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磨炼才有成长”: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骗了多少家长
01这两天偶然看到一个视频,视频内容很好笑,却又有些令人心酸。
“爸爸,你有一点点缺点,知道是什么吗?”
“是什么?”
“就是有些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这是一个缺点。”
视频中的小女孩非常郑重其事地向爸爸提出她的诉求:“爸爸,你能改掉吗?”
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心说:好可爱的小姑娘。
面对这么可爱的女儿如此温暖的请求,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忍心拒绝吧?
谁想爸爸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我的心“扑通”一下,漏跳了一拍。
“不能!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以后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听到爸爸的回答,我第一反应是:这什么狗屁逻辑?
后来看到视频下方的观众评论,我才终于明白,原来这居然就是很多人推崇的所谓“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本身并没有错,通过挫折教育,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磨砺孩子的意志,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但是,视频中爸爸的行为根本不叫“挫折教育”,而是在剥夺孩子享受快乐的权利。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大包大揽替孩子解决,而是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而不是“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是在孩子高兴、快乐的时候故意打断他们,禁止他们享受愉悦的心情!
那不叫磨砺心志,那叫折磨!
而现实中,居然有不少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故意不让孩子开心。仿佛开心、快乐,释放积极正面的情绪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一般。
02突然想起我的大学同学小冯,她从来不会放声大笑。
平时大家在一起互相开玩笑,所有人都笑的前俯后仰,只有小冯一个人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别人笑的肚子都疼,连眼泪都笑出来了,可小冯就是不笑。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小冯太内向,毕竟身为一个女孩子,矜持一些也不是不能理解。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病”,一种名为“不会开心”的病。
小冯从小跟着姥姥一起长大,而姥姥深受封建思想荼毒,不允许小冯笑出声。
只要小冯笑的稍微放肆一些,就会被姥姥扇巴掌,被骂“贱婢”、“风流”。
就这样,在姥姥的“教育”下,小冯渐渐失去了笑的能力,甚至连享受快乐也做不到,甚至只要心情好一些都会有负罪感。
这位姥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开心有一种强烈的匮乏感。
很多老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自由、快乐上极度匮乏。所以,他们会不自觉地想要剥夺后辈自由、快乐的权利。
把那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只有愁眉苦脸,才是在认真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允许孩子快乐的原因:
我自己不快乐,所以不快乐才是对的。
有的父母,自己童年时得到的呵护很少。
有孩子后,也不愿拥抱、亲吻他们,导致孩子不快乐。
有的父母,自己不被允许大声表达、大胆行动。
有孩子后,也做出诸多限制,不许这不许那,导致孩子不快乐。
03很多家长眼中“不必要的快乐”,对孩子来说却是滋养生命力最好的能量。
并且多数时候,孩子要的快乐,都是这么简单。
有时,是一块蛋糕、一颗奶糖。
有时,是一个亲吻、一个拥抱。
有时,是一句赞美。
但是,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开心这一点上,都出奇的吝啬。
甚至,有的家长还不停跟孩子的需求“较劲”。孩子要什么,偏不给他什么;孩子想往东,偏让他往西。
关键是,家长这样做,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
这没什么不对啊,人生怎么可能事事如意呢?不能被满足才是正常的啊,不能老是让孩子开心啊,老是开心,才是有问题的。
于是,在经历我们频频打断孩子的快乐,总是不让他玩玩具,总是不让他放松,不让他大笑,当他去做自己开心的事情,我们却屡屡阻止后,孩子就逐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以后,他再遇到快乐,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所以,他主动掐断这种积极的感受,回归到一种平淡,甚至痛苦的状态。
让孩子永远停留在痛苦中,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啊!
04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外国宝宝闻脚丫的视频。
在宝宝成功“啃”到自己的脚丫后,那一刻拥有的幸福感,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很感激视频中的家长,他们没有阻止宝宝“奇怪”的行为,更没有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个动作而教训宝宝。
相反,他们录下这个时刻,还当作珍贵的纪念。
宝宝多厉害呀!毕竟,大人想啃还啃不到呢!
最后,再回到文章开头那个小姑娘身上。
被爸爸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之后,小姑娘既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撒泼耍赖,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说服爸爸:
“那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病啊,会变老的。”
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成年人为什么不明白呢?
事实上,父母让孩子享受自己的快乐,自己也会被这份真实的快乐感染和反哺。我们童年时不被允许的,跟着孩子重新长大一次,体验纯粹的快乐,未免不是一次新生啊。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