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花落花开》(Séraphine):她看到了生命的美

发布时间:2019-08-24 23:29:01

  在2008年,法国国内电影从声誉上看,最大赢家当属《花落花开》,作为讲述法国画家萨贺芬曲折人生的传记电影,它也在2009年法国恺撒电影节上摘得多项大奖。这是一部平实中带着传奇的电影,对于一个艺术家,传记片常常容易让传主的人生显得如同艺术品般传奇而感性,然而,这部萨贺芬的传记却让一个画家的人生显得那么平平淡淡,同时又由于她的执着、偏执和信仰显得与众不同。

电影中,萨贺芬的出场显得卑微,甚至有些猥琐,这个女人并没有什么艺术家家世背景,她是一个清洁工,靠打扫卫生,作些短工赚钱。开场,只见她趁着没人在他人果园里面偷吃些果子,在厨房工作时趁着洗内脏时偷些血到器皿中,更诡异的是跑到教堂先是显出虔诚状,接着马上就把圣像前的酒偷些带走,何况从外形上她身材臃肿,长相平平,实在很难让人把她与艺术家联系起来,看上去就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生活艰难的小市民。当我以为她偷些东西只是为了解解馋,开开荤时,在她躲过房东的催房租的吼叫之后,她进入自己的房间,也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用偷来的东西配置了自己独特的颜料,唱着歌儿,她愉悦的画画,那一刻,她仿佛忘记了现实的艰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萨贺芬的时代,阶层界限还很分明,当时也没有互联网,没有博客,所以,哪怕萨贺芬有绘画的爱好,那也很可能只是她的一个爱好而已,一个自我愉悦的手段,很难有向大众展示的机会。所以,对于她这个阶层的人,要想扬名,需要一种纽带,需要一个推手,也就是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的“伯乐”。这个人最终出现了,一个居住在法国的德国收藏家伍德先生无意发现了萨贺芬一张被他人看作是“画的不像”的画,从此,萨贺芬的人生和伍德先生交织在一起,一段悲喜交加的故事从此开始。片中,伍德先生显得热心艺术,同时为人谦和而善良,当萨贺芬只是将绘画当作兴趣时,伍德先生鼓励她多练习,促使她不断进步。而萨贺芬对伍德先生的感情是复杂的,她感激这个改变她人生的男人,对这个男人心怀好感,当误认为伍德先生的亲人是他情人时,甚至有些吃醋。同时,一方面是萨贺芬身上依然带着抹不去的一丝自卑,一方面也是伍德先生在她心中的地位过高,她又认为自己是卑微的,是无法与伍德先生相配的。两人交织着微妙的关系,伍德先生是她的伙伴、师长、经纪人,萨贺芬对伍德先生寄托了太多东西,神与伍德先生几乎就是她的人生希望。

然而,故事的悲剧性正是在这里,萨贺芬眼中的伍德先生是高贵的,是无所不能的,现实却是伍德先生也无法抗拒大时代的洪流。当萨贺芬与伍德先生初识,并开始自己技艺的第一次飞跃时,一战爆发,身为德国人的伍德显然无法再在法国立足,他只能留下萨贺芬,继续在战火纷飞中艰难的绘画。战后的一段时光无疑是萨贺芬和伍德间最美好的日子,回到法国的伍德,将当时已经贫苦无比的萨贺芬逐步带入艺术圈子,萨贺芬的生活也渐渐富足,然而,当她不顾身体,玩命儿绘画,准备自己盛大的巴黎画展时,时代的洪流再次给她开了沉重的玩笑,经济危机袭来,惊惶失措的人们显然无心艺术。萨贺芬之疯显得突然,又有些征兆,她一直带着特别的信仰,相信有个神在引导她。在我看来,她心中的神也是自我的投影,生活艰难,感到自卑的她,需要一个对象与她对话,给她鼓励,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让她在绘画领域获得了自信和激情,所以,她一直告诉神,告诉自己,她的人生将要改变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画展即将开始,她疯狂的绘画,投入一切,得到的却是画展无法如期举行的灾难性消息,她的期待落空了,她选择了疯狂,孤独的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同样痛苦的是她的知音伍德先生,他无力抗拒经济危机下的时代力量,对于萨贺芬的疯,他带着内疚和同情,于是,他之后一直在告诉世人,有这样一个画家,她叫萨贺芬,她长期出于艰难的生活中,但是她依然热爱生活,用画笔向人们描述一个花落花开的美丽世界。最伤感的是,由于怕刺激萨贺芬,在她成名后,伍德甚至不能告诉她这样的消息。

我喜欢电影的结尾,年迈的萨贺芬抬着椅子走过草地,坐在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享受宁静的生活。看完本片,我不会对萨贺芬生出天才的感觉,却更感觉她的可亲和精神感召力,这是一个执着的女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能地位多么卑微,她依然坚持去发现生命中的美,用画笔让自己沉浸在美好的世界中,她疯了,却成就了艺术史上别样的一段传奇,告诉我们,感受生命中的美,跟你的财产与地位真的无关。


《花落花开》(Séraphine):她看到了生命的美 作者:思考的猫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