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身子来交心,制止暴力方可行
发布时间:2022-12-18 15:19:48
6月3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消息称,6月2日凌晨4点,一名肺癌并多发转移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参与抢救的值班女医生和一名怀孕5个半月的值班护士,被家属暴力殴打致伤。医院将上述事件定义为“暴力伤医事件”,称值班医生被逼下跪,值班护士被殴打恐吓导致晚期先兆流产。
家属并不同意上述说法。昨天,死者家属终于同意给记者传来完整监控视频,希望还原整个事件真相。此事的关键节点,医生是否抢救不力?家属是否暴力伤医?目前仍疑云重重,院方和家属均各执一词。究竟是谁在遮掩,谁在撒谎?(北京青年报 2014年6月17日)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暴力伤医、打砸医院等恶性事件,如黑龙江一名未满19岁的高中生,竟然将医生残忍杀死,这类事件的出现让人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对于暴力伤医话题的关注。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本次事件中“公务员”一词再次成为焦点。难道是当今世风日下,公务员素质也随之滑坡,以至于不顾自己的形象身份去与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们作对,甚至闹出人命?是医护人员出言不逊,还是“公务员患者”们自恃清高? 暴力伤医是医患矛盾的极端反映。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很多,除了患者不了解医疗规律外,也有以药养医引起的大处方、医院人满为患导致的病人就诊时间短、医患沟通少等因素。“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关系紧张不是单方面的过错,而是掺杂了多方面的因素。从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来说,各方在冲突发生时往往有失冷静,继而急火攻心,酿成悲剧。 对施暴一方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具有一种“特权心理”,抑或有意,抑或无心地曲解了自己公务员的身份,认为自己和家人理应具有比普通老百姓更大的优先权。于是,他们在生活中唯我独尊,在工作中恃才傲物,对群众颐指气使,完全没有人民公仆的亲和力。 当然,受暴一方也不是毫无过错。医治措施和用药,很多患者都不是特别清楚。一般来说,治疗措施和用药都是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前打好招呼并商量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患者觉得自己还是被动告知,和医生之间未必就会达到很信任的交流。可见,由于医患双方交流不畅,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 俗话说“以和为贵”,若是医患双方能够得到平等、有效的交流,暴力冲突事件就会减少很多。首先,对于公职人员的骄纵心理,必须下大力气狠刹。应当加强作风建设,让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都应参与进来。一方面,应加强宣传,营造改进作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全体公职人员应自觉参与,以查摆自身问题为起点,进而改正错误,发扬优势,为塑造政府机关良好形象出一份力。其次,对于医患双方沟通不畅的问题,也应纠正医院方面的“作风”,即主动担当起“宣传员”的角色,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对于医疗知识一无所知,从而“大包大揽”,忽视他们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