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婚姻习俗
畲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这一,人口约67万。畲族的婚姻习俗,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它是按照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轨迹而不断演进的。畲族保留的婚俗,从一侧面映其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一、觅偶形式
畲族青年男女往往通过劳动、对歌、走访亲友等公共场合认识,以自由恋爱、父母包办、媒人牵线或收童养媳等方式择定对象,组织家庭。
二、婚姻制度、方式、仪程与类型:
畲族的婚姻文化保存得较好,几千年来已形成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婚姻制度、方式、仪程和类型。
1、婚姻制度:
畲族从古代原始社会的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与汉族略同。所不同的是,由于蓝、雷、钟三姓姓氏人口较少,同姓远房五代以上可以嫁娶。女子婚前交往自由但要守贞操,无卖淫现象,极个别婚前有私生子者则被唾骂,且不准在家中生产,产后溺而不养。从早期实行族内婚发展变化成为族外婚、族内婚并行。畲、汉及各民族间融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畲民人种的优化。
2、婚姻方式:1女嫁男方:这是畲族青年普遍采用的一种婚姻方式。男女青年认识以后,通过托媒、聘定、迎娶等一系列仪程结为夫妻,婚礼仪式隆重热闹,长夜对歌留给人们美好的回忆。男方请媒人,送聘金,女方办酒食,置嫁妆,婚礼仪式复杂,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其组织新家庭,编织新生活。2招亲:又叫女娶男嫁。招亲就是招男子到女方家去做嗣子,男方须改为女家的姓,不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如同已出。男子可以继承女方的地位的财产。结婚费用由女方负担。此俗充分体现男女平等。3做两头家:男女双方都系独生子女或一方弟妹年幼,或父母有病,缺乏劳力,则采用一对新人两头都住的办法,夫妻参加双方的生产劳动,赡养双方父母,子女分别继承双方姓氏,继承两家财产。婚礼仪式简单,其开支由双方共同负担,结婚之日不用迎亲队伍,男方先到女方家请客,然后双双步行到男方家摆酒席。4赘婿:女方弟妹年幼,缺乏劳力,男子到女方招婿,在女家劳动若干年后带妻子回家,男子以工代聘,婚礼较简单,开支由男方出。若女方条件好,男子久居女家,女婿顺理成章的就变成“儿子”,如同“招亲”。
3、婚礼仪程:婚礼仪程包括托媒、相亲、聘定、送日子、做表姊、送糯米、迎娶、作亲家伯、拜堂、闹新房、回门、请新女婿。
4、婚俗类型:婚俗类型包括大方而简约的“行嫁”,以喜作忧的“哭嫁”,隆重的“大户嫁”,“领酒水”的“借镬嫁”,双方默契的“抢亲”。
三、家庭结构一职能
1、家庭结构——以父系为首的家长制。畲族家庭,大多是一对夫妻加上未成年的子女为核心成员组成的小家庭(“核心家庭”)或再加上前辈老人(夫方或妻方的父母、祖父母),而形成稍为扩大的核心家庭,旧时以大家庭族居为荣,近代以来,一般新婚以后数年,兄弟便分家组成小家庭,三代同堂多是独子户,或父母跟随分家后的已婚子女共同生活,“四世同堂”家庭较少。
家长(家主、户主、当家人)居支配地位,对内主持、统管家庭参与宗族、村落的社会活动。家庭成员都得尊重和服从他的意见,尤以一些大村落、大宗族、大家庭为甚。家长通常是男子,父亲去世,儿子继承;丈夫去世,儿子尚幼,妻代夫住,儿子成年再继其位;家长年迈,儿子已长成,可以先行接替。
2、家庭职能:家庭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基层单位,它的职能:在家中,经营耕作,狩猎、纺织等生产及收入的分配,赡养长辈,生育抚养教育后代;要血缘近亲支族内,家长要参与村、族、房议事,主持祭祀,分担社会事务、宗教事务以及公益活动等义务。畲民人际间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联系密切。
四、婚姻与性文化方面的利弊
1、畲族婚姻性文化存在着一定的文明性、先进性和合理性,足以使它发扬光大。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封建包办婚姻因素较为淡薄,男女交往较为自由,自主择偶、婚配者较多。(2)男女都是生产者、财富拥有者和继承者,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平等、和睦、不溺婴。(3)男女均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4)民间医术、中草药利用特出而普遍。(5)团结互助风气较浓。
2、存在弊端:(1)童养媳铸成许多没有感情的夫妻。(2)女子体力劳动负荷过重,对生育产生不利影响。(3)山区卫生条件较差,导致妇女病增加,旧时婴儿成活率不高。(4)畲民居住条件差,经济尚不达,文化教育相对滞后。(5)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畲女嫁汉族多,有些地方男子觅偶较难。
(楼明贤雷阵鸣合著,原载《浙西南山区研究》199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