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勇气三部曲

发布时间:2024-08-11 11:03:42

  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读了巴金的《随想录》。然而当我读完了以后,我发觉我已经爱不释手了。

  与其说它是老来的“回忆录”,不如说是刺向心灵深处的利器,这把利器不由他人控制,全由他自己掌控。既由自己控制为何将早已藏埋罪恶深渊的往事翻搅出来?又为何将自己刺得遍体鳞伤?我困惑、我不解、心里的“?”风起云涌般的汇集过来,居多数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勇气?

  我断定了这是勇气在支撑着他,我不会写那些富有人生哲理性的文字来自圆其说,因为那是文人骚客、哲学大家的“发言人”。终究我还是认定那是勇气。是一股严防道德底线、不践踏、不逾越的勇气;又是一股甘甜之后不忘咀嚼苦涩的勇气;还是一股在看似愈合的伤口处猛刺下去的勇气。正是这些常人无法想象,更无法做到的勇气,他做到了。

  从他的童年、青年到文革遭迫害,再到平反后的日子。一切是那么的不同寻常。都说童年像一块草坪,可以随意地躺下,这样的时候最好闭上眼睛,什么也别想,任草们嫩嫩的手臂搔痒你的脖子,任阳光在你的肢体上走来走去;这样的时候你最好沉沉的睡去,睡成一个被青草染绿的梦。在梦里定有太阳鸟来歌唱。可是,巴金的童年却别有一番“趣味”,他认为的“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这是苦是乐,毋庸质疑多半是“苦味”,而非“趣味”。而在他已深谙世事之时,那股严防道德底线、不践踏、不逾越的勇气给了他力量,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忠实地生活,正直地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上帝只有一个,只有人类。为了它,我准备贡献出我的一切。”他以次作为自己的信念。这条信念促使他看见“死”太多,对死便不感到惊奇。好比绞尽脑汁非得沉入死海或在死海中自由地花样游泳、蛙泳等。而那是不可能的事。

  而另一股甘甜之后不忘咀嚼苦涩的勇气,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曾非常强烈的表达写作的心情:“我知道通过那些人物,我在生活,我在战斗,战斗的对象就是高老太爷和他所代表的制度,以及那些凭借这个制度作恶的人,对他们我太熟悉了,我的仇恨太深了。我一定要把我的思想感情写进去,把我自己写进去。”是的,他太熟悉了,他的仇恨太深了,因为作品中有太多他的影子。包括他的家族背景,家族里的人和事等等。

  回忆,试图青春,却不再青春,在时光的刻度里,布满皱纹。

  他的回忆,不是重温美好的时光,重拾往日岁月,更不是重过青春的“奈何桥”。而是在看似愈合的伤口处猛刺下去。我视这为一股超乎常人的勇气,或许正是这股勇气使他写下了这部血泪的记录——《百年激流——随想录》。

  如果仅是强装老练的拣一些落叶,覆盖自己的伤疤,“伤口”该不会这样的隐隐作痛,那种隐痛总让他觉得有双眼睛充满哀怨,在什么地方盯着他望。或许又总让他想起那两行脚印,狰狞着,满是泥泞。

  读完这部《随想录》,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一个句号始终未出现在眼前。

  写完内心真实感受——《勇气三部曲》之后,最后一个句号又始终无法合并起来。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