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芋秀:走过塘房
弹指间,走过塘房30年。
塘房上住着老公的全家人,是老公的老家。每年每月每日的每一天,风雨无阻,我和老公都相约着回家看父母。30年里,我和老公送走了公公、婆婆、大哥和二姐。
塘房位于老厂乡政府的正北面的小山包上,四周是塘房村民的山地,按时节种植着烤烟和玉米。连接南北东西的一条公路从村子中央穿越,汉彝群居。
塘房以种植烤烟生产为主,每年收入最低时4万元。目前,塘房村民比车、比房,争先恐后比经济收入。
年轻的一代媳妇,超越了60、70年代的妇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是他们的口头禅,也是随性子这样去做。这不,随着车子的驶入,她们的心也在萌动。莲芬,“男人会的,我们也要会,我们今年也报名学车去吧”,这是直肠子美琼说的。家有老小,而不甘于落后,是塘房上年轻媳妇的思想。
随着老厂乡的乡村规模建设,占地用款的补助,使得塘房的村民得到了实惠,至此,大哥家购买了小车,方便了自己。但,矛盾也由此而产生。年轻人忙中偷闲,而老人看不怪,是常有的事。这不,为了小小一件事,夫妻闹,老人操心,外人看热闹。但,塘房村民之间是团结的,“互帮互助”是他们一贯坚持的原则。
而,烤烟是塘房村民最大的经济来源,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育苗直到栽种、管理,烘烤、销售等,那时,是塘房村民最忙的时节。但,看到胜利果实来临时,她们会心地笑了。闲谈时,会比较谁家收入高,以此来激励自己来年赶超。庄稼还有玉米的生产,它的经济价值低于烤烟,因此,玉米一般用于喂养牲畜,如牛、猪和鸡。平时的收入就靠猪、鸡的出售而补贴家用,每头猪,销价3200元,鸡每只120元,一个月的收入为3320元。
曾几何时,与一位松克村的村民闲聊,他说现在“农村生活比城里好过多了,钱来得容易,比单位上领工资还高,一个月卖菜收入达到了7000多呢”。说这话时,他很自豪。
试想,如果,塘房村也学习平甸乡的松克村和新化白达莫村,在烟后种植起蔬菜,日子不也是越过越舒心吗?
记得30年前,我与老公相识,与塘房村结缘,走过、路过、看过,生活过,那时的村庄是一幢幢相连的土掌房,独立的,陈旧的,每户旁边有一所建盖独特的房屋,那是用于烤烟的烤房,高高的,大哥家还保留着。当时,烤烟的年收入最多2万元有余,从来,没有突破过3万元。夜晚时分,点着水油灯,落座在火塘边,等待深夜来临,远处不时传来犬叫声。公路和村庄路面都是泥土。遇到雨天,出行艰难。没有电灯,唯有手电筒。好在当时有个供销社,满足了需求。几年后又在公路上方,开设了小超市,公路有所硬化。
于今,随着岁月的蹉跎与洗礼,容颜在变化着,以往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随梦境的变化而变迁。
这不,在老厂乡政府实施“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前提下,塘房村面貌换然一新,先前怨天尤人的村民,在看到一排排新居落成后,喜笑颜开,喜迁新居。
同时,在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塘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林也感慨万分的说,“政策好了,我想自己生活困难,怕住不起新房了是,现在政府盖给了,解决了问题,感谢党、感谢政府”。目前,我已拿到钥匙,准备年前入住了。
看一桩桩的喜事上演着,塘房村的男男女女张罗着,一个四川少妇不远千里,也随一个在外打工多年的塘房村男子入驻。她说:“自己非常喜欢农村人的朴实,空气又新鲜,吃的菜也无污染,此次,回来就是想把新家装修好了,再出去,继续在外打拼几年后回来”。二婶,你也经常回来呢嘛,看来,你也是喜欢农村气息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村出生的。
再看,老厂大桥的修建,连接着南北东西村民小组,也为塘房村民的出行和发展打通了便道。
30年过去了,塘房村随着“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实施,而变得越来越美。看,目前,又在进行着乡村公路的整治、修缮、扩建,俗话说“村要富看路,只有道路通畅,才能引进技术和推销产品”。
也许,未来的几年后,塘房村民也能象新化白达莫村民和松克村的村民一样一地多用,发展烤烟和蔬菜产业,狠抓经济收入。那时,大哥家也许又变样了。
猜你喜欢:
贾平凹:进山东
任真:父亲的“树”
【经典品读】《老子·第五十八章》
【No.1002】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