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节随笔
清晨,当远山染上第一抹霞彩,我们老师的身影,已出现在校园的长廊;深夜,当深山停息了最后一声鸟鸣,我们老师的身影,还伴随着淡淡的灯光。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我们皱纹伸展,我们鬓发添霜,可是,我们的心,还是那样的年轻活泼,永远不知疲倦。
高中教师节随笔一:
早上上班和儿子坐的公车比平时的人还多,还要拥挤,车上多数都是新学期开学的莘莘学子们。看着这些年轻稚嫩的脸庞,恍惚间就想到了我学生时代的老师,也勾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的老师亲切朴实,而今天的社会,因种种体制和社会、人为因素,让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医务人员一样,被许多的不理解和误解逼迫的不能自已。
然而再过几天就是第十一届教师节了,我已不能回到学生时代,而我的儿子正在经历着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学生时代。在这网络流行的点赞时代,我就想到了给老师也点个赞。今天我想点赞的是我儿子所在学校---青羊区红光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老师,闫秀琼。她不仅仅是一名女教师,也是一位母亲,一位为教育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她的事迹说平凡也不平凡,只是有几件事情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我参加过她的几次英语公开课,可以用八个字总结:“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她的这一教学风格,使得孩子们特别喜欢她的课程。而最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在一次半期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的谈话,原话已记不得太清晰,大致内容如下:“这次我们二班的孩子英语总体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这不是说明我们的孩子不如别人,只是他们花开的晚而已,所以接下来我的教学任务重点不是班级的英语优等生,而是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们能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未来的时间里辅导那些后进生,并陪伴他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记得以前常听到有些家长或者老师会直接把成绩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这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是不太合理的称呼,“差生”这一称呼只会打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而闫老师在随后的课堂上也特别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鼓励“花期晚到”的孩子从不言败,利用她休息之余帮助他们一点点进步。
而还有一次记忆犹新的事迹是2014年的除夕前一天,那一天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和老公下午去菜市场买菜,准备当晚的团圆饭。路上巧遇骑着自行车的闫老师,我们问她去哪里?她却反过来问我:“***妈妈,你知不知道你们班级的哪家学生家里比较贫困,孩子到现在都没有点读机或者复读机的孩子?我儿子上了高中,家里有闲置的录音机可以放英语教学磁带,我给送去。”据我对班上家庭的了解我们班没有,所以简单交谈几句以后,她又继续在寒风细雨中寻找她熟知的下一个学生家庭住址。当时看着她消失的背影,我突然眼睛一热,想到了我曾经类似的经历:我初三时候也有一位英语老师,为了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短语、语法、音标、句子能够掌握更牢固,连夜找资料手工刻蜡纸印油墨试卷的场景,40多页,两个班80多人,那得要熬多少夜才能完成?而在今天的家校沟通欠缺的教育环境下还能有这样的老师那是多么难得啊。同时这也是儿子和我们的福分。
闫老师也是属于和我们住宿在同一个街道办辖区的居民区。现在我们这一代的70、80后父母,大多数都是双职工,每年寒暑假我们最头痛的就是熊孩子放假了,而父母们还在上班。所以我经常在社区举办的公益课程中见到闫老师的身影,向社区负责文教的干事和领导打听,原来闫老师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工作,关爱社区的“留守儿童”和“流动之花”。利用下班时间和暑假期间义务为孩子辅导,辅导后进生工作已坚持了十余年,为留守儿童和流动之花辅导功课自2011年开始,已坚持4年了,这样使得每个孩子不断进步。
今天的社会浮躁的声音太多了,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够好,而是我们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家庭结构环境下的构建,让我们的老师慎于行的太多了。所以我呼吁我们的家长朋友,还有老师们能够彼此包容,和谐沟通。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最后,祝愿所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体健安康!
高中教师节随笔二:下午一进办公室,就快速打开手机,分头发出祝福的信息给我尚有联系的老师们,很惭愧这是多年来,我送上的第一份教师节祝福,而给我予启迪和提示的竟是我的女儿,但愿我的祝福没有迟到。
时间把我带回了二十五年前的第一个教师节,那年我刚满十岁,在县上上小学五年级,很荣幸的被推选为全县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向第一个教师节献辞。记得还是刚开学的第一周,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和另一名女同学叫到办公室,带着信任的表情通知了这件事。老师当时就把稿子给了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些礼节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回去抓紧时间好好背,然后再由她带着合颂。接受这项光荣任务的我激动、兴奋,但也有些胆怯。那时,妈妈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在爸妈和老师的鼓励下,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每天除了完成功课就不停地背稿子,后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另一名同学合诵。转眼就到了教师节,大会地点选在县人民电影院的礼堂里。妈妈给我穿上了爸爸出差在昆明给我带回来的花裙子,早早的老师就带着俩来到了礼堂后台,上台前还专门反复演练,并特意嘱咐致辞前后都要敬少先队队礼。虽然不是第一次上台,但这样隆重盛大的场面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我悄悄掀开那块红色的幕布,看见下面是黑压压的人群,心狂跳不止。所幸上台还是没忘了词,可献毕辞却忘了敬礼,都走出三步之远,看见同学在敬礼,慌忙跑回补了一个,弄得台下的老师和观众哈哈大笑。当时脸都红到了耳朵根,好长时间了内心都极为不安。
第一个教师节就因这件我未完成好的光荣任务而印象极深。在我的记忆里,教师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甚为隆重,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庆贺,我先后也参加过腰鼓队、舞蹈队、演讲队等,初中毕业后似乎就一年淡似一年。而今,小地方大概就是一个座谈会或一局饭就了事。
近年,教师节倒是在学生们中间盛行起来,尤其是中小学生们,每到这天,都会为敬爱的老师送上小小的礼物或是祝福,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她们对老师的敬重、爱戴与感激。当然,其中也不乏流于形式的茫目者。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虽已退休,但依然收获着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和欣慰。每当提及往日从教的生涯,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是抱怨而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与无怨无悔。
在我心中,老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是一项真所谓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职业,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导航者。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伴我们一路走来,风雨无阻,指引人生。所以,向他们送上诚挚的问候吧:老师,您们辛苦了!
高中教师节随笔三: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第30个教师节到了。我想,国家设立教师节的意义在于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对教师的尊重。其实,教师节的作用并不在于教师只有这一天才应该得到尊重,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礼物,而是需要精神上的持久的尊敬。“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能及时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融会贯通;遇到问题时能够与老师敞开心扉地进行磋商和交谈;课堂下或路上遇见老师时能亲热地打声招呼。”我认为这就是尊敬老师,也是对老师的最好报答。
我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23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这二十余年里,我感到了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待遇在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十余年里,我见证了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硬件建设的重视。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普六“建设。我们小学与初中分开,选择了新校址,新建了教学楼,由土木结构换成了砖木结构,宽敞明亮,非常漂亮。可是学校地势较低,分别于96、97、98年因笋溪河上涨被淹,尤其是96年被淹得特别严重,第一层教学楼几乎淹完。学校背后靠山,容易滑坡。再加上场镇建设,学校几乎被高楼和背山遮没了。因此,学校安全隐患严重。
2009年,在原江津区政协副主席陈作勋的倡导下,在各级政府、区教委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始在旧校址修建学校,于2010年9月全部搬回到原校址。学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校容整洁,焕然一新,师生们别提有多兴奋了。现在学校配备了班班通,当地一名成功人士送给每位教师一台办公电脑,硬件建设在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教学质量也是出类拔萃。暑假,我校进行了五大功能室建设,还将作为李市片区的样板接受上级检查。本期初一的学生回来对我说,我们小学比他们中学漂亮,包括寝室教室、校容校貌。我为拥有这样的美丽学校而骄傲,能在这样的美丽学校工作而自豪。
二十余年里,我见证了教师待遇的不断改善。记得九十年代,财政吃紧的乡镇,拖欠教师工资比比皆是,教师为得到69津贴东奔西走。现在不仅69解决了,129津贴也有了。朱总理时代,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翻一番;温总理时代,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而本月,又给教师增加了几百元的绩效工资。我从1991年的100元工资提高到现在的近4000元,工资在二十三年里增长了近40倍。现在,政府非常关注均衡教育,重视乡村教师,多数农村学校都建了教师周转房。就在本月10日那天,江津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给予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无疑给教师节献上了一份厚礼。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深信,到那时我们教师的工资也应比2010年翻一番。不言而喻,教师的地位待遇在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发展的人文环境在不断得到优化。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曾说过,“现在有教师去下海经商、去考公务员,但没有反过来去当教师的,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期待,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生存状况的不断改善,终有一天,教师会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二十余年里,我见证了教师职业的幸福。这学期,我接任了三年级的数学并当班主任。有家长一看是我教他们的孩子,便说:“这学期由你教,我们放心了!”这一刻,教师那种独有的荣誉感不禁油然而生。当学生生病了,我及时带学生去看医生。家长感激地对我说,“周老师,辛苦你了,谢谢你!” 这次教师节前夕,我上期教毕业的两位学生专门从李市中学回到母校,拿着两束康乃馨和一包小月饼毕恭毕敬地递给我,并祝老师节日快乐。见此,我非常高兴和感动,感到了当老师的幸福和荣耀。康乃馨我收了,小月饼我没有收,他们还小呀,不能助长这种祝福方式。上周星期五下午放学,也是上期我教毕业的一名学生在校门口接她的弟弟,她突然看见了我,就主动叫我,“周老师好!”我开心地应和着,我觉得这就达到了国家设立教师节的目的。当每天下午放学同学们挥着小手跟我说“拜拜”时;当在路上碰见开着车的学生停车让坐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考上了职高、军校、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时,那种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一般人难以体会。
因此,我觉得教师职业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能够在教育的自由空间里,释放理想;在与学生情与智的碰撞中,体验成就,实现作为完整的人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幸福统一。
今年六月,女儿高中毕业了,她将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一些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去城里发展,在农村当小学教师,没意思。一是待遇低,买不起房;二是谈朋友存在局限性;三是今后子女享受不到城里的教育。确实,说得也有些道理。我对女儿说:“现在国家对农村小学教师非常重视,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教师成长都会向乡村教师倾斜;还要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模式,让教师流动起来;再说农村的交通也越来越方便。相信随着教师待遇地位的提高和各方面的的改善,上述问题会逐步解决的。至于买房子,按揭吧,我们这代多数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教,女儿终于答应子承父业,坚定做一名小学教师的信心,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定向江津的小学全科教师,准备为江津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十余年里,我始终坚持终身学习,坚持立德树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真情的付出关爱学生;坚持潜心耕耘,沉下心来,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世俗所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十余年里,我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心;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我愿意终身从教,扎根农村小学教育,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