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爱情之下

发布时间:2022-11-19 19:37:55

  对我这个不想恋爱不想结婚的人来说,我不那么相信一见钟情这回事。

这倒不是因为我是一个爱情怀疑论者——否则也不会拖拖拉拉的要和同一个人谈六年恋爱;关键,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隔膜与间隙是很难真正消除的,从孤独感发展到彼此心照不宣,然后还能再有勇气为对方收起自己的边边角角,把当初火辣华丽的激情一点点打磨成朴素而深厚的亲情,这实在是个小概率事件。就算真正发生了,也需要在时间的无情磨砺中大家才能慢慢的剥开各自的茧,小心翼翼的把里面粉红色的软弱无助的东西捧出来,再考虑一会儿才敢交换。一见钟情的家伙们说以上这些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我得说,扯淡!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富二代花花公子程峰(疯子)对小镇清纯美女沈冰的一见钟情就是这种典型的扯淡——美女扶老奶奶过马路,被高帅富看见了,结果便电光石火了,这说出来会有地球人相信吗?当然,激情是不用讲逻辑的,所谓一见钟情的“情”被诠释为激情也未尝不可,对程峰这个从不认真对待感情自傲“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情场圣手来说,也确实只有一见钟情才能成为一个最可能的切入点推动剧情的展开。在接受这个不太靠谱的前提设定下,抛开爱情本身不谈,《北京爱情故事》其实可说拍得相当动人,几位男女主人公的价值观及相应的人生选择都很值得咀嚼。

剧中三位男主人公基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阶级,三种价值走向。他们的矛盾可以被看作是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矛盾的一个小缩影。

富二代程峰是权贵阶级的代表,他的善良与在人情世故上的单纯本身可爱,但这种可爱是建立在肮脏基石之上的。程峰的父亲在威逼利诱程峰好友石小猛就爱情与面包作出选择之时对金钱与权力的邪恶一面轻描淡写,他的功成名就背后不仅有一个女人的生命为代价,更有没被明确正面描绘的不法勾当与尔虞我诈。如果说石小猛在追求权钱的道路上有多么令人讨厌的话,那么已经成功了的程峰父亲在种种无耻指标上只能更加姜是老的辣。程峰尽管具有朴素的单纯善良及朦胧的理想主义追求,但他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核心价值观依然是普天之下为所欲为——想要的女孩必须到手,想要的感觉必须追求,充分享受既得利益阶层的人生特权,“牺牲”这个字眼是他不能理解也不可能实践的。当然,生在权贵之家并非程峰的错,他对感情的无能为力也算可以理解,但程峰从未对他与石小猛的不同境遇表现出半分反思(也确实不直接是他的错),他在金钱上竭力资助石小猛有兄弟情与夺人之美的内疚,但他所付出的并没有一样触及到了他的真正利益。换句话说,程峰与石小猛之间的不平等是一种历史性的阶级不平等,他在自我的核心利益(爱情)上不可能作出牺牲,就好比石小猛在自我的核心利益(金钱)上不可能作出牺牲一样。这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作为程峰对立面的石小猛是城市贫困阶级(蚁族、北漂)的代表,来自贫困地区,一穷二白在大城市中试图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但在一个政治经济格局都已趋同稳定的社会格局里,又不占据任何科技前沿之光,这个没人脉没靠山只凭努力的穷小子要想追求他眼中的成功就只能出卖灵魂。石小猛的行为令人不齿,但仔细想想他所走的不过是程峰父亲走过的老路。电视剧想表达的一个中心思想是石小猛没必要选择肮脏,没必要接受孤独的惩罚,甚至还拿配角肥四的幸福生活与其进行了尖锐对比。但我认为对石小猛这个人物来说他的命运与选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出身,他对他人目光的极度在意,他对在大城市立脚扎根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中国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缺乏社会福利与保障机制的强权现实,决定了他要么同流合污,拼死挤进上流社会,要么推进变革,为社会重新洗牌。当然,他也可以放弃自己对成功的追求,甚至接受一种截然不同的成功的定义,成为吴狄;但依照目前中国社会对功成名就趋之若鹜的羡慕与拼搏来看,时机尚早。石小猛是这个社会的真正大多数,任何一个将成功与奋斗挂在嘴边的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北京爱情故事》对石小猛的刻画最令人唏嘘,刻薄有余,悲悯不足。

夹在程峰与石小猛之中的吴狄大致可算作城市新兴中产阶级的代表。吴狄有房有车,虽算不上豪华,但他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康生活。金钱不再唯一,精神追求(爱情、友情)才是更高级别的生活原则。《北京爱情故事》中最有趣的一点是吴狄在程峰与石小猛之间的立场选择——于情于理吴狄都选择了程峰,就如同中产阶级必然作为权贵阶级的基石存在。在涉及到他人关键问题(阶级矛盾)时道德原则是吴狄唯一考量的法宝;而一旦于己相关,他的道德观念便有所放松,与生活细节分道扬镳。表面而言吴狄似乎代表了某种理想主义的回归——公理正义超越金钱权力——但他对石小猛的冷漠与缺乏关怀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恰巧是社会正义坍塌的原因之一。看完吴狄再复习一遍布努艾尔的《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真是处处击中要害。

相对于这三位男主人公,《北京爱情故事》的三位女主角沈冰、杨紫熙和林夏在形象设计上则令人失望。无论电视剧为三位男主的的结局如何安排,他们各自的奋斗与心路历程都是清晰真实的;这三位女主则全以男性世界为中心,没有一个是自主自立的新女性,我怀疑她们都穿越自解放前。唯一令人欣赏的是吴狄的上司伍媚,成熟、宽厚、理性而不失女性魅力与激情。但有趣的是伍媚的价值观偏偏是在美国形成的,她与吴狄的哥哥吴魏这两个海归的体制外成功之路值得反思。故事对这两个人物的刻画未必出自刻意的对比,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反映了十分真实而无奈的社会现实——如果石小猛出了国,他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吴魏,以另一种路线杀入中国权贵社会。

至于故事的结局,实在是比里面不靠谱的爱情更加不靠谱。但只要将这些表面情节忽略,《北京爱情故事》竟是一部相当反映中国城市阶级矛盾的现实主义之作。它并未对这些矛盾指出任何有效的解决出路,甚至对程峰的过分正面吹嘘有种近乎媚态的可悲,但它毕竟跨出了真实的一步,而这在一个魔幻现实的中国是多么不易。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