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抓”激活发展正能量
近年来,两河口乡党委、政府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北联南靠”战略,着力推进“生态立乡、竹业强乡、旅游兴乡”发展进程,突出“六抓”,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区域社会和谐稳定。2011获市综合考核二等奖,2012年在市作风效能建设测评分值中排名前三,市综合考核排名第六,获综合考核三等奖,2012年先后荣获贵州省委、遵义市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抓调研明思路。为找准影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中的瓶颈,该乡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全面了解乡情、村情和民情,了解到群众有“三难”(运输难、用电难、增收难)、有“三盼”(盼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盼热点难点问题尽快解决、盼增收致富门路尽快拓展),村级存在“四种现象”(服务阵地较差、村干报酬较低、矛盾纠纷较多、党员能人较少),这为党委政府做决策、定措施和干好工作奠定了基础。结合乡情和资源实际,确立了“生态立乡、竹业强乡、旅游兴乡”发展思路。
二、抓党建带队伍。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都通过班子集体决策,注重班子整体作用发挥和合力形成。二是大力实施“1233”党建强心工程,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百姓龙门阵”听民意、聚民心、解民忧、惠民生,如在“百姓龙门阵”活动中了解到通村公路水毁严重,影响群众竹子运输,该乡党政立即想法筹集自有资金近10万元下拨到各村用于养路,并安排乡村干部抓好养护工期、质量和资金监督,短短9天就完成了村组干线公路养护,方便了群众出行和运输;通过“双述双晒双促进”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工作落实和效能提升;通过“三培养三带头”培养党员致富能手26名,将2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8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三是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大力抓实“党员晋星、支部晋级”活动,进一步规范“党员流动服务车队”管理,形成群众“动嘴”和干部“动腿”的服务氛围。四是认真抓好“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工作,高度重视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关工委、老体协、老促会、人民武装等工作。
三、抓经济推发展。一是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一鱼一鸡一片竹、一镇一带一个园”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程,即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冷水鱼养殖户,一批乌骨鸡养殖户,指导每户农户培育一片高产竹林,大力实施一个2平方公里的玫瑰小镇建设,规划建设方碑-两河集镇这一公路沿线休闲服务观光带,扶持每户农户发展一个生态蔬菜园或特色农林种养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发展和巩固冷水鱼养殖1200多亩、岩蜂养殖2100余桶、种植核桃800余亩、实施丰产竹林培育41000多亩,农民人均拥有竹林多达11.2亩,扶持发展了乡村旅舍15家。二是认真实施“北联南靠”战略,依托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等名片,结合实际编制完成了《乡总体规划》、《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乡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积极向上争项目和资金,不断改善全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向外大力招商引资。换届以来,争取到改水、改电、改房、改景区、治危岩、硬化路、变电站、防洪堤等项目投资约1.8亿元,硬化油化公路50多公里,新建公路1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公路、91%农户通公路,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村级办公阵地改扩建,让群众喝上了净洁水,用上了安全电,住上了漂亮房,使村级议事有了地方,为民服务有了场所;着力推进大瀑布、燕子岩景区升级改造和集镇地质灾害治理,引资启动了丹霞溪谷休闲山庄、成渝五星级大酒店、云岭仙山旅游度假、方碑云海休闲娱乐度假、玫瑰旅游小镇等建设项目,签约投资约23亿元,目前,已落地投资1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四、抓机制促创新。一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了乡机关管理办法,实行干部去向告知、驻村联户、工作报备、绩效奖励等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管理,实行村干轮流坐班制、村财乡管村用制;二是建立党员干部入党日生日短信祝贺、生病探望、去世追悼等关怀机制,让党员干部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组建党员流动服务车队,参与全乡“急、难、险、阻”紧急求援,义务为群众代办各种手续,免费搭载货物、农资,方便群众办事,竭力为群众服务;四是创新选人用人方式,采取下派干部、股级干部轮岗交流、干部外出挂职锻炼、干部帮扶产业等方式锤炼干部,让干部在一线得到成长。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乡村社会事务管理,让制度更加科学规范,群众更加方便满意。
五、抓民生促和谐。一是狠抓矛盾纠纷调处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换届以来,调处矛盾纠纷200余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多数村实现矛盾“零积压”,广大群众一心抓增收,推产业,出发展。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地质灾害、社会消防、森林防火、食品卫生等进行专项整治,取得良好实效。换届以来,全乡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以“平安”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六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维稳、道路交通、计划生育等纳入“网格化”管理,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认真开展“省级卫生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安全示范乡镇”创建,“信用乡镇”于2013年通过省级验收,认真抓好“9 3”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学工作,先后争取到40多万元,启动了“阳光天使守护行动”,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乡敬老院建设和入住工作,狠抓了民政救济、农村危房改造、劳动保障等工作。
六、抓作风保清廉。一是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四要十不准”、“五个严禁”等相关规定,狠抓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动真格改进不良吃风、喝风、话风、会风和文风,着力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好活动圈,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二是开展乡、村两级财务审计,进一步加强了资金划拨、使用和监督管理。三是敢于“揭短”,主动亮诺。在“解放思想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中,乡村干部主动查找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改进措施和承诺事项,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监督,保持和发扬工作正能量,抵制和整改“负效应”。四是从严审诺,公开“晾晒”。按月开展“双述双晒双促进”活动,探索建立干部工作实绩档案,每月对干部进行述职测评,测评指数纳入年终考核,让干部实绩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对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由乡纪委跟踪督促、办结、问效。今年以来,约谈乡村干部4人,通报批评乡干部6人。
近年来,该乡结合实际,向上大力争取,向外积极引资,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增比进位、后发赶超”中实现了“进位”,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思路“突破”,发展不断提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