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别让我走》影评

发布时间:2023-10-18 23:28:31

   《别让我走》影评

我想,多半是因为电影充满浪漫英伦风的海报吸引了Ray,让她在众多的碟片当中选中了这张。难得的一个周末,吹着空调、吃完自煎的牛扒、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看上一部纯美浪漫的爱情电影,即便是感动地流泪,也不失惬意。

然而,我只能说,电影是好电影,画面唯美、场景细腻,但整部电影绝不浪漫,并且,片中弥漫着的压抑,让你想哭都哭不出来。这部根据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想要表达的不是卿卿我我的男女爱情,而是通过一个虚拟又现实的假设,对人性、对伦理发出拷问。

海尔森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这里的孩子们起居规律,每天读书、画画、唱歌、踢球、游戏、打闹……,“尽责”的监护人还会监督他们的生活,不准挑食、不许抽烟、不许逾越海尔森的禁区……出资人还会定期选拔他们当中的优秀画作,拿往画廊展出。

与世隔绝的孩子们,接触不到海尔森以外的人,也没有人向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在这样的小天地里,他们生活也怡然自得,直到有一天,他们新来的监护人露丝小姐,声泪俱下地将真相告诉他们,原来,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会像其他外面的孩子一样,将来拥有演员、教师等社会角色,而他们,根本就没有未来,他们是“克隆人”,他们生而注定成为“器官捐献者”。

我们该来怎样评价露丝?她的良知让她不愿泯灭自己的人性,在讲出真相、挑战体制的同时,她也受到了体制的惩罚,由微弱的发声迅速沦为无声;而她所讲述的真相,在这样的体制下,根本无力改变什么,却击碎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和美丽的梦想。但让人高兴的是,起码,她还抱有人类基本的伦理底线,将这些孩子们视为“人”,而非那些泯灭人性的“人”眼中的“生物”。

“生物”这个词,本是一个中性的词汇,人类也是“生物”中的一种,而一旦被作为并列而不是包括“人”的词汇定义的时候,听起来则让人恐惧不安。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有些人生而富庶、有些人生而贫穷;有些人生而健康、有些人生而残疾;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些人碌碌无为……这些不公平并非人们刻意而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幸的人、落魄的人、疾苦的人,遭遇挫折,最多感叹造物弄人而已,起码,都能够决定自己生命的权利,而这些“克隆人”没有,他们出生就被赋予了“器官捐献者”的使命,到了成年,就会进入排队序列,等待被推倒冰冷的手术台,一次、两次地取出“受捐人”所需要的器官,直到死亡。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发生在国内的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件,如2009年贵州一流浪汉死亡,发现身体被掏空,被疑用作器官移植;2009年2月有媒体报道,17名日本人在中国通过旅游方式接受了器官移植(中国的器官买卖费用低、管理不严)……

影片主人公凯西和汤米是两个相爱的“克隆人”,当他们听说如果两人真心相爱了,可以向画廊主人申请延迟捐献,并推理出画廊主人将通过他们的画作窥探他们的灵魂,来判断是否真正相爱。影片的结尾,求生欲望强烈的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找到了画廊主人的的家,经过一番热切的陈述,讲明来意,画廊的主人、当年海尔森的校长,面无表情地告诉他们,根本不存在延迟捐献的可能,而且,他们开设画廊不是为了窥探这些克隆人的灵魂,而是为了看看他们有没有灵魂。

这样的话彻底粉碎了汤米求生的欲望,经过一番撕心裂肺的呐喊,汤米绝望了,最终,在冰冷的手术台上,静静地闭上了眼睛,随后,凯西的大限也如期到来……

那盒汤米送给凯西的卡带上,有凯西最喜欢听的歌,Neverletmego,歌声中充满了哀求和无奈,对于歌曲本身以及普通人来说,这仅仅只是内心哀怨的诉说,然而,对于这群“克隆人”而言,则是生命无助的呐喊!

我只希望,这仅仅只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而不要成为让生命绝望的预言。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