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乱弹八卦

有才与任性

发布时间:2022-12-17 12:10:22
任性,字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 有才,百度上解释为:有才能,有本领。 这两个表面看来不搭边的词,却相互纠结在一起。 当下的中国,任性成了时代的表针,时代的标志。有钱任性、年轻任性、有权任性、有爱任性、有名任性、漂亮任性、有才任性,不一而足。但好多任性都是低层次的,很傻很天真的,甚至是很黄很暴力的。真正像我国古代那些有才华、桀骜不驯的文人那样任性的还真不多。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才任性的不少。结局差强人意的数陶渊明,结局悲惨的可能数嵇康、骆宾王。当然,从某一层面来说,李白也在任性之列;只是李白在任性中带着淘气,虽然任性,但却会哄人,夸杨贵妃“月想衣裳花想容”便是一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先生,写得一手好诗,骨子里又受魏晋风骨的影响,又喜欢纵情山水、嗜爱杯中物;所以,在一次接待上级领导时,就耍起了二杆,不愿意低眉顺眼地欢迎上级领导,愤而辞职,去看他的山,喝他的酒,种他的菊,写他的诗去了。 《晋书、陶潜传》上说: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大意是说:郡里派遣属吏督邮到陶渊明所管辖的的县,他的下属禀告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作者的为官生涯结束了,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为什么要任性辞官呢?因为“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过陶氏还是幸运的,在生活上,因为有他曾祖陶侃、祖父陶茂打下的物质基础,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的隐居生活。也还有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带着酒来与他吟诗唱和,生活也没有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上帝给人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这样的生活成就了这位山水诗人,没有能立功,但却立德、立言,最后在宋代苏轼力推下,终于完成了成为中国山水诗人鼻祖的蜕变。 不过有才便任性,也不都是这种结果。三国时的嵇康的下场就令人欷歔。旷达狂放,自由懒散,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而又任性的嵇康,最后落得处死的下场。 嵇康在行刑前的表现,依然是很任性。公元263年的一个夏日,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押赴刑场,那些醉心他学问的太学生,恳请司马昭赦免嵇康,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未遂。嵇康顾视日影,看行刑时间将到,索一把琴,弹一曲绝唱《广陵散》,在别人如痴如醉中,慨然赴死,并怅然说:“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39岁。恃才傲物、任性的一代才子,就这样再也无法任性了。这虽然体现出魏晋风骨,但对个人来说,却是一场悲剧。 虽然,有什么都可以任性,但有时也不是谁都可以任性,任性总要付出代价。任性有时是悲剧性格,后果是很严重的。中国不是有“听人劝,吃饱饭”之说吗? 唐代,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宽松的朝代,却出了个任性的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资治通鉴》说他与李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投江而死,《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吟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了;再也没有机会去借蝉去写自己的高洁了。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会写诗,不一定懂政治。文人搅政治的浑水,最终总是淹没自己。也没有必要为显示自己的文采,而写《讨武曌檄》,更没有必要去图痛快而骂人。他写武曌: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虺蜴为心,豺狼成性。如此辱骂上级,这是哪一位领导也都无法容忍的。 这样看来,即使有才也还是少任性为好。做人还是需要内敛、低调的,或许这样才能有品位一些,也才可能高端、大气、上档次。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