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文字,文化
文人文字文化
作者:王小林
笔名:龙人
(下周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了,主题就是讨论“文化大发展”,那我就先在这里讨论下中国传统文化了)
几经周折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没有了语文课,而更多的人则是盼切语文。这是为何?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天天离不开语文,一经开口语文,则是背诵默写,枯燥乏味,甚至是头大。而如今下来没有了语文,却顿时感到几分煞人,生活少了几分乐趣。
每每忆起文学的乐趣,总会迫切地思念,随意地听过几节课之后,才觉得爱上了它,这才叫原始性的语文课:活跃、妙趣横生!倒是把外语恨之痛了。几年下来,没有再接触文学之中的更多的文字,真便是觉得自己的素质倒退了些许。忆起往事,语文虽然无味,但情景至极,依旧能信手拈来几句“之乎者也”;而如今呢,人变得是单向的聪明了,却是多向的愚蠢了:站到七尺讲台上,连一句完整顺溜的普通话也讲不下来。
现在是信息发达时代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不会背,回忆不起来,无妨,轻松浏览一下网页就排山倒海地出来了,然后“Ctul A”就可以了。人就是这样:方便了,却是懒惰了。出口闭口都是带着污垢的话,人类文字的高雅就在社会进步之中变得低俗。语文课,如今却是每每思念,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很难再见到纯粹的文学,而更多的则是被外来文化所覆盖。“外语的广场,国学的角落”民族文化倍受冷落,究其原因何在?社会的进步,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渗透。综观华夏,学习外语成了普遍,而国学则就成为个人的专业。专业人写,专业人用,专业人发展、传承。再普通一点,则是民间的一种流亡文化了,文学仅仅靠着民间文字爱好者传承、发扬。而专业的文学团体却打着文学的旗帜蜕变成为了“发扬”文学的一个牟利益的幕后黑手,会玩文字游戏。而如今当代青年人呢,则更多的是“国学中的盲人,文字中的懦弱者,文人中的仰慕者”。年轻人作为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试问:没有年轻人的创新,哪里来的发展和传承?文学中的长辈只能作为脊梁柱和路灯。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年轻人的文化素养和传承,因为他们是希望。
母语谁都会讲,可是讲的圆滑却是屈指可数。传承了几千年的孔孟之道,曾经却一度被人戏称为“孔老二”,而自己的文化却让外国人发扬,等到收获季节了又返璞归真尊称为“孔圣人”。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了它能提升素质和修养,丢弃了它无疑是在磨损人格。一个国家没有本土文化的支持,算不上一个文明的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信仰,算不上一个和谐的民族。民族文化是国家的脊梁,不是某些文人、作家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足于全世界的教育的根本。它的传承和发扬不是仅仅依靠国力的强盛去提高国际影响力,更多的是亿万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教育者早日清醒的头脑。学历越高了,反而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却下降了。"聪明的人还要有抹油的嘴"壮大的民族也要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教育未来的建设者和国家的希望,代代传承下去,五千年不朽,一万年不化,万万年不消,这样的文化才是每一个民族壮大的精神根基。毕竟武侠穿越文学不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要靠的是现实文学的推动,一个文人,一个中国人,并不希望看到传统文化的堕落、腐朽下去,更不忍心看到母语在国内被外语统治。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不能扬外,先进的外来文化当然要吸收和学习,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加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外来文化所排挤。崇洋但是不能媚外,否则只会慢慢地丢弃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一味的追求外来文化,一旦等到深入民心的时候就是民族堪忧的时候。在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以后,设立学堂,让刚出生的婴儿都跟随者日本妇女学习日语,学堂一律不允许开设汉语,这个鲜明的例子就证明了,一个富强的国家,要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深入民心的只能是传统文化,否则一旦颠覆,民族堪忧,国家危亡。
所以我们在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子子孙孙无穷尽焉”传统文化的落后,后代必定会随之落后,留住了传统文化就留住了中国人的根。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文人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技术人才的事情。我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万万不能丢弃了传统文化的根。一味的崇洋媚外只能祸害传统文化,最终只能殃及民族的信仰。甚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