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读后感10篇
《小逻辑》是一本由【英】 欧文?瑟维斯 / 【英】 罗里?加拉维尔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逻辑》读后感(一):小逻辑
这本书收到的也很快,打开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封面,和它的书名《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很是般配,白色的封面,上面点缀几个红色的大圆圈小圆圈,简单,又顺眼。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现今,可供我们选择的选择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患有选择恐惧症的人也越来越多,多个选择摆在眼前时 选这个好呢?还是另一个好呢?好像那个也不错。你也有这样的问题吗?那么这本书,带给你答案。 这本书中,瑟维斯和加拉维尔告诉我,想做一个确切的选择,首先你要有一个确切的目标,目标是剩下一切步骤的基础,没有目标,谈何选择? 对于选择这两个字,知名专家龙应台曾对她的孩子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本书中,用一个简单框架,七个核心概念,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排版很专业。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找到目标 而找到目标又分为三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目标,什么样的目标?让你健康快乐的目标。 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这本书逻辑其实很简单,整体感觉起来就像一个框架图,无数个框架组成。 有点像前不久看的《志玲姐姐给小朋友们的修养课》,内容十分简单,但是内涵又十分丰富。 一切水到渠成的继续下去,设定目标之后,制订计划,又是分为三个步骤,原则就在于,让它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 与其说这本书是小逻辑,不如叫它小曙光,因为这本书,给了很多迷茫中的人一个方向。 书的外封上写着,21个反直觉的行为原则,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直觉,也就是第六感,经常听谁说,谁谁谁,我第六感很准的,我直觉很准的,其实,都是无稽之言,看完这本书之后就,瞬间感觉尴尬症都治好了,也不会再面对一件事,犹犹豫豫,目标就在那里,奔向它,你就成功了。 带给选择困难症的你们。
《小逻辑》读后感(二):成为决事果断的人
《小逻辑》,乍看书名,还以为是黑格尔的名著,是对辩证法的应用。其实,这本以红色、白色作为封面主色调的书,却不是那么简单,它与黑格尔的名著只是“撞名”,内容却大相径庭,全书数万字只讲述了一个问题,如何让选择变得简单。
与其探索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不如去在众多的选择中做出判断。选择困难症不是某一位读者的烦恼,而是一群人共同的疾病。对,正因为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大到选择从哪儿上学,与谁成家结婚,进哪家公司当职员,小到晚上吃什么、白天穿什么。也许有人说,这不是自寻烦恼,哪家学样离家近,哪位异性长得好看、哪家公司给的薪水高,我们就去选择它,毕竟驱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这么说来,我们并没有错误,只是很多选择并不是简单的选项,或乾选项之间各有利害,比如说离家近的学校老师总是板着脸授课,好像你欠了他钱,长得好看的异性却总是恶语相向,指责你这,诅咒你那,给薪水多的公司却要求你一周七天二十四小时待命,如此种种,我们怎么办。
《小逻辑》告诉我们,选择的过程就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要树立目标,无论是挣钱还是去远方看看,这些目标的共同点就是与现状有一定的差距,在现状与目标之间或许有很长的路需要行走,但是我们可以找到目标背后的逻辑,把一个表面上宏伟的目标化成实质上可行的计划,打个比方,我们阅读《小逻辑》时,发现这本书很厚,但是我们每天读20页,连续读半个月完全可以读完,而且对于书中的意思表达也有了清晰的认知。如果我们以为这只是作者的个人习惯,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作者提供的方法是经过无数次实验验证的,通过对人的行为深入研究,发现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有些选择看上去很美,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过于相信直觉。直觉作为人类进化时获得的技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成熟,但是凡事就有例外,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二十一种反直觉,进而做出更好的选择。把计划变成习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过程中强化,习惯的特点就在于惯性,无须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选择,而将更多的智慧与力量投入到对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中。
成长是一个很私人化的话题,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成长的环境、个人的资质的无限种组合,就形成了成长的各种选择,尽管不能以短、平、快去比较成长,但是可以学习别人成长的经验,化为自己的内在力量,在众多成长道路的选择中确定适合自己的那种,而不是邯鄣学步,忘了自己的根本。
《小逻辑》读后感(三):学会一点《小逻辑》,人生多点小曙光
对很多人而言,做出好的选择很难。
对于选择困难症的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件事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而是给自己一个“这件事就请你这样操作”的清单,按照这个清单的指引,一步步去做,反而人就慢慢踏实了,慢慢看见解决问题的曙光。
如果让普通人去思考未来,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选择,人往往会陷入自己吓唬自己的局面中,在逻辑上这叫“滑坡推理”——如果我做了这件事,大家一定会这样想,然后这件可怕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太可怕了!
其实这件事并不一定会发生呢,但我们内心的恐惧阻止了我们去进一步行动的勇气。要知道我们往往并非缺乏面对困难局面的勇气和能力,但是在面对之前,我们已经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击垮。
绝大部分人喜欢确定性,讨厌不确定的预期。所以把一件关于未来不可确定的预期,变成当下可以救这样操作的清单,会让很多人慢慢面对现实,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却有勇气一步步解决。
在《小逻辑》这本书,谈到一个面试的案例。
在英国,梅丽莎负责给失去工作的人登记填表找工作,过去她会让别人填表,然后等待机会。对求职者而言,这种虚无缥缈的希望其实是很煎熬的,往往因为对这种未知结果的期待,导致人放弃采取更多的行动,而是选择等一等,也许就被推荐找到工作了呢?这种幻觉其实往往让人错过了很多机会
但是在 “行动倡议”项目指导下,梅丽莎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她会鼓励求职者思考,你为什么来这里,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然后她会鼓励求职者围绕自己的愿望设置一个现实的目标,然后她还会启发求职者把实现这个目标分解成几个步骤,比如写好自己的简历,回复招聘广告,请他的朋友们帮忙推荐,以及为他要从事的新工作准备新工具新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梅丽莎帮求职者把“找一个好工作”这个选择,变成了一系列操作清单。
1、 想清楚你的动机:你为什么来这里,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
2、 设置一个现实的目标:在多长时间,在哪个行业找一份怎样的工作?
3、 写好自己的简历:针对求职岗位写一份针对性简历
4、 回复招聘广告:去更多招聘网站提交自己的资料,并坚持查看回复消息
5、 请他朋友帮忙推荐,获得各种潜在雇主内推的机会
6、 学习新技能,增强求职竞争力
你看,我们现在给求职者的不是一张表格,一碗鸡汤,而是一系列可操作的行动清单。当求职者开始专注于当下要完成的每一个步骤,反而能让求职者觉得找到一份他希望获得的工作不至于遥不可及。这份专注会让他看到依据这份操作清单完成一点一滴的进步,这种进步又会激发一个人继续完成更多清单上挑战的斗志,这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书中把这个过程叫“从小处着手,完成远大目标”,不是说关注小事就不去完成大目标,而是学会把大目标变化成一系列小行动的技能,在项目管理领域,这不就是一个项目经理必须要学会的目标任务分解技能吗?
《小逻辑》这本书其实谈的不是逻辑,而是提供了一个“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投身其中——奖惩机制——共同分享——积极反馈——继续坚持”的方法框架,让我们这些选择困难的人,可以依据这些框架,找到自己问题解决之道。这个解决问题的框架,恰好和项目管理里面的框架异曲同工,让我这个老项目经理看到不同学科研究背后的触类旁通可能。
带着项目经理的视角,我看了看“设定目标”这一节,作者建议我们如何设定目标?
《小逻辑》提出几个关键规则:
规则1:选择正确的目标
规则2:聚焦某个单一的目标,并设定出清晰的目标量值和最后期限
规则3:把你的目标分解成便于管控的各个步骤
你看这不就是项目管理里面的项目目标管理Smart原则和任务的WBS分解技术么?不过真正的挑战不是知道这些规则,而是知道哪些目标才是对自己有益的,以及如何把自己的目标去分解为可管控的步骤。
很多人以为奋斗目标就是赚钱,为此不惜过着“996”的生活,其实很多牛人都过着“7X12”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其实是为了:
w 加强你的社会关系
w 变得更加健康、积极
w 学习新的东西
w 更加好奇
w 以及给予别人
我是非常认同《小逻辑》这本书对正确目标的解读,好的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而不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事业成就感或者消费欲望,这才是好的目标。
有了好的目标,就需要了解自己的任务类型,时间使用习惯,工作挑战难度,外部环境配合,把这些因素都需求综合思考起来,才能让我们分解出靠谱的各个步骤。有意思的是我读到分解步骤时领悟到的是项目管理,但看到的全是有趣的,好懂的小故事和小方法,真的比干巴巴的项目管理书好看多了。
如果你是选择困难症患者,不妨读一读这本《小逻辑》,与其说是一本《小逻辑》,不如说是给很多人《小曙光》。
《小逻辑》读后感(四):35岁还混迹职场底层?只要用对方法,规划你的职业与人生还来得及
35岁是职场的分水岭。
发展好的人,已经到了公司的核心岗位,并且他们的简历还被储存在各猎头的人才库中。但如果没有到这步,35岁之后的职场路就会有些尴尬了。
朋友小武当年是英语专业吊车尾毕业的。毕业后面试屡屡碰壁,于是选择去了入行门槛低的保险行业。
因为小武既没有背景,有没有人脉,更没有钱,所以在保险公司也是一名吊车尾的业务员。
在小武30岁时,遇到了一次职业危机。当时部门经理做人员优化,真想把小武给“踢”走,但毕竟是自己带了这么多年的老员工了,多少还念点情分,就把小武给转成了保险公司的内勤员工。
转岗之后,小武觉得挺好。比起每月都要忧心保单的业务员,还是内勤轻松稳定。又这么过了几年,小武已经35岁,他又嗅到了危机的味道。
因为他听到领导跟助理说:“小武的事情,请个毕业生就可以了。他现在拿的薪资都可以请两个毕业生了。”
助理回答:“保单部那里转过来的内勤,年资久所以才拿到这个薪资的”。
听到了领导与助理的对话后,小武回家就忧愁了。公司每年都要做人员优化,之前一直靠着老领导的庇护。可今年形势特别不好,跟新领导也不熟,如果这次真被下岗,该怎么办呢?
人到35岁,还在职场底层谋生,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规划呢?
一、想想人生对你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的骄傲,所有对尴尬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你离开人世后,你依然会活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那么,你希望别人记得你的什么呢?
有一富二代,仗着家里钱多,生活几乎是心想事成。不论他想去做什么,身边总有一群朋友死忠的跟着他。后来富二代酒驾翻车离世,除了他的父母,朋友只记得他的“人傻钱多”。
也就是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可以塑造出来的。
小武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年龄35正是青壮年。想把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什么样,还有的是时间去思考,去实现。
二、什么是你最想得到的?
你关注什么,你就能得到什么。
因为一旦你对某一事物产生关注,就代表着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与追求。此时,你就可以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在欧文·瑟维斯所著的《小逻辑》中,针对目标的规划与实现,有着很多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像小武这样的情况,能够如何逆转自己的职业困境呢?
看小武的就业经历,毫无可圈可点之处。这都源自于小武安于现状,并没有静下心来为自己设定目标。
在职场,有了目标,就有了准确地前进方法。这可以让你把精力和时间投注到最有产出的事件上。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呢?
1. 罗列出你优于其他人的2个特点。
小武:稳定性强、忠诚度高
2. 罗列出你表现平平的2个特点
小武:业务能力一般、工作积极性一般
3. 罗列出你不如他人的2个特点
小武:人脉资源匮乏、业务能力差
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就能清晰地看到你的职场发展能力分布,然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去确定想要实现改进的目标。
像小武,可以看到作为员工,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强,这或许也是老领导愿意保他的原因。那么如果小武希望自己的职业发展能有起色,那么他可以选择加强业务能力或提升人脉资源积累作为自己的目标去实现。
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一些目标实现的技巧:
一、设定的目标,需要对自己有吸引力
如果我设定了目标是减肥20斤。那么我对于目标实现后的自我奖励是什么呢?
这就是推动实现目标的技巧。首先,目标的选择要贴合你的想法。其次,在实现了目标之后要有能吸引到你的自我奖励。
二、借助他人的力量
当有了目标之后,就涉及到具体的行为计划。小武打算去进修英语,为将来跳槽到外企做准备。
除了报读英语课程之外,他计划每天还要背50个单词。我们都知道背单词是很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像小武这样英语基础不扎实的人。
如果小武只靠自己的毅力去坚持每日的背单词计划,可能无法很好的坚持下去。
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借助他人的力量。
1. 你可以为自己找个目标执行监督人
监督人要负责核查你的计划完成进度。就像小武每日要背50个单词,监督人就需要每天抽查小武当日所背的单词。
如果小武对于自己的计划产生了倦怠感,不想再坚持。例如小武说今天公司要加班,先停一天。监督人就要直接进行劝阻,鼓励小武继续执行学习机会。
所以,在监督人的选择上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对方需要具有权威感与责任感,答应成为你的监督人,就会“铁面无私”的执行监督工作,不会因为跟你的私交好或出于心软而答应你拖延计划的执行。
2. 成立一个互助小组
很多人在设立目标计划之后,都喜欢发个朋友圈立志,然后就没有后续了。
如果有相互支持、鼓励的团队成员,大家一起向前跑,就会让你感到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的路上孤单前行。
并且大家还能分享自己的心得感受,这种类似于头脑风暴的信息,也可以让你参考或总结成功经验。
你或许对“当下的你”感到并不满意,但你仍然有机会去塑造“未来的你”。
生命不息,未来的你,正等待着你改变现状,成就自己更好的人生。阅读《小逻辑》可以让你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更清晰的见解。
《小逻辑》读后感(五):面对选择无从下手?想要更好的实现目标,你只需要知道这三点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分享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毕业于知名高校的年轻人,自认为自己学历不错,能力也不错,有很多选择。于是,在毕业三年,他换了三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他按照自己的专业选了做新闻的工作,刚入职没多久,发现做新闻太累了,还是去试试别的工作;
第二份工作,他去做了房地产,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不适合自己,果断辞职;
第三份工作,他去了互联网公司,可是好景不长,他又开始抱怨自己选择错了。
三年时间,跟其他同学的差距慢慢拉开了。有的同学一进入职场,稳扎稳打,从新人慢慢升上去,越来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他呢,仍然一事无成,错过了打造自己最重要的黄金时期。
有些人自认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但这不过是盲目选择罢了,自己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也没有深入了解,看到什么就乱选一通,做这种选择的人是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这位年轻人能早一点看到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写的《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这本书的话,我相信他绝对不会盲从。《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是一本能给没有方向的人指明一条道路的书籍,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有选择困难的人更清楚地知道要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欧文·瑟维斯是谢菲尔德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是英国行为观察小组的常务董事;罗里·加拉维尔有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还是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的客座教授,他是亚太地区行为观察小组的常务董事,两位作者都在自己的领域颇有成就。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的。人生中的任何一次选择,都需要明确方向,明确目标,才不会让自己深陷泥潭,任凭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所以,当我们面对选择无从下手的时候,又想要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设定好目标迈克尔教授告诉我们,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步步为营,只有足够的人生积累,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所以,设定目标也不能太过急切,得有一个过程。
设定好目标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正确的目标
特别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刚出校园,容易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就应该先问一下自己,自己在未来两三年内,想要什么样的工作,能让自己踏踏实实地做长久的,而不是频繁跳动的。
第二步:专注一个单一目标,设定清晰的量值和最后期限
每个人都有目标,比如我们会在新的一年里,写下新年计划,新年计划可能会有十个吧,这十几个里,都希望能在一年内实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先选择其中一个计划,专注地去实现,然后给自己设定明确的阶段性指标,以及什么时候完成这个计划。
第三步:把目标分解成可控的小步骤
每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都是靠量的积累,慢慢逐一击破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曾经的我,也是一个目标很多的人,这也想做,那也想做,但在一天的时间里,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最终的结果是一事无成。这种日子很可怕,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当我从书中看到,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分解成自己可控制的几个小步骤,在有限的24小时里,跟时间赛跑,有方向的去完成每一天要实现的目标,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了。
李笑来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由于我总是用文字为时间拍照,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都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结果如实交付于我,从未令我失望。”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是否有成效,时间会告诉我们。不想被时间辜负,就要踏实地去做。
将目标进行拆分成一系列容易操作的清单,然后专注当下的每一步,这份专注会让人看到清单完成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会给人很大鼓励的,这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办法,非常实用。
其次,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所以,如何制定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保持简单化原则
简单化的原则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呢?拿去健身房来说吧,很多人都想要减肥,也办了健身卡,但办完卡之后,基本上去的次数是寥寥无几。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例子,为了能让自己去健身房锻炼,一周的工作日的时间里,可以给自己设定周三必须去健身房。如果周三自己没去,那就知道自己越界了,在心理学家把这个叫做:“明亮的线条”。
一切都简单点,能节省我们坚持目标所需要的脑力。
第二步:创建一个可行的计划
每一个计划都是要可行的,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能提高完成目标的成功率。
以前有个室友,为了考研,她就是从大一开始给自己制定可行的计划,每一年要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她自己心里都有数。原以为,我们那种三本大学,能考上研究生的人很少,而且特别难,可是,我室友就是凭借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为数不多考上研究生的人。
第三步:把计划变成习惯
计划是可以变成习惯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完成计划是有很大帮助的。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每一种习惯的背后都是坚持的结果。严歌苓曾经在采访就说过,自己每天都有特定的连续时间进行写作,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当一切都成习惯的时候,计划自然而然也就完成了。
最后,分享、反馈自己的成果,并奖励自己现实中,如果能找一个人分享你的目标,也能让别人帮忙看一下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更好的实现目标,分享的同时,也会有所收获。
分享的同时,也要有反馈,跟人分享了目标,也可以跟人反馈目标完成的进度,这样一来,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做的成果如何。
如果自己做得不错,更要适当的奖励自己。奖励机制是很重要的,将奖励跟自己的总体目标挂钩,像完成了阶段性的小目标,给自己奖励一件礼物,我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下一个目标。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阐述的那样,把积极主动,作为成功人士的第一条守则。当一个人对自己有责任感的时候,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都会积极行事。
老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也正是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的《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要表达的观点,通读完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做任何一种选择,都要从小处着手,才能实现大目标。
哲学家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生命短暂,但我们也想让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所以,有目标的人会一直在向前奔着,没有目标的人可能会继续沉睡。
《小逻辑》读后感(六):你还在无目的瞎忙吗?圣人曾国藩教你一个妙招:用日记改变一生
曾国藩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志向如此高远,又该如何实现呢?大儒唐鉴对曾公说:“入圣之基,每天必须写日记,但最关键的是反省。”于是就有了曾国藩三十而立,学做圣人,脱胎换骨从写日记开始的说法。
谈起日记,大家都不陌生。曾国藩能靠写日记,成为“圣人”。你呢?
是不是跟30岁之前的曾国藩一样:
不能坚持:道光十九年(1839)初记到当年12月21就中断了。
流水账:1839年4月27日,他的日记就六个字:“沈明府请吃饭。”然后就没下文了。
显然,无论是不能坚持写还是写流水账,都不能用日记实现自我改变。
为此,来自于英国政府行为观察小组的核心成员瑟维斯和加拉维,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百万人行为助推过程中,总结出一套人人必须学会的做事《小逻辑》。
《小逻辑》像实现目标指导书一样,没有停留在理论层次,而是提供了一套助你实现目标的做事底层逻辑。通过学习这套逻辑,我们将能轻松走出目标不清晰、选择困难、行动力不足等困境。
我把这套逻辑称之为「实现目标底层逻辑」。它们分别为: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承诺机制—奖惩机制—分享机制—反馈机制—连接纽带。事实上,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这七步曲。当然也包括写好日记。
所以,接下来,我从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反馈这三个必备环节,来分享如何像圣人曾国藩一起,用日记改变一生。
01
你还在无目的瞎忙吗?设定好目标,要始于写日记曾国藩想要成为“做圣人”。大儒唐鉴建议从写反省日记开始。于是,他以君子标准要求自己,制定了“日课十二条”:分别为主静、静座、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你看!曾国藩的大目标是做圣人,小目标是完成“日课12条”。用列宁的话来说:“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曾国藩做到了!我们呢?
人生大目标是什么?
每日小目标又是啥?
哈佛大学曾做过关于目标的实验。实验选取一群能力、背景相差不大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
27%的人都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访问、统计,结果显示:
这个实验中,我们可知大部分人没有目标,而有明确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有目标的人,如同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沿着清晰的航线,驶向目的地。而没目标的人,就算有勇气起飞,没清晰路线,最终也会毁于途中。
所以,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我们不想出发起飞,而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给自己一条清晰的航线。庆幸的是《小逻辑》这本书提供了设定目标三条黄金法则,可供我们参考:
1.选择正确的目标
2.聚焦单一目标,设定清晰量值和最后期限
3.把目标分解为可控的小目标
按照这三条黄金法则,我通常会在日记中,这样写下自己的目标:
首先:列出一些能让自己幸福的、想做的事
如:5年内,我要出书;每年我要旅行3次、读书等等
其次:挑目标
例如:2019年,除了自己好好读书外,我还想做一个读书环境。于是,我把这个目标挑出来,准备做好计划,再落地执行。
然后:拆分目标
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我分解目标方式是直接用「倒推法」。以读书为例,每周读2本书,每月读8本书,2019年读96本好书。然后再在每天To do list 清单,安排当天准备看什么书?哪写章节?预计用多长时间完成?
OK!你现在知道如何给自己定目标了吗?如果不知道,请你做这个练习。
拿出日记本,随心写下你的想法。
1.哪种事能让你感到幸福,不要担心实现不了
2.想一想自己想成为什么人,挑1-2件近期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3.将大目标拆解为容易执行的小目标。
可以借助利用SMART原则:
具体的(Specific)衡量的(Measurable)达到的(Attainable)具有相关性(Relevant)、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搞定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做好计划。
02 只有目标没计划,则不行!最好的计划,往往是最简单的本山胜宽曾说:“计划拟定得完善与否,将决定你是否能真正达到目标。好的计划可以将梦想般的远大目标,转换为当下该做的「To Do Tist 清单」。”
换句话说,在日记中,不仅要写出你的目标,还想要写下简单的、具体的计划。
曾国藩学做圣人的具体计划就是完成“日课十二条”。此外,他还发誓要戒烟:“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烟,明神殛之!”于是,他这样做:
1.扔烟具、不在碰烟具
2.在日记上反复告诫自己。戒烟如“失乳彷徨”;快满月了,他又写道:“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差定矣!”
曾公可谓理智,戒烟虽难,但他的计划高明矣!他只做了一个动作,把烟具扔掉,从此手再不碰烟具。
然而,现在中的你我,努力想实现一个目标,是否总是想得太复杂,然后无法行动?曾国藩用戒烟的行动告诉我们:复杂化的计划是失败的。越简单的计划越容易实现。
《小逻辑》这本书也指出制定好目标要遵循的三个黄金法则:
1.保持简单化计划
2.创建一个可行的计划
3.把计划变成习惯
以我为例,前段时间有人建议我每天泡脚10分钟。可是,我以没泡脚盘、没时间和泡脚没啥好处等理由拒绝了。
后来,我从这三个黄金法则得到启发,想了一个方法:把洗手间里的水桶直接当成泡脚盆,在晚上写日记时,我边写边泡脚,这不就完事了吗?
所以,现在你需要知道了。目标难以实现,可能不是你不努力,而是计划过于复杂,让你无从下手。那么,如何将复杂目标转化成简单易行的计划呢?
现在,我们来做第二个练习,拿出日记本,写下一个你最想养成习惯的小目标。以下班做运动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做最简单计划:
1.“触发器”:什么事,能触发你行动。如当你下班,以步代车的方式,来锻炼身体
2.“例行程序”:你需要做什么事,才能完成目标。如从上班地点到回家,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3.“重复行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下班都以步代车。
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来的思路完成下班后做运动这个目标,相比之前你经常折腾去健身房等做法,是不是相对更容易让你坚持运动呢?
03计划再好,却没行动!可能不是你懒,而是你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在《刻意练习》中说:“目标细而微,可操作,有计划。能否自我检查是决定练习效果的决定因素。”
也就是说,设置目的和制定计划都是为了服务于行动。毫无疑问,行动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但能否持续行动取决于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反馈。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一日以后的日记,也会采用发“朋友圈“的方法,手抄完日记,传递给朋友,让朋友们去点评。他说:“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曾国藩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写日记,跟这种发“朋友圈”得到有效的反馈,也有密切相关。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需要想尽办法去寻找反馈机制。如今,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容易得到反馈。把一个目标,一件事说明清楚,发出去,收到的点赞、评论和私信都是一种反馈。这也是当今世界鼓励人人做分享者的主要原因,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
《小逻辑》的作者也说:“反馈一直被认为是我们改变行为和实现目标的有效工具,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就很难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因此,如果说目标是一条分割线,那么反馈是一种信息,用来说明行动与目标的距离。无论做什么事,都需找到反馈。反馈不难得,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如下:
第一种: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反馈。日记不是为了记忆过去,而是为了改变未来。所以我们要在日记中,写下目标和执行效果,进而再“吾日三省吾身”。
第二种:借助外力反馈
选择一个平台进行“小打卡”,如朋友圈,今日头条的微头条等等。
好了,到这里,用日记来实现目标的三个重要环节已经全讲完了。最后,我通过这篇文的分享,我希望你能收获以下3大要点:
1.你还在无目的瞎忙吗?圣人曾国藩靠写日记,走上“圣人”人生路;杰克·伦敦口袋随时装纸片,随时记录,成为军火库;你呢?想写日记吗?想通过写反省日记,改变自己吗?
写日记不是在做无用功。写日记是岁月的保险箱,是改变一生的好武器。不过呢!写日记如同运动。没病之前,人们会觉得运动是无用。一旦生病住院了,你就会后悔之前没有运动。
2.做好任何事情(包括写日记)都离不开这三个关键点:
目标太多等于无目标
最好的计划,往往是最简单的。越简单计划,越易于行动
计划再好,却没行动!可能不是你懒,而是你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3.无论是通过写日记,还是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目标,都离不开《小逻辑》这本书提供的全套「实现目标底层逻辑」。
最后,如果你掌握了这套实现目标的万能贴,却还迟迟不努力、不行动的话,那么我只能郑重其事对你说一句话:世界上最好的挡箭牌是「忙」。所有借口终究是「无心」。
《小逻辑》读后感(七):从村上春树的写作之路看《小逻辑》,实现目标可以更简单
要不要就读自己喜欢的冷门专业?
要不要考研?
要不要接受升职任命?
要不要辞职创业?
……
很多人在面临事关未来的重大选择时,往往会自乱阵脚,陷入自己想象的可怕后果中,在逻辑上这叫“滑坡推理”:
选冷门专业,怕毕业找不到工作;考研,怕考不上;升职任命,怕自己无法胜任,或无法兼顾家庭;辞职创业,怕失败……
虽然这件事并不一定会发生,但我们内心的恐惧会阻止我们前进。
秋叶PPT创始人秋叶大叔说:对于很多人来说,作出好的选择很难。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在《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中为摇摆不定的读者提供了建议,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我们做选择,不如说是教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欧文·瑟维斯是谢菲尔德大学的客座教授;罗里·加拉维尔有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是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的客座教授。两位作者都是各自地区行为观察小组的常务董事,都曾有在政府职能部门任职的经历。
《小逻辑》封面大多数人讨厌不确定性,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纠结,不如把关于未来不可确定的预期,变成当下就可以操作的具体步骤。
如此一来,许多人就能够慢慢面对现实,直面困难,有勇气去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设定目标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问题不在于缺乏目标,而在于有太多的目标。
规则1:选择正确的目标
先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应当把重点放在那些更有可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事物上。
规则2:聚焦单一目标,设定清晰的量值和最后期限
注意力应聚焦在正确的目标,而不是一长串的计划清单上,并且应该设定明确的阶段指标,以及完成这些指标的最后期限。
规则3:把目标分解成可控的小步骤
逐步完成实现最终目标的各个小步骤,就会发现实现最终目标没有那么难。
最近读了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发现他开始写小说,并35年如一日坚持写作的经历,与《小逻辑》中展现的观点不谋而合。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结婚早,夫妻俩靠经营一家小店维持生活,整日忙于生计,几乎没有写过字,也没什么野心,每天高兴的事无非是听听音乐,空闲的时候看看书罢了。
突然在29岁的某一天,他动了写小说的念头。
从此,村上春树开始在每天深夜小店打烊之后,一个人坐在厨房的餐桌旁写作,当时他并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也没有写让人感动故事的愿望,只是想用文字建造一个能使自己住起来舒服的空间。
除了天亮前那几个小时,他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这样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
制定计划让选择变简单,这是所有好计划的核心。
规则1:保持简单化原则
建立简单明了的规则,能节省我们坚持目标所需要的毅力。
规则2:创建一个可行的计划
根据明确列出的时间、地点以及方法来实现每一个步骤,能提高我们完成目标的成功率。
规则3:把计划变成习惯
通过在相同的时间完成重复的动作,我们就能养成一些习惯,让我们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还是村上春树,他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说,写小说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是彻彻底底的个人事业。
写长篇小说时,他规定自己每天写10页稿子,每页400字,只要完成数量,即使还想继续写,也照样打住;要是没完成数量,即使那天完全提不起劲来,也要鼓足精神写完。
因为他认为做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是规律性的,不然很难坚持。而写得顺手就拼命多写,写不出来就搁笔不写,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只要像考勤打卡那样,每天在起床后,沏好咖啡,伏案工作四五个小时,基本上不多不少能写10页,一个月就是300页,半年就是1800页,这就已经有村上春树的畅销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的字数了。
分享和反馈俗话说得好,“分享一份快乐,就能获得两份快乐”,无数实验证明,分享能让我们有数倍的收获。
而反馈则能帮助我们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改进之后,才能正确地朝着目标迈进。
村上春树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长篇小说作品历经了多次修改。在小说的初稿完成后,会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小作休整,然后进入第1轮的修改,这是一轮彻头彻尾的改写,会对作品进行相当大程度的调整。
第1轮修改完成后休息一周,进行第2轮修改,也是大刀阔斧的从头改写,只不过更加着眼于细节。
完成后进行第3轮修改,调整小说节奏,让文章松弛有度。
3轮修改完成后,他会给自己放个1~2月的长假,期间会去旅行或集中做一些翻译工作,他在假期中会把作品忘掉,或者说努力忘掉。村上春树称这个阶段是在进行“作品以及大脑的养护”。
休假结束后,将对作品进行第4轮彻底的修改,这时能很容易地发现先前未能察觉的缺点。
改完后就是请他的太太通读稿件,根据太太的意见进行第5轮修改。(题外话:村上老师详细写了将作品先拿给妻子看,而不是编辑或其他人阅读的理由,很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然后是请亲友、编辑等等相关人员阅读,再次修改。
当然在小说在交稿后至出版前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历经数不清次数的修改。
完成目标的7个步骤《小逻辑》中一共提供了7个步骤,它们分别是:
1. 设定目标
2. 制定计划
3. 做出承诺
4. 奖励
5. 分享
6. 反馈
7. 连接纽带
每条步骤都有相应的3条规则,详细的规则内容在《小逻辑》的章节目录中就可以读到。
对于如何灵活地运用这7个步骤,作者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也在书中的最后一个章节,分别以“健身”、“拿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年幼的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经理”、“创造影响”等4个通用目标,举出了范例,展示了每一个步骤该如何应用,以及讲解了如何选择并组合这些步骤对应的规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开《小逻辑》阅读一下。
以《小逻辑》的7个步骤,拆解《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春树的写作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1. 设定目标:写小说
2. 制定计划:在全职写作之前,每天小店打烊后写作数小时;在全职写作之后,每天按时起床,大约写4-5小时,每天完成4000字左右,并养成习惯。
3. 做出承诺:告诉自己每天要写够字数,不多写也不少写。
4. 奖励:完成每天的写作以后,去享受自己喜爱的音乐及跑步;完成每个周期的写作以后,短暂地休假或旅游。
5. 分享:与妻子、亲友、编辑、读者分享。
6. 反馈:请妻子和其他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并修改,反复修改好几轮。
7. 连接纽带:贯彻“写出自己当下最高水准的故事”这一原则,从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在《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中提供的很多观点其实就是来自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常识,然而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行动,以至于碌碌一生。
选择困难症,都是我们的畏难情绪在作祟,将简单的事情贯彻下去,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未来才会无悔自己的选择。
《小逻辑》读后感(八):七个步骤,二十一条简单行为学规则让你的自律不再艰难
台湾演员彭于晏堪称自律的典范。
在拍摄《邪不压正》的时候,导演姜文曾经评价彭于晏是用灵魂指挥肉体。八块腹肌外加人鱼线,让无数妹子舔屏喊老公。
就是这样一位“这样的身体比古希腊雕塑还漂亮”的演员,小时候确实一个胖子。他的演员之路在初期同样不顺,与他同期的阮经天、余文乐大火的时候,彭于晏却陷入了事业的低潮。
由于受到经纪公司合约纠纷的影响,彭于晏一整年都没有拍戏,反而欠下公司五千万台币。换成我们,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彭于晏却迎来了一次人生的转折。
《翻滚吧!阿信》剧组找到了他,希望他出演男主角。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热爱体操的青年成长、蜕变的故事,由于剧中包含大量专业体操动作,所以当时没有人愿意接排。
彭于晏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像这部电影中说的那样“如果你的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他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练习十个小时以上的体操动作。终于凭借这部影片,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角逐。
彭于晏的事业触底反弹。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彭于晏这种自律是出于工作需要,他的职业是个演员。演员这份工作要求他保持这种自律。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多数人都知道读书和写作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巨大作用。
名人每年都读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自媒体大咖们通过写作完成人生的逆袭。在这些活生生例子的影响下,我们也开始读书和写作,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通过读书和写作实现人生价值。
但是在成功人士手里看似简单的两项东西,到我们这里却非常难。于是我们只能感叹,成功也是需要天赋的。
为什么别人自律就能成功,我们的自律就是打鸡血呢?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逻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逻辑本身并不生产知识,逻辑只是提供一套规则和方法,可以让我们组织和运用知识,也就是说知识按照逻辑组织起来才能成为科学,科学如果没有逻辑很容易变成玄学。
自律也是同样道理,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去一点一点的接近目标。打鸡血式的自律不会让你成功,它只会让你不断尝试失败,在重复失败的过程中带给你更多焦虑。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律变得不那么痛苦?
自英国的两位作家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格尔,将自己在行为观察小组中的经验写到了《小逻辑》这本书中。自律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算目标是什么,其过程都是一样的。即目标-计划-行动,可以说这三个大步骤构成了自律的底层逻辑。
小逻辑9.4【英】 欧文?瑟维斯 【英】 罗里?加拉维尔 / 2019 / 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在《小逻辑》中,两位作者又将这个逻辑细分成了七个小步骤,共计二十一条原则。不管从事的什么行业,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有多难。只要遵循这套方法,自律将不再痛苦。
好目标是成功的基础2019年已经过去大半,回想一下在年初时给自己立下的flag完成多少了?
许多人喜欢在年初为自己定下全年目标,以此来达到提升自我价值的目的。比方说通过某科考试、减掉多少斤体重、读完多少本书等等。等到年底的时候才发现,年初制定的目标能够完成一般就算不错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问题并非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目标过多会导致精力分散。
《小逻辑》中的第一个步骤是制定目标,目标并非随便某个目标即可。要想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要遵循这三个原则。选择正确的目标、聚焦单一目标、把目标分解成可控的小步骤。
什么样的目标是正确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扪心自问我们在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是成为作家,那可以将目标定为签约、日更等等。如果目标是成为律师,那可以将目标定为通过司法考试。
总之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最可能提升自身幸福感上。
在选择好目标之后,要给目标定下一个量值和时限。量值和时限有多重要,先回顾一下订立的目标是什么样的。许多人订立的目标都是模糊的、笼统的,比方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里所说的更好的人就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更好的人”量化。
比方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自媒体内容创作者,这个过程需要我磨炼自己的写作功力。关于写作又可以量化为分析多少篇大咖文章、每天更新多少字的内容等等。在此基础上再给自己加上时限,比方说这个礼拜要分析多少标题,分析之后要给每篇文章起最少五个标题等等。
量化和限时是明确目标的最好方法,没有之一。
在确定目标和量化、限时之后还不能开始行动,而是要将目标分解。比方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接下来我要将这个目标继续分解。
分解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内容分解。写作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文章结构、故事节奏、标题、开头、结尾的写法等等,那么我在分解的时候就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学习标题的写法、学习如何设置故事节奏等等。
第二种分解的方法是按照时间分解。比方说我计划一年完成十万字内容更新,一个月要更新八千多字,每天要更新将近三百字等等。
将目标分解,才能清晰的知道每个阶段自己应该完成什么计划。
好计划相当于成功的一半目标已经制定好了,接下来需要一个完成的行动计划。没有计划的自律只能是打鸡血式的奋斗,这种奋斗并不会让我们成功,只会带来焦虑。
所以《小逻辑》在第二个步骤:制定计划中给出了三条原则,即保持简单化原则、创建可行计划、把计划变成习惯。
为什么制定计划的时候要保持简单化原则?我们一直在强调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制定的计划过于复杂,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导致无法按时执行。比方说规定自己每天固定时间内写作,对于成熟作者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新手却很难,因为顺利完成写作的前提是选题。
所以让计划保持简单是为了降低认知难度。
在设定目标过程中,我们已经将大目标细分成许多小目标。创建可行计划就是为了方面我们控制任务进度,我们的信心会随着目标的完成而不断增强。
也许我们意识不到,平时的生活中,习惯性行为占据了日常行为的大多数。而这些习惯性行为并不会占用我们太多的注意力,这给我们的自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如果把计划变成习惯会怎么样?
习惯性行为分成两种,好的习惯性行为与坏的习惯性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留心那些坏的习惯性,瓦解和中断导致坏习惯出现的行为,同时保持那些好的习惯性行为。
行动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原理在明确目标和计划之后,我们终于要开始行动了。在整个自律行为的第三个大框架下,《小逻辑》将其分成五个步骤;承诺机制、奖励机制、分享机制、反馈机制、连接纽带。
第三个步骤是承诺机制。承诺机制对于计划的执行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们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正向的、积极的,而别人的看法通常来自于我们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
所以一旦我们为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最好是将这个目标看做“当下的自己”对“未来的自己”的承诺。同时将这项承诺公之于众,将自己至于大众的监督之下,以此来逼迫自己去暗示执行计划。
看完了第三个步骤,接下来看看第四个步骤;奖励机制。我们都喜欢玩游戏,经常沉浸在游戏带来的体验中无法自拔。这是因为大脑喜欢即时满足,不喜欢延时满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完成阶段目标之后,为自己设置一个小小的奖励。
设置奖励机制除了给自己完成计划的动力以外,还可以帮我们养成习惯。在设置奖励的时候,要注意奖励的方式。比方说如果计划是减肥,那么奖励自己吃巧克力等高热量的食物就不是一个好的奖励。
在《小逻辑》中的行动阶段,第五个步骤是分享机制。分享与前面提到的承诺不一样,我们将自己的计划分享给别人是希望对方能为我们提供帮助。比方说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写作计划告诉朋友们。他们会为你提供一些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这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第六个步骤是反馈机制,在执行计划之前。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这意味着明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如果不能明确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将自己对标那些已经取得成果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成功经验,改正自己的错误信息。
最后一个步骤连接纽带,需要将前面六个步骤练习起来。而连接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刻意练习。比方说关于写作,我们前面将其分解成为标题写法、故事节奏、开头写法等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重复,模仿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方式。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给自己留够充足的时间来反思。将每次试错都堪称一次宝贵的经历,试着从这个错误中找到原因,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才会重复犯错。
到此为止,科学自律的全部六个步骤已经讲完了。奋斗也是讲方法的,掌握自律的根本逻辑才能彻底的告别打鸡血式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