之,一生清廉俭朴,重实轻名,他虽然身居高官,但仍是住茅屋,穿布衣,吃淡饭,喝粗茶,很受百姓的爱戴。公元402年,吴隐之被任为广州刺史,在赴任途中,经过广州郊外的石门有一处水泉,当地人称之谓“贪泉”。据说,喝了此处的泉水,人就变贪,故而一些贪官途经此泉,便装腔作势的绕道而行,以表现自己的清廉。而吴隐之却敢于“吃螃蟹”,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顾妻子和随从的反对,以身试“法”,痛饮了一次“贪泉”的水。

  清官终究是清官,喝了“贪泉”水的吴隐之,始终还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也就是说,心地高洁的人,即使是身陷污泥,也绝不会染其清洁心地。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歪。只要走得正行得端,就敢于接受任何形式的检验。同样,路遇贪泉,既使绕道而行,贪官还是贪官,贴在脸上的金子只能给人一个华丽的外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是大有人在。用现在的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贪官还是清官不用自己费尽心思的来表白。歌中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百姓自然会用心去衡量,去品评为官者的清白与否。

  通过新闻媒体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贪官也是大有人在。有小贪官更有大贪官。有的成千上万的贪污受贿拿回扣,有的数十万元的权钱交易,甚至有数亿元来历不明的家产。随手翻开存档的《检察日报》,在《明镜周刊》上刊登了原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兼党组书记林国娣,利用职权先后29次受贿共计512元的案件报道。如此一个官运亨通、红极一时的人物,凭借手中的权力,拉关系、搞权钱交易,竟然一次就拿到手369万余元的巨额回扣。如此贪官,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终饱私囊,贪污受贿,实在是让人胆颤,让人心寒,更是罪不可赦。在利欲熏心的贪者之列,上至陈希同、王宝森,下至最底层的办事员,虽然没喝过“贪泉”之水,但他们大多是凭借手中的权力,以权“套”钱,利用手中掌管人和财的权力为个人捞取实惠,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钞票装进自己的兜里,或挥霍、或吃喝、或摆阔。也许暗地里正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而后便坐在大堂之上大讲清正廉洁,也许兜里装着“贪”来的钱,手里却捧着“廉洁”的荣誉。总之,尽管他们把自己装饰的冠冕堂皇,但贪得无厌的欲望终究会使他们身败名裂。

  无论是正面典型的宣传,还是反面案例的报道,每每读过之后,总会掩卷沉思,为官也好,管理人财物也好,权力只是一时的责任,而官品、人品则是伴随一生的处世原则,是贪是廉,决非一时之念,都是在权钱的诱惑面前,经过沉思熟虑后而跨出的一步。因此,读书养性,读书修德、读书思廉既是廉政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树立正确荣辱观的一种好的方法,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勤政廉政的廉政文化熏陶下,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抵制各种权钱的诱惑,做一名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