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上帝之城》影评

发布时间:2023-10-30 12:03:34

   《上帝之城》影评

原来以为,上帝之城会是一个纯教育片,如之前接触过的《放牛班的春天》一般,原本是一群闹腾的,不听话的,只会随着自己的性格干坏事的孩子们,在遇到某位老师,在与她的接触与教导,通过很多事情的积累。终于,孩子们被打动了,他们也终于懂得了如何去关爱他人,去追寻他们春天般的童年生活。在老师走时,那从层层教师窗户口“飞”出的纸飞机就是最好的证明,让人很温馨,也很受教育,很有启发,似乎心灵的某处受到了牵动。可坚持着把《上帝之城》看完,才明白,所谓的“上帝之城”,其实是一个无主之城,是一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这里罪恶从生,暴力盛行,可以说这样一个“上帝之城”,它是一个魔鬼看到了也会叹息着转身离开的地方。

在上帝之城里,是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的,或许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一群六七岁的小孩子,按理来说是应该天真烂漫地玩耍,成长的。可他们在过小的年龄就承担起了血腥,死亡。他们在踢球之余,还为踩过界的大哥哥们放风跑腿,在警察来的时候,为同一社区的人们不分黑白地打着掩护。然后愉快的疯抢着“少年三侠”获取的战利品。小霸王就是那样成长起来的一个人。他童年时叫“小豆子”。在他还叫小豆子的时候,就已显现了远远超越他本身年龄的计谋野心与狂野。他无限地渴望拥有枪。于是出了那样一个点子,在“少年三侠”抢劫完了之后,竟然拿起枪杀了旅馆的所有人。杀人的时候,尚年幼的他竟然是微笑着的!我在惊叹着这个人,杀死别人,看到满场的血腥和人们死时最后的那一声惨叫。他的内心,竟然是愉悦的,他在享受着别人的死亡,我能不禁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变态”,可随后仔细一想,也许这个词还不能足够去形容这样一个人。

似乎上帝之城的人都是这样,在小霸王统治着上帝之城时,大胆放肆地再小霸王的管辖范围内抢劫面包店后。他们成熟、稳重。如大人般有模有样地谈论着小霸王“成名”的过程,他们的神情让我惊叹。那不是一个还处在童年的他们应该有的摸样。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面,当小霸王逮着他,问他“自己选择是让你的手红还是脚红?”两个孩子都伸出了手,可小霸王却打穿了他们的脚。人在极度悲伤或者痛苦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喊“妈妈”。这个意识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可这个在上帝之城成长起来的孩子却只是望着小霸王这群人痛苦地撕心裂肺地哭了。他们只是哭了而已,没有叫喊,没有呼天抢地,只是哭了而已,是他还没有痛苦到极致,还是他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内心已经足够强大了。

不禁想起了我们曾经一度讨论过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只是人后天接触到的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上帝之城”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一个偏僻的贫民窟,这里是被政府遗忘的角落。这里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把枪,是巴西小流氓的天堂。这里也是被上帝遗忘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许是潜移默化的,也或许吸毒、杀人。这才是上帝之城的正常人。他们只有变成这样,才能“正常”,也才能“正常”地长大。

如果你够仔细,或许可以发现有那么一个人,其实跟这样一个大背景有些格格不入,那就是帅雷德,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此人定是英俊潇洒,英雄人物,一怒为红颜的那种英雄。它代表着上帝之城为数不多的正义力量。他是个老实人,而不同的是,他是个有胆识,有血性的老实人。他是个真正有勇气反抗小霸王势力的人。这种人,平日里默默无闻,但一旦被惹怒,便会爆发出可怕的力量,所以,他最终成为了上帝之城暴动的导火索。起因是小霸王看上了他的马子,在横刀夺爱遭遇挫折之后,小霸王残忍地杀了他的全家,这埋下了帅雷德心中仇恨的种子,于是帅雷德就横心成为一名流氓,加入了对抗小霸王的红头那边,很显然他是有能力的,他依靠自己在军队磨练的出色身手,将红头的势力带得一天天壮大,最终形成了可以对抗小霸王的势力。虽他最终死于内鬼之手,但这也是为他传奇性的一生更增添了壮烈的一笔而已。他是一个英雄!有血性的英雄,亦是个有人性的英雄!

帅雷德也应算是个犯了罪的英雄人物,在“上帝之城”里还有这样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他就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和描述者,那个一直期望成为一名摄影者的少年——火箭。他也是“上帝之城”惟一一个没有犯罪的人吧,曾经,他也受上帝之城的那些“变态”的影响,他也曾经对自己菲薄的薪水和过长的工作时间不满,他也曾怀揣一把手枪,企图去打劫,但似乎,上帝偶尔也有来过,眷顾了他,每一次,他都没有下手,于是,他认定自己不是那块料。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他的玩伴KID,他们的生活理想不同,KID的理想就是成为上帝之城的老大,而火箭只是想成为一名摄影记者。KID在为理想努力的时候,火箭一也一样,只不过火箭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并没有KID那么顺利,他总是遭遇困难,总是遇到冷眼,最后,倒是KID帮助了他。KID让火箭给他照相,当时KID认为它的对手红毛的照片上了报纸可自己的没有,心中颇为不爽:怎么能这么输给了对手呢?(其实,稍微动脑筋,也许就可以明白,那只不过是个“饵”,可KID如白痴似的不明白)最后KID死了,但他却成就了火箭的事业,也是他的梦想——没有摄影记者敢去上帝之城拍照,只有火箭敢去,因为他从小生长在上帝之城。火箭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摄影师,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他成为了整个影片。抑或是整个上帝之城真正意义上最成功的人。终归,给这个充满黑暗、暴力和杀戮的上帝之城增添了一笔亮色。

影片最终又回到了开场的场面。起点,既是终点。终点,又变为了起点。上帝之城一直在筛选着时代的“弄潮儿”,也许这在起点的终点,它又在筛选到新的“弄潮儿”呢。上帝之城过了20年,仍旧还是那座上帝之城,依旧被肮脏环绕,依旧被黑暗笼罩,依旧被无望诠释,也,依旧被上帝遗忘……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