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上海伦巴》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5 21:27:54

  《上海伦巴》是一部由彭小莲执导,袁泉 / 夏雨 / 管艺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伦巴》观后感(一):不知所谓的“新女性”

  批判一部电影要比赞扬更困难,因为批判意味着被批判。

  就电影本身,较差;就主题及角色,很差。

  首先,电影中透露出一种上海人的优越感,几句听不懂却很反感的上海语,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腔调。

  其次,剧情单薄。要表达一段感情却顾作深沉的,扭扭捏捏,早在几个主角刚露脸就看白了。虽然没看过《花样年华》,但估计也相差不远,而有先后之分,该剧便算是抄袭与模仿了,那些做作的铿锵有力的油腻台词。人物刻画直白。而镜头却一直的围绕着对男女,真算是爱情片了,2个小时看着他们转。除此的一切,是如此简单的带过,末了还要渲染下电影工作者的艰辛与执着。

  再次,影片的背景是当时的内战时期,戏中也穿插了几个情节表达了局势的动荡。而就止与此了,再无何说明。那么,这些剧情不全扯淡了?

  最后,是不关电影的事,但我很窝火的关于戏中女主角性格的事。电影的角度是褒扬的,一个永于追求爱情抛弃安乐生活的女人。男同胞们,你们能否忍受如此一个“新女性”?一个为冲喜而嫁过的女人,仍被戏中的富家子弟所接受,如他爸说的,“非娶不可的女人”。为了她,不惜跟权威的父亲说情,也如愿的让这在家闲腻的女人出去游荡。于是,她合情合理而且顺顺当当的勾搭上了男主角。然后,求欢未成……恼羞成怒跟老公闹别扭,百依百顺的老公也忍不住给了一巴。“你不能给我要的快乐”,这就是她离开那深爱她的人的借口。于是,也许她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吧,在戏末贡献了那煽不了情的煽情对白。

  《上海伦巴》观后感(二):上海伦巴,旧上海里盛开的花

  很文艺的一部爱情片,旧上海的旧故事,让人想起张爱玲苏青的小说。虽不比老酒酽茶来得厚来得沉,但却如一件做工精美细致的首饰,在时间的摩挲下更显风情无限韵味十足。每一颗珠子每一处镂花每一截线头都在讲述着它们的故事,伴着唱机徐徐荡开的柔情缓调,伴着夕阳无限好的熏风袅袅。

  我喜欢这个故事,感情在不急不慢的步调里逐渐涨满,促使着人物前进前进,从而挑出矛盾质问生活,亦或挖掘自我追求本真。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关于进步与更新,反省与认识的故事。然而我们都知道,新思想从来都要遭到腐朽卫道士的钳制与镇压,所以这部片子里理所当然有冲突,有迷茫,有徘徊,有挣扎,有不屈,当然最后也终于有突破。

  婉玉到底还是出轨了,翰庭到底是不明白自己哪点输给了阿川。我只能说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

  谁也没有错,只是因为不懂得。

  其实蛮可怜翰庭这个角色,他很好,只是少了点个性少了点自我,太听话就显得苍白软懦了。我不能说他不对,我只能说他不够幸运不够通透,一没投好胎二没娶对妻——出身不由己,道路也选错。他和婉玉压根都不配。

  说到婉玉这个角色,我觉得袁泉把握得不错。演出了这个人物对于新事物与大世界的渴求与热爱。她那双秋水无尘的杏子眼里仿佛盛满了明亮的星星,眼波流转处,温柔里闪耀着刚强。她是自我的,是上进的,是可爱的,是勇敢的,是真性情的,是一个棱角分明的可人儿。我觉得袁泉很适合这个角色,她说不上十分漂亮,却有十分独特的气质,扣住你,让你觉得她就是婉玉。她很适合演老电影,黑白电影或者是话剧,不复杂的背景,不专门的渲染,就单单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去制胜。

  最后说到阿川,一个很真很好很负责很执著的人。他虽不富裕,可他懂怎样才是爱婉玉,怎么才是懂婉玉,什么才是婉玉真正喜欢的热爱的。但他并不莽撞,他理智,他不横刀夺爱他开导婉玉。可是,对于这样一群真性情的电影人,真爱这种东西,哪里又是理智束缚得住的?

  总体来说,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电影里面拍电影,戏中戏里悟人生。有二重空间的感觉,影片自然也增了不少趣味。况且,你还可以从这部片子里看到早期电影人的执著与艰辛——地上本没有路,路都是先驱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上海伦巴》观后感(三):电影中不能承受之主题过多——评《上海伦巴》

  一部电影都应该承载一些东西,说明一些东西,它构成电影的主题与基调,缺少了这些,我们看到的往往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或者是一堆堆看上去很热闹的材料拼凑在一起,谁也不挨谁、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一部电影里应该把想说明的、想表达的、想赞美的、想揭露的、想批判的、想唾骂的等等想干的都比较清楚的体现出来。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想表达的都装在一个片子里,如果有人说一个电影里既文艺、又科幻、还小资、同时黑色、并且恐怖、外带革命教育、再加上爱情色情激情有机统一,估计这只能是一锅乱炖,除了创作人员自己,连他亲爹也不知道是在说什么,比如《无极》(非常抱歉又提到了它,因为《无极》实在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很多烂片典型的要素都可以从中汲取,并且引领着一个时代烂片的潮流,只有它的横空出世之后才能有《夜宴》跟风而至)。主题多并不能形成内涵丰富的结果,其结果往往是造成每个主题都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因为电影的时间毕竟有限,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要把表达的表达清,还要有最主要的中心要升华,而如果主题都,驾御的能力差,每个平均用力,这样的几个肤皮潦草的主题拼凑在一起,其水平可想而知。

  扯远了,往回收收,回到要谈的电影里来,《上海伦巴》就是这样一个主题过多的影片,虽然它的每一个主题都能出彩,比如:向大师和经典电影致敬、描述旧社会进步电影人的艰难、重现旧上海的风情、在反革命的阻挠下拍出革命电影等等,尽管我们看的出影片很有诚意、也很努力的模仿,但正是由于影片的编导过于渴望表达主题,所以使每一个主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酝酿,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无法定位。

  影片以著名艺术家赵丹和黄宗英当年的纯真爱情故事为蓝本,真实重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圈的那段佳话。切入点是郑君里名作《乌鸦与麻雀》的拍摄经历,该片也是著名演员赵丹与黄宗英伉俪合作的经典之作。夏雨和袁泉在戏中相应的角色正是《乌鸦与麻雀》中赵丹、黄宗英扮演的角色。影片中的阿川也是一个戏痴,往往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常常为演戏而冒险体验生活,和现实中的赵丹有同样爱憎分明的激情。女主角梦身上则充满了黄宗英当年不甘嫁入豪门而勇于追求真正爱情的倔强勇气。

  起初感觉影片是在描述旧上海进步女性冲破家庭束缚,独立生活的艰难与抗争过程,中间又觉得象是记录老电影《乌鸦与麻雀》的拍摄经历,临近最后听到男主角面对告密的内奸大声说:“我可以被饿死,但是我告诉你,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拍好看的电影,把我们真实的生活放在大银幕上,给大家看!”又觉得应该是一部革命教育题材的影片,而最后,他们的片子遭到枪毙,无奈之中这些进步影人只能在梦幻般的光线中,开始拍摄一部唯美的文艺爱情片,而这样的结局似乎又是在升华爱情,往上海风情上靠。就这样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主题在不停的变,让观众还没有被一种氛围感染就突然跳出来,又进入另一种,到最后似乎是都感受到了,又似乎把握不住到底哪一种才是中心的东西,应该被哪一种感动。

  再说说演员,虽然我个人对夏雨非常欣赏,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这个年轻影帝的成名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烙印实在是太深了,以至于难以超越,因而在《上海伦巴》中我们看不到旧上海男人应该有的沧桑,虽然这个角色是个乐观、坚强的人,看起来把什么事情都做到无所谓,而实际上在阿川内心深处有着不可言喻的忧伤,你想想一个离了婚的带着两个孩子,终日要为生存奔命,还要为钟爱的艺术投入很多的精力,岁月应该在他的身上有所沉淀,使他具备一个中年男人的厚重感,这样的人不可能依然是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至于女演员,如果你看过两部上海老电影,就能看出来袁泉只能说是一个穿了旗袍的北方人。

  据导演彭小莲介绍,《上海伦巴》这个名字其实有象征意味,伦巴是从古巴过来的一种舞蹈样式,具有东方色彩。它和探戈的内敛不同,需要靠上身贴近的肢体语言表现,和爱情里的激烈和挑逗有某种相似。虽然我到最后也没有看出来影片中时间短促、也不火辣的伦巴舞与电影主题有什么联系,但听说《上海伦巴》是导演彭小莲“上海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假装没感觉》和《美丽上海》,而《美丽上海》口碑是非常不错的,有机会一定要看看,看是不是能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解读这个第三部。

  《上海伦巴》观后感(四):一场华丽和赤贫的取舍

  一场华丽和赤贫的取舍

  ——关于《上海伦巴》

  穿着缎面旗袍杏眼柳眉的女主角,头发三七分眼睛明亮声音洪亮的男主角,简单甚至简陋的拍摄场景,略带矫情的台词对白,沿街张贴的大幅黑白海报上男女主角眼神凝重……这大概就是二三十年代海派电影所固有的风格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看那时的电影只不过是我们用来怀旧的方式之一。我们所记住的或许只是周璇,阮玲玉,还有她们的一些流言蜚语。对于电影本身的意义,还有拍摄时所有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努力,我们或许未曾关注过,也无从关注。

  看到《上海伦巴》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话剧,大概是因为袁泉拍了太多话剧,形象在我思维中定格了的缘故吧。婉玉。一个如怨如慕的眼神,一个纤巧娇弱的身影,但却是个不甘忍受现实的性格。十四岁跟哥哥一起到上海闯荡,到剧团当个小演员。剧团被日本人强令解散后,被团里的小指挥带去前线。小指挥忽然病了,在他家人的请求下,她不得不和他结婚来“冲喜”。但是,结婚当夜小指挥就去世了,从此她就背上了克夫的坏名声。但是她又遇到了英俊宽容家教森严的翻译官翰庭,他不顾世俗眼光和流言蜚语爱上了她,说服家人,把她娶了回来,让她在家过安安心心的日子。但是她始终是热爱演戏的。他们每次看完电影回家后,她都会情不自禁的模仿表演电影里的片段。这种愿望太过强烈,于是她决定要回去演戏,即使压力是大的,但是她演戏的决心和信念让人无法拒绝。

  在剧团里,相遇直至相爱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片场的第一男主角阿川和她,哪怕只是对望了一个眼神,故事和情感也就这么无法阻遏的延伸了。阿川沉迷甚至沉溺于演戏之中。为了演好戏,去街头练习被当成小贩抓进警察局。也曾经正是因为这样,被关进警局五年而失去了他漂亮的妻子。现实留给他的只是出狱后妻子的改嫁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窘迫的生活,还有一断漫漫的演戏道路。但是即使生活再苍白,也掩饰不了人的情感蔓延。他是善良的,经常把自己的钱分发给剧团里缺钱的年轻人用。他也是多情的,情感瓜葛丝丝缕缕,这也许都是因为他对人太好了吧。

  婉玉原本可以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闲时养养花,织织毛衣,喝喝下午茶。然后等待丈夫回家,给他接过大衣,给他递杯茶,然后共进晚餐。可是她无法忍受隐藏在这华丽生活表面之下的破败及腐朽。她要做个职业女性,她不想听婆婆满嘴的冷嘲热讽,不想天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战战兢兢。所以她选择事业,哪怕只是剧组里的一个小角色。只是因为这是她热爱的。这让我想到了陆小曼。原本生活的安适舒服,可以唱戏,画画,去社交场所唱歌跳舞,三餐不愁,衣饰无忧。可是她偏偏甘愿成为世俗眼中的叛经离道,偏偏甘愿放弃荣华富贵跟了徐志摩。这种女人的心理是让世俗费解的,可是谁也不曾体会不曾理解过她们真正的天堂。

  觉得婉玉是个可爱的女人,从一个个小细节足以表现出来。一件毛衣可以当作道具,织了又拆掉;以走到弄堂前为时间界限,来确定阿川是否讨厌自己了;对男人的疑问,笑着娇嗔“不告诉你”;对着镜子,披着披肩,自我陶醉在表演之中;骑着自行车穿着窄窄的旗袍,赶时间去剧团上班;呆呆傻傻的用网兜拿着几捆金银券去换银大头;在警局等到天黑,只为阿川随口一句:“婉玉,等我啊。”……总觉得这样的女人可爱得让男人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她,只因为她的善良,她的傻气,她的好强,以及她对爱的执着。

  他们整个剧组的人所表现的都是对电影极端的热爱,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信念的执着是让人赞叹的。导演对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的精益求精,都是现在的一些导演无法企及的。现代人追求了太多奢华空虚的场景,对于人物本身的个性表达失去了应有的细致。就像许多人感叹为什么李安的作品能获得这么多奖,只是凭他对每一个镜头和细节都追求完美极致这一点,就足以解释这个疑问。真正的电影是需要用信念和灵感去支持的,失去了这些,一切都只是俗气的商业工具。根本经不起岁月的考验,不久就会被人们遗忘甚至唾弃。

  阿川和婉玉。他们之间,爱,无论如何都是存在的。哪怕有压力,哪怕有差距。阿川爱婉玉,但是却怕自己不能给她幸福安逸的日子,所以一直选择逃避。婉玉面对自己爱着的阿川,还有爱她并对她疼爱宽容的丈夫翰庭,抉择两难。在他们拍的最后一场戏中有一段男女主角的对话,用在他们之间恰到好处。

  ——我没有钱,有两个孩子。一间破屋子。

  ——我知道。

  ——我经常到处跑,脾气还坏。

  ——我知道。

  ——我不能给你奢华的生活。

  ——那种生活不属于我。

  ——你会给我时间吗?

  ——你让我等的,我一定会等。

  ——我怕耽误了你。

  ——没有你的日子,才是我生命的耽误。

  爱就是这么简单几句,而又承载了太多的甜蜜忧愁。一次分别,一次争执,一次误会,都会是太过平常而又太过残忍考验。所谓平常,就是它们像三餐一样不可或缺;所谓残忍,就是一旦一方无法坚持,抓在手里的绳线就会从此松开。我在想,还好他们最后坚持在一起了,不然又一个凄凉的电影结局又从此印在了心底。一边是生活的华丽,爱情的赤贫;一边是爱情的华丽,生活的赤贫。她的抉择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信念,包括事业的,爱情的,可以放弃金银绸缎,纸醉金迷。这种道路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的。一旦遇到,这样的女人就是珍宝,可是世间又能有几多可以识别这珍宝的男子呢。

  《上海伦巴》观后感(五):犯贱是美好的

  袁泉姑娘演技不错,多情而柔弱的眼神十分入戏,夏雨同学有点点不自然,但是看得出来,小伙子是认真在诠释角色,情感很浓。可惜的是,人物有点单薄,情节过于戏剧化,并没能打动我,以至于结尾在他们终于表白心迹相拥相吻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高兴反而强烈地同情着瀚庭(袁泉之夫)那个角色。同样是爱,宽容细致地呵护却终究敌不过短暂的激情,我甚至怀疑这样的结果该不该拿到屏幕上来欣赏和赞美,因为事实多会如此,这实在是叫人心灰的事情。

  印象很深地是,婉玉哭吼着要离开曾经在父亲面前为她下跪袒护她的丈夫,拼命要逃脱现在的生活而追随阿川时,瀚庭心痛万分地说:“阿川是男人,女人爱他,他也爱女人,爱那样的男人只能自讨苦吃。”然而她还是执意地追随了阿川,浪漫而满足的成为了他下一部戏的女主角。。。也许是我的激情越来越贫乏了,我无法理解,这就是导演要渲染表达的爱情吗?

  自讨苦吃的女子,从来都是伟大而坚决的,哪怕只用一个“不属于这个生活”的理由,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投向另一段激情,然而我们作为观众,永远只能看到她的浪漫和执着,对于以后的苦,拍电影的自然不提,对于以后的甜酸,也只能留给看电影的人自己慢慢想象。

  “犯贱是美好的”,也许正因如此,这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傻到可以为爱奋不顾身、冲动到可以陪上自己一生的痴情女子。爱情固然令人感动,激情如此让人向往,但遗憾的是电影中痴情偶尔会有结果,现实中坚决却不会这么天随人意。

  坦白地说,我发觉自己不再欣赏和羡慕这样的激情。愈加深重的罪恶感和现实的敲击正慢慢催化着我的理智和冷静。

  《上海伦巴》观后感(六):没有你的日子才是我生命的耽误

  影片在结束时,男女主人公在老式西片的浓郁色彩中相拥,

  将真实与虚构的故事作了一个交尾,但金黄的夕阳将尘埃落定的心又渲染了梦幻的色彩。

  电影海报式的结局并不出位,甚至没有来得及展开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幸福想象。

  《上海伦巴》从始至终,戏里戏外,都在清醒的上演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很电影的电影。

  夏雨和袁泉这一对金童玉女的演技,在此片中显出差距,不能不说夏雨演得更加老道。

  戏中的戏估计是很难把握的,而他则把那个年代演员的演戏方式与情感拿捏得很真实。

  而袁泉的演技就稚嫩很多,基本上还是本色演出,始终无法脱离她一贯的荧幕形象。

  但总体上,这部片还是该赞的,它唯一吸引我的是,没有将老上海的做作表现的很做作。

  不刻意的追溯老上海的气氛,没有苟延残喘的制造小资情调,

  而是冷静的铺叙,将所有的集中力放入主人公的生活,使得整部片清澈了不少。

  最后,袁泉对夏雨说:没有你的日子才是我生命的耽误。

  搁笔的力度还不够,但至少秉承了片子本身的不起不伏的整体情绪。

  《上海伦巴》暧昧的名字,比较朴实的艺术手法。

  让我记住的不再是旗袍和雪茄,而是真实的两个人,只是他们恰好在那个年代的上海。

  《上海伦巴》观后感(七):东施效颦的《上海伦巴》,我们怎样向经典致敬?!

  [img]http://fun.huash.com/gb/images/2006-03/22/xin_460303221124015130604.jpg[/img]

  这是一部关于上海的电影,以郑君里先生拍摄《乌鸦与麻雀》的过程为叙事线索的电影,只要对中国老电影有兴趣的公众就能明白电影里的阿川和婉玉的原型就是赵丹和黄宗英,然而,现今的编剧总是离不开婚外情模式,硬将一部致敬电影拍成了说教式的三角关系电影。

  影片从结束夜戏拍摄的阿川在路上差点被一辆自备车撞到开始,这是他和富商之妇婉玉第一次的照面,而在家无所事事的婉玉央求丈夫要去演电影,经过努力她冲破公婆的阻拦成了昆仑公司的一员,她的第一部戏就和阿川合作拍摄《乌鸦与麻雀》,两人在拍摄中相互了解,有了默契,在当代编剧的妙笔生花中阿川注定和婉玉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渐渐的婉玉知道了阿川的所有情况,阿川也知晓了婉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感情上有着共同点的两人感情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婉玉的丈夫也发现了她的变化,正当此时国民党市党部来阻止电影的拍摄,并要让阿川参加中电公司的电影拍摄,为了大家的安全,阿川答应了,那么他们三个人间如何处理好他们的情感纠葛呢?

  我们看到导演十分想拍出《乌鸦与麻雀》的经典场面,为此还原了轧金子和反内战游行等宏大群众场面,一些戏中戏的场景观众可以感受到当年电影人拍摄的甘苦和窥见一些摄影棚里的趣事。

  在黑白部分影片有一系列段落是对于《乌鸦与麻雀》场景的再现,比如小广播在摇椅上梦想轧金子发财的那段,比如小广播和侯太太的交锋戏,然而由于夏雨是北方人的原因,他的模仿非常生硬,这些场景也不如多年前赵丹之子赵劲在连续剧里表演,而在戏中戏中袁泉刻意以黄宗英的表演却因为火候欠缺简直是东施效颦,那段和小广播的对手戏拿腔拿调非常做作。而那位模仿第一老太吴茵的和扮演郑君里的演员更是没有把握住人物情绪,既然是经典重现就应该认真把握像这样不伦不类还不如另起炉灶。

  赵丹是前辈中国影人里风流倜傥和充满激情的才子之一,夏雨根本无法演出那种内在的气质,作为点题的那段夏雨和袁泉的伦巴跳的更是生硬,是对关锦鹏《阮玲玉》张曼玉跳的伦巴差劲的模仿,以致有人说夏雨犹如混混跳的街舞,说到底导演只是不合时宜秀一下他们的情侣关系作为电影的卖点而已。

  影片开始和结尾前后呼应,都是棚景场面,此种做法显然是想传递戏梦人生的意思,导演在阐述本片时曾经说:《上海伦巴》的故事讲述上世纪40年代末一段纯粹的风花雪月。而从完成片看导演或许为了加入一些历史感和昆仑影业左翼的倾向使得影片人物性格起伏过大,没有合理性,综观全片,人物性格在政治感觉和情感感觉上非常割裂,特别是婉玉在影片里的形象过于暧昧,她和阿川、陈翰庭之间的感情显得非常别扭和不合理,这或许是剪辑出了问题。《乌鸦与麻雀》是华语电影批判现实主义的颠峰之作,导演没有很好去研究时代背景对于此片形成的影响,笔墨过多落在个人私情上,那些和时代有关的台词只是生硬地套在人物上,显得造作,那些经典场景由于两位年轻主演的台词功力欠缺变得甚为滑稽,引起观众哄堂大笑,在场景还原上更有太多的硬伤,比如看《乱世佳人》时的兰新大戏院和百乐门舞厅的乐手都和当年的真实有着太大的差别,而这些作为上影厂问问老师傅就可以找到的答案,可惜导演都没有做,比比当年斯皮尔博格在沪拍摄《太阳帝国》的认真,可谓天壤之别,民族电影工业的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的电影人认真对待每一部电影,这样中国电影才能真正确立在百姓心目里的位置。

  【附录:影片资料】

  《上海伦巴》2006中国

  英语片名;Shanghai Rumba

  导演:彭小莲

  摄影:林良忠

  演员:夏雨、袁泉、管艺、崔杰

  片长:115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0,欣赏性0,(一部让上海人羞愧的电影)

  2006年2月20日 星期一 20时25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上海伦巴》观后感(八):我不喜欢<上海伦巴>!

  我其实挺喜欢夏雨和袁泉的,包括他们的演技,他们的爱情,喜欢夏雨一闲下来就喜欢到处走的生活方式,喜欢袁泉的执着和坚韧的干净气质,但是我真的不喜欢<上海伦巴>关于这点我无法勉强自己!

  我觉得<上海伦巴>里夏雨和袁泉都演的有些假,两个人不知所云的人在表现一段看似冲破世俗代表时代的爱情,而实质上我认为这个电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向往自由不被世俗所困扰那是年轻人的玩意,而他们都是已婚人士,而且在电影里他们的爱情也是莫明其妙的,莫名其妙的相爱,莫名其妙的分离,莫名其妙的重逢!特别是袁泉和夏雨在电影里对戏的那段看的让我浑身发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对上海的了解不深,还是没有看透这部电影,反正觉得无比恐怖!

  《上海伦巴》观后感(九):有点好笑

  我是因为喜欢夏雨所以才看这部电影的,看了之后有点失望。我一般不会对电影说不,因为我感觉也许它有特殊的内涵,是我自己欣赏不了,可是这一次,我勇敢的说了一句:真的不好看。

  深度不够,电影的主题不错,然而演得不到位,拿出来跟《西雅图不眠夜》,跟《庭院深深》相比,有点寒碜。同样的主题,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在韩宁抱着婉玉哭着说:“我哪里比不上阿川呢?”不但没有让人感动,让人替韩宁难过,电影院响起的是一片笑声。唯一让人感觉好一点的是背景音乐,然而没有足够的意境,音乐也费了。制作太粗糙了,没有人能够看出里面电影人的敬业精神,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婉玉突然就喜欢上了阿川,感觉婉玉成了一个很随便就能爱上一个人的人。

  总之,还博得了电影院里的几阵笑声。

  《上海伦巴》观后感(十):《上海伦巴》? 可是我看不下去!

  因为<美丽上海>的缘故,因此对彭小莲导演的<上海伦巴>也少了很多的期待。但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因为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导演的,二来故事是关于赵丹和黄宗英,三是袁泉是个不错的演员。

  可是我还是看不下去,大概坚持了二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甚至还不如<美丽上海>,这是导演的问题,但没想到彭导演的下降速度这么快。演员方面,夏雨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走了外,但内心不够,新一代的演员中,估计只有刘烨比较适合演这个角色。袁泉,这个角色有点不知所云,还比较做作。

  很好的一个题材,可惜了。

  还有一点我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中国大陆的导演(包括上海的导演)总拍不好旧上海题材的电影,同样是拍跳舞的场面,就是拍不出旧上海的味道,反而到了香港导演的手里(比如关锦鹏),其实还是那些个演员们,就有了那种旧旧的味道?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