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影评
青春期影评
我不太明白对这部电影的恶评为何如此之多,如果说这部电影过于造作,还有些道理,为何如此多的人批评这部电影的理由都是“对90后的污蔑”。我是80后,我虽然也不相信90后的生活大都像小雨和小菲那样,但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是在污蔑90后,恰恰相反这部电影高举90超乎80、70后的高贵品质----独立的人格和敢于叛逆的精神。而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并非是对90后生活的描写,这也绝非这部电影的主要意图。这部电影的主旨和精彩之处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近日来读朱学勤《风声、雨声、读书声》,颇多感慨。中国政治文化缺乏终极关怀,造成中国知识分子总是走参政模式的道路,体制外的力量太弱了。看完《青春期》后,我脑海中时常出现两个短语,“这无知的世界”,“谁来救赎”?是创造这一世界的60、70后?是努力奋斗、去适应这一世界的80后?恐怕都不是,无论60、70、80都不具备90那种与旧制度彻底决裂的决心,不具备坚持体制外斗争的勇气。于是,在《青春期》中,当小雨遭到强暴时,努力适应现行环境的80后选择了离开,历史经验丰富的60后选择了沉默,却恰恰是被认为最不懂社会责任的90后,在人性良知的天然引导下勇敢的站出来,引领着反抗邪恶的斗争。但是体制外力量终究是薄弱的,最终仍需体制内力量的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在90后勇敢反抗的感召下,80后和60后参与进来,最终在国家力量----警察的帮助下制服了匪徒。
在《青春期》之前,90后早已被贴上各种不堪的标签,《青春期》只是把别人贴出标签亮出来而已,不宜把这种标签简单理解为整个90后群体的形象,它只是当代人对90后的影响而已,至于是不是真实,恐怕只有真正的90后冷暖自知了。一部微电影,在表达深刻社会批判的同时,很难也无必要去展现90后的全貌,只需展现90后备受争议的标签。对这一点《青春期》做的已经很充分了。虽则表现得尺度稍大,但也不能简单说这是污蔑吧。男主角SY,女主角放纵,这不过是小节,是什么大罪?何以让众多“道德楷模”们口诛笔伐,骂声不绝?而造成男女主角这种生存状态的是谁?是社会,是我们组成的社会!
从漫天的谩骂声中,我听不到任何反省的声音。这再次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是缺乏自省精神的,我所指的是现代中华民族,而非祖先。谁没学过“吾日三省乎吾身”的古老格言。可那却早已沦为文物,沦为古老的道德传说。而今,我们更多指责90后不负责任,却对自己虚伪、懦弱、明哲保身、放弃理想种种劣根视而不见。没有看到影评中有父母感慨自己责任的缺失,没有看到有老师忏悔自己教育的失败,没有人为男女主角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喝彩,更没有人在他们独立的人格和抗争的勇气面前自惭。难道我们做的比他们好么?
《青春期》里将90后和前辈们做了鲜明的对比,即便人们心目中最不堪的90后,也有最真诚的感情和最对美好生活最可贵的追求,也有批判甚至背叛这个无知世界的勇气,而规规矩矩、貌似温柔敦厚的80、70们往往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