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一个伪侠的流氓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2-09-19 17:47:56

  今天学生做试卷,200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文言阅读删节选了《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出题者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信息如下:

  郭解具有公正无私,是非分明的高贵品质,表现了自我反省、勇于自责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不夸耀自己功劳的侠义风格。

  从网上,我查找到完整的文本,细细审读,竟得出了与试卷评估相左的印象,归纳出来,就是——这个主人公郭解,非但不能算一个让人敬佩的游侠,反而只可归结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历史诡谲的叙述,竟把一个高级流氓,打份成了一个金玉其外的伪侠。这一张试卷的主观臆测,再次证明了当今语文教学的断章取义,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误读误解。

  依照太史公的讲述,郭解的父亲就开始任侠,后被诛死。说明郭解有“家学渊源”,一生不可能不沉浸在一种畸形的成就感或笼罩于悲哀的阴影里。郭解短小精悍,不饮酒,表明他不贪于口腹之役,有别于一般的泼皮地痞,似乎有相当的定力。然而,少时残忍狠毒,为鸡毛蒜皮就滥杀无度,不惜以命相拼,抢劫越货,铸私钱挖坟墓,无恶不作,数不胜数。这家伙,运气又好,懂得钻法律的空子逃脱罚处。大约是尝够了无险有惊的生活,年纪稍大长了见识,竟改变作风约束自己“以德报怨”,赚取名声,赢来大批热血冲动不谙世事的粉丝。连他的外甥因逞强被杀,他也隐忍不发。这是奇怪的,绝不表明郭解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所到之处,人皆避之,如躲虎狼。唯独一人不惧,郭解便假惺惺地反省成自己的修养不够,反而用关系帮助他逃避徭役。一次,又为别人调解仇恨,又不居功自傲,把自我炒作推向了极致。更绝的是,郭解对官府恭敬异常,一点也不敢冒犯。等到朝廷迁居大户,郭解不愿,竟引来大将军卫青为之求情。幸亏皇上是个明白人——布衣能让将军代言,可不简单。于是强迁。郭解出行的场面,蔚为壮观。后,郭解使人报复相关责任者,累及无辜。惹来民怨,被朝廷诛族。

  结语,司马迁叹息:我看这个郭解,相貌赶不上中等人,语言也无可取之处,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徒,无论是熟悉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仰慕他,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唉,可惜呀!

  听这口气,好像,司马迁对郭解是七分欣赏三分惋惜。在司马迁之前,历史是由大人物独唱的旋律,小人物的太细碎,统统被过滤为背景和声。然而,司马迁不这样,把历史进行了重新编曲——上下两个声部,相互对位,各用各的腔调,各有各的调性。骨子里,司马迁对大一统的秩序是怀疑而怨怅的,所以在《史记》中让一支游侠列队出场,意在捣乱。

  司马迁这样编排的动机何在?

  先得梳理一番什么是“侠”。

  韩非子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法家否定二者的原因,在于,一个在思想上“异类”,一个在身体上“出格”,都属“反动派”,都蔑视和挑战了统治秩序,冒犯了王权,留他不得。那么,侠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两种说法:一是好勇斗狠,一是为国为民。前者是为义气为面子乱来,后者是为道义作出牺牲。无论如何,都有一种“美丽的错”或“漂亮的谎言”之嫌疑,为卫道者们所不快不齿。当然,击节赞叹的也大有人在,连禅心日渐的居士王维也作诗应和“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

  从唐传奇开始,侠客进入文学,明清滥觞,到当代金庸集大成登峰造极。所谓人生即江湖,侠亦正亦邪,各擎大纛各喊口号,余下的,无非是看客哄客喽罗而已,顶多再候补一行烈士。话说此文主角郭解,分明是个阴险歹毒的流氓,只因改变作风,略施以柔克刚的伎俩,便树了口碑,摇身一变成大侠,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享尽风光。在某种意义上,郭解是解构庙堂与江湖双重文本的符号,流氓与权力一交媾,便乱伦出无法无天的政治学。也可以认为,郭解与刘邦、朱元璋是同胞兄弟,只是处于不同的时势罢了,他们都精通借刀杀人的技巧,又善于伪装,正应了一句——“历史是流氓的盛宴”。

  以前,是英雄不问出处;今天,是流氓不查户口,并且,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集团化,越来越有文化了。只会端碗吃饭埋头干活,是沉默的大多数,通往的只会是奴役之路。让人欣慰的是,有流氓就有游侠——在纸上网上担当道义,啸出桀傲不训的声音。

  2008、5、17凌晨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