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首淡淡的歌
写首淡淡的歌~(献给用心聆听的人)
淡淡的歌声,淡淡的情愫。
小说与电影之间,我通常会选择后者。即使不是恢弘的场景,也能拨动你我的心弦。即使电影中充斥着过多的艺术成分,却同样可以直观地反映某种淡如雨丝的哀愁与欢喜。韩剧的内容大部分是靠眼泪和美色来赚取观众足够的钞票,即使如此,有人依旧爱的死心塌地,我们习惯了去幻想那种灰姑娘与青蛙王子的童话,换而言之,现实生活中缺少了这份浪漫,过多的确是残酷的现实,冷若冰霜的人情味,不苟言笑的大众。也许我们会在其中找到些许的慰藉。同样小说给予我们的是无穷的想象,所谓的年代和人物,无论是虚构抑或是改编,同样被更多一些群体所接受。那么我们也同样不会介意这其中的瑕疵。媒体言之,《花木兰》的硬伤太多,却抹煞不掉某些元素的灵光闪现,人常说,历史不会骗人。但这仅仅是艺术,大部分观众宁愿抛弃过多的脑细胞,宁愿为结局的无奈而哭泣,也不愿去评判这剧本的荒谬。可现实在于,我们再也无法抵御这该死的房价,在大众购买力相对低下的同时,还不断攀升价格。媒体不断地苛求某些贺岁剧不完美的同时,能否把精力在转移到日渐残酷的现实中。可悲的是,当我们用心静静去品味艺术中唯美的爱情时,你们又何必千方百计地去干涉呢?更不用奢求一点点的理解。
美国十大文化偶像约翰·韦恩说过,:“我从不相信一个不喝酒的男人。”在中国这片热土,我们很难找到诸如韦恩的人物,极富个性,同样也极为诚实义气的男人。他的表演豪放不羁,我们暂时忘记他的身份和背景,也不需刻意去取悦大众的表演方式,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这个男人的电影精髓,他是一个偶像,却与历史和地位无关。在时光穿梭数年之后的今天,慢慢地相信这个男人是多么的真诚和个性,却与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格格不入,这不能不说是多么悲哀,更何况他还得去承担这无情的批判,正如另一位文化偶像詹姆斯·迪恩。同样是另类的风格,他却过早的辞别人世,直至今日,才唤起我们仅有的醒悟,这惊世才华被湮没得一干二净,梵高,海子不正是历史的悲剧么?倘若有一点点的支持和尊重,我们也不会感慨颇多。即便是日后给予这些男人和女人无数的荣誉,也不能让时光倒流,恢复这些天才的心伤。正如阮玲玉在过世前的遗言:人言可畏!言罢,我们不得不泛起一点刻骨的悲哀。
哀莫大于心死。25岁阮玲玉把默片时代的电影,演绎得登峰造极,却最终逃脱不了某些人的恶意中伤,无论我们如何揣测当年的是否人言可畏所致,也同样可以确定社会中的消极因素:嫉妒,诱惑,自私。这种种最终归咎于人前人后的虚伪,在此时,我们又不得不感慨什么,你永远也逃脱不了社会的束缚,你永远也不会有鲁滨逊那般孤岛生活,永远享受不了陶渊明那样的世外桃源,只不过是荒漠中呈现的海市蜃楼而已。阮玲玉心死了,却莫名地让她背负了如此的痛楚和耻辱。如今看来,该死的确是那些造谣生事的封建势力,黑恶势力。
这时光在指尖荡漾。社会进步了,我们为房子而蜗居,多少人为权钱而奋斗,为此,多少人抛弃了良知和尊重。就连一点点的精神食粮都被剥夺了,可悲?抑或可耻?
至此,我想写首歌,歌名叫淡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