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忠杰文集
解读黄忠杰文集
作家 王勉
很早就关注黄忠杰的散文。
忠杰的散文,不取轰轰烈烈的题材,不靠张扬狷狂的文字,更不会去哗众取宠跟风。几十年来,他的生活圈没有出过松江,确切地说,他蛰居在古时被称作华亭、云间的这块土地西面的小昆山脚下默默呼吸着。别小看了这个弹丸之地,却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以《文赋》和《平复帖》而闻名天下的陆机、陆云就诞生于此。忠杰散文的大部分内容,都离不开他深爱着的这块土地。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追求,他的思索,都被这块土地所滋润、所影响、所感染、所牵挂。他所有的文字,都饱含着这块土地所散发出的强烈气息。在他青年时,他就做过大队团支书的工作,带领青年突击队风华正茂地战天斗地,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称号。之后,由于他文字的出众,被调至乡、镇政府部门工作至今。其间,他虽然从事过多个部门的工作,但有一点他始终坚持着,那就是他对文字的酷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所创作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用我自己的真切感受和深深的情感写成的,它好似在编织着我人生中的一个个梦想。”他写过通讯报道,写过小说诗歌,写过宣传小品,最后,他定格在散文上。而他的性格和他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他的散文的价值取向:质朴、真情、自然、睿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忠杰起初的散文,一般都取材于他直接的生活感受,所谓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景,属于感性的自然描述。据他自己回忆,他散文的处女作就是写他亲戚的一件难忘的事,他当时只觉有表达的冲动,不料竟被一家报纸公开发表了,这使他大受鼓舞,对自己的文字充满自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张奖状的故事》《故事,在昨夜》《溇塘纪事》等作品喷涌而出,他的名字也频频见诸报端,时不时还有获奖的斩获,也有散文作品集开始公开出版。但平心而论,其时的作品,视野是不够宽的,写法也略显拘谨。我们从他一段时期的散文中也可看出,他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开始沉思,开始突破。
忠杰的性格是温和的,心态是平和的,平时说话轻声细气,见人笑咪咪的。但他内心深处是不甘平庸的,他的情感是细腻缠绵的,他的悟性又是很高的。何况松江又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极深厚的人文积淀,小昆山又是人杰地灵之处。忠杰的主观灵性和他所处的客观环境在某一时段竟相见恨晚,相见如故。于是,他的笔峰与山峰开始吻合,他的心地与土地开始交融。渐渐地,我惊讶发现,忠杰的散文,似乎是一夜之间眼界开阔起来,气势磅礴起来,内涵丰富起来,纵横穿越起来,收放自如起来。一句话,有所谓的大散文的格局了。
放在我面前的这套由人民中文出版社出版的《黄忠杰文集》三卷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收录在这套集子里的散文、文论、诗歌,篇章不长,但读起来让人觉得出手不凡,构思精巧,掩卷难忘。难能可贵的是,许多篇章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感受,不停留在平庸的见闻上,更不作无病呻吟之文,而是从纵深的历史角度、宽宏的文化视野中去考察、去捕捉、去沉思。把所见的表象注入深厚的文化元素,把所闻的事件反映在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在这样的叙述描写中,他把古城松江的历史风貌浮雕般呈现出来,并在其中行笔自如地进行着生动的时空穿越。如《松江三赏》《松江三景》《松江三章》,以一个老松江人的目光,选择了松江脍炙人口的景物,画龙点睛地展现了松江特有的风韵。《神奇的小昆山》,以饱满的情感,把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小昆山风物栩栩如生地娓娓道来,叙述之从容、详略之得当、画面之动人,显示了作者难得的笔力。忠杰的不少散文,少则千把字,多则万把字甚至几万字,在篇章的布局上、在语言的表现上、在总体的驾驭上,已具备了胸有沟壑的大手笔。忠杰的大散文,不仅体现在篇幅的长度上,更体现在内涵的丰富和思想的力度上。如文论,真好比是心海拾贝,从他个人几十年写作实践的体会出发,对文学对文化,乃至文化与历史、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了独到的思考,给人以回味,给人以启迪,且富有较强的哲理。在这本散文集中,有些只有千把字的短小散文,也写得隽永别致,颇为精彩,如《澄澈的心》《渡口的月亮》《深深的记忆》等等,通过看似随手拈来的细节描述,营造出了忠杰散文中惯有的意境。
看得出来,忠杰写散文,不图利不图名,只是喜欢,只是热爱,只是痴情。诚如他所说:“是文学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是文学使我的人生充满着向往,是文学使我对未来满怀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