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玫瑰人生》:花瓣与刺儿

发布时间:2022-09-13 19:37:41

  《灰姑娘》的故事注定只是儿童临睡前的童话,《奥德赛》的故事注定只是人们心慕向往的传奇,《哈姆雷特》的故事注定只是思想者内心深处的一场戏剧,而我们的故事注定也只是呈现出不同曲线的命运,但这命运曲线的作用力恰恰就是由童话,传奇与戏剧组成的。
―――韩兮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人生呢?是艺术完全占据了某个人的生命,还是某人的生命以一种艺术形态在延续直至终结呢?

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答案,当看完《玫瑰人生》,面对影片中伊迪丝•碧雅芙那命运多舛的一生时,笔者恐怕除了唏嘘以外竟然陷入了一种空白之中,难道这就是艺术人生?还是艺术人生向来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传记片是西方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其中艺术人物的传记更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主要源于西方人对人本主义的关怀以及独特人格的激赏。但事实上,传记片的拍摄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工作,每一个人物的一生或者是丰富多彩的或者是命运多舛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表现漫长的人生本身便是一个难题,首先便要涉及到传记人物各个方面的取舍,是对其业绩的展现还是还原其作为凡人的普通,其次是对事件的取舍,最后还要讲究影片的布局以及线索等等。好在自从《公民凯恩》之后,西方电影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才让我们从电影上认识了许多西方人物。

影片《玫瑰人生》在讲述碧雅芙一生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别出一格的,尤其是在影片的布局上,令观众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时空的跳跃性,似乎混乱而复杂。在影片前半部分中,即1959年作为一个分界线,两条线索分别进行着,1959年后碧雅芙的养病过程,当然只是蜻蜓点水,形成了引子,直接引出碧雅芙从幼年到1959年的经历。两条时空线索虽然纠缠在一起,但观众看起来并没有任何阻碍,显得十分地清晰。但到了影片后半部,时空开始在病痛中的碧雅芙与成名后的碧雅芙之间肆意地跳跃,这便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碧雅芙的成长到成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从被父母抛弃被迫生活在妓院中到随父亲进入马戏团,再到街头卖唱被夜总会老板挖掘,直至最后成名然后风靡美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影片的前半部重点讲述的便是碧雅芙的事业与成长路线。虽然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事实上人物性格却较为单薄,一些情感(主要是指亲情)大多是点到即止,没有形成一种凝聚力。我们此时与其说是看一部电影,更象是一部讲述人物历史的纪录片。但值得注意地是,虽然碧雅芙的情感没有直接体显,但里面所涉及到的这些情绪都为下面的内容做出铺垫。

影片后段主要讲述了碧雅芙一段刻骨的爱情,与拳手迈克尔的心心相印以及由于自己的执着所造成的悲剧,甚至由于这场悲剧而陷入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自我毁灭之中。而此时所对应的1959年后的碧雅芙则处于一种情绪的操控中。所以,很显然,故事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情绪的带动,从碧雅芙唱歌的社会性到其情感的个人性。

导演将碧雅芙的社会性与个体性分别讲述对于观众来说更会了解人物的全貌,但时空的跳跃却不可避免地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混乱。好在当爱情最终毁灭了碧雅芙之后,事业与情感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影片海边的一段采访是极其重要的,三个“LOVE”的述说表明了碧雅芙真正的内在心理。碧雅芙的一生是孤独的,她事实上是完全缺失父母的,生母弃她而去,妓女待她虽然很好,但却被父亲硬生生地拆散了,而父亲却绝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只想从女儿的身上榨取钱财,而音乐厅的老板虽然如父亲一样,但却死于非命,甚至连累到了碧雅芙。一个缺失了爱的人,其内心是何其孤独,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在她的爱情中,对拳手的迷恋以及任性,这是一种亲情转为爱情的寻爱的渴望,我们也不难理解,她对自己孩子的遗弃却来自于两位母亲的作为重复。

爱的缺失造成了内心的孤独,同时也会令人产生一种自卑感,碧雅芙的天赋为她赢来了自信与自尊,她将唱歌当成生命,甚至高于生命的原因正是由于唱歌可以弥补心中本来应该属于爱的那份空白。

影片结尾,碧雅芙倒在麦克风前与其卧床临终前对爱的怀念平行演绎着,于是,我们看到了碧雅芙艺术的人生如玫瑰一样美丽,而人生的艺术却如针刺儿一样痛楚无奈!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