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明星档案

明星档案:张艺谋

发布时间:2019-08-31 04:33:17

张艺谋:我不干孤芳自赏的事
 [前言]年度人物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
2008年,张艺谋没有电影问世,但他一生中最磅礴、绚烂的作品像一个旖旎的梦在“鸟巢”里升腾而起。当29个“大脚印”从永定门奔向“鸟巢”,当喧天缶阵的上空“有朋自远方来”的呼喝直冲霄汉,当稚嫩的童音吟唱出《歌唱祖国》的旋律,之前所有的期待、梦想甚至质疑都幻化成国人兴奋、热忱的目光。“鸟巢”中央,那一幅晶莹剔透的画卷慢慢展开,整个世界为之屏声静气。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近年来在树立国家形象上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
张艺谋说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过去的三十年里,在每一次时代转折的关口和社会发展浪潮的变迁中,他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予以坚持。即使,他的选择有时会面临许多非议甚至否定,他也从不因此遵从世俗亦步亦趋。勤奋、坚持、求变——促就他成为这个时代无法忽略的坐标。
于张艺谋的未来,外界一直有不少猜测。在本期稿件截稿时,他参与2009建国60周年大典创意和《京陵十三钗》开机的消息同时传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延续,他的大局观和均衡感在这种延续中又会把他带到哪里,这是今后5年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安人。
1978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广西电影制片厂。
2006年4月就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电影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获得包括柏林、威尼斯、戛纳在内的各种国际电影节大奖。
2001年作品《英雄》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
[对话]
《综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你自己最满意的部分有哪些?()
张艺谋:我老说“3-3制”——全世界再好的艺术作品,也是1/3的部分精彩,1/3保证达标不跌份,另外1/3还可能出垃圾。整体来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成功的,因为谁都不能保证每一件活儿都好。你看开幕式的整套表演和仪式里,其实亮点也就是那几个。有这几个最重要的创意,也就可以了。所以你要问我个人最满意的部分,其实就是大家都满意的部分,也就是那些最精彩的1/3。
《综艺》:开幕式播出后,央视与BOB的转播受到一些观众的批评,尤其是对比美国NBC之后播出的版本,对此你怎么看?
张艺谋:其实在开幕式之前,我作为总导演就跟BOB和NBC两大转播系统做了广泛的沟通。他们对我是很尊重的。私底下奥组委的人告诉我,他们转播系统的人从来没有这样挺过一个导演。
开幕式那天我在现场,当时实在是太紧张了根本顾不上看转播。我印象深刻的是表演到差不多一半时,听到一个工作人员反映说转播的解说词太多了,把音乐都盖住了。这是我在整个现场得到的惟一一个信息。开幕式结束后,我马上又要准备闭幕式,之间又听到了一些大家对于转播的议论。差不多结束后的三四天,我才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把转播看了,NBC的转播当然看得还要更晚。
在这里我不想去评价我们的转播,因为实况转播的难度确实很大,大家工作也都很辛苦,我也体谅大家。对于两个版本的差别,我觉得有职业方向上的原因。BOB负责开幕式转播的那个团队的专长是田径转播。在整个奥运赛事中,田径是最重要的,这组导演也是很多年前就被国际奥委会看中的,这次比赛他们继续转播。转播开幕式的当天他们大量的机位和设施还都要为第二天的赛事做准备,毕竟大量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所以他们有一部分精力也放在了那边。而NBC那边的班底原本就是做综艺节目的,他们以前也做过艾美奖等活动的转播,可以说是专门干这个的,我觉得他们的经验很丰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NBC播出的开幕式是录播,比现场晚了12个小时,有了剪辑加工的时间,他们在现场大概还有10台机器在拍摄素材,因此最后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综艺》:投身北京奥运的3年,对于电影导演来说不是个短暂的时间。下次如果还有执导这种大型活动的机会,你还愿不愿意做?
张艺谋:首先,以后很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活动了。北京奥运会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也就这一次。比如巴黎是现代奥运会的发源地之一,顾拜旦就是法国人,但巴黎都已经70多年没有承办奥运了。我们又有谁敢说30年后中国会再办一届奥运会?我觉得不会,这很难。要知道历史上奥运会在亚洲一共就只办过3次,而且当时日本东京和韩国汉城举办时,因为电视转播的问题,还要求他们在白天搞开幕式。所以,我觉得中国再办奥运的机会很小,但是如果还有其他的一些大型活动,假如活动本身对我有吸引力,假如我的时间也允许,那么我还是会愿意尝试的。
《综艺》:能不能说说你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张艺谋:喧嚣已经过去,现在我要做的是尽可能使自己安静下来,准备接下来的电影。其实刚才来之前我还在弄剧本,我现在手上有三、四个本子,都是奥运以前就开始准备的。原来我还有幻想,想边做奥运边做剧本,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所以就只有搁下了。现在我把很多精力放到了剧本上,具体的题材还不能透露,但我这次想把剧本搞好,希望能在明年把这个电影做出来。
《综艺》:三年来奥运工作期间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你的电影吗?
张艺谋:我觉得影响是很大的。首先是眼界更开阔了,结识的朋友也更多了。这种大型活动对做电影也有帮助,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融入一场表演里,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我肯定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美学影响。另外,制作了奥运会开幕式这样规模的活动以后,未来再做多大的电影都会觉得是小制作了。我们开闭幕式的演职人员加起来得有几万人,而我们拍电影,像我以前拍《英雄》那样的片子,当时动用的群众演员也不过只有一千多人。因此做过奥运会以后创作的胆气肯定更壮了,人更淡定了,看问题也能更客观了。另一方面,可能也会有很多观众会因为奥运会而对我接下来的电影更感兴趣吧。
《综艺》:刚才你谈到了奥运会的大场面,你前几年的电影在场面呈现上也是比较突出的,那么你接下来的电影是否还会选择这样大场面、大规模的项目?
张艺谋:那不一定,我想也不一定必须要有大场面才是好电影。对我以前的大制作外界一直有诸多批评,但我认为对中国的大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大场面也不能一概都认为是垃圾,还是要看电影本身如何。我下一部电影也许不会是古装动作片,但这样的片子我以后肯定还会再拍。就我个人而言,现在选择项目不会太注重有没有大场面,而是会看剧本的人物、故事和情感到底好不好。比如最近的《海角七号》,我就觉得很好。前半段略有点散,我觉得这个这是导演控制的问题,但后面感觉很好,我觉得这个导演也挺不简单。为什么我们没想到呢,我们有那么多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这是审查肯定能通过的片子。前两天我看还有媒体在号召我们学习这个片子,其实我们早已学习在先了。
《综艺》: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你在奥运后会拍摄哪种类型的电影,是会重新回归你早期电影的风格,还是会延续《英雄》以来的商业路线?
张艺谋:应该说是两者都有吧。每一个电影导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但奥运以后我做电影还是希望能向这个方向努力。一方面在思想性和情感方面向前期的作品靠拢,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需保持——我不是说要商业,但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我不干孤芳自赏的事。奥运会使我有一定的关注度,但是电影还是电影,它的严酷性在于它一定要是一个好电影。当然,没有中国元素的片子我是不会拍的。
作者:马巍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