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乱弹八卦

吟诵,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滋润中成长

发布时间:2022-10-25 14:02:23

  吟诵,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滋润中成长

  吟诵,中华古老的经典的唯一的学习方式逐渐淡化以至抛弃,到今天已百余年。吟诵本是古时候的人,口耳相传的一种学习方式,从上世纪初,西化的诵读取而代之。这百余年的断层不能不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指出:“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症结何在呢?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单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正确的对待传统。”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学者,教育家多年疾呼:吟诵,这种渗透性教育是多么经典而又简单有效的方法。吟诵归来吧!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曾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单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 并且还说“这种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已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吟诵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感性认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小学生而言,不需要把经典诗词讲解得支离破碎。由于他们的知识浅显,阅历不丰富,繁琐的讲解反而让他们难以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机械被动且无奈的接受知识灌输。久而久之,学生对经典文化失去了兴趣。吟诵专家徐健顺对吟诵是这样界定的:“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是有曲调的,诵读是没有曲调的。吟和唱的区别在于:唱的目的在曲,吟的目的在词。” 教小学生吟诵(接近于歌唱的方式),简单易行而效果极佳。

  吟诵这种接近歌唱的方式易于让小学生接受,也符合他们天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明人吕坤说:“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集为一书,令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又明人王守仁规定教诗的办法:“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入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诗词的吟诵,古人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诗词的平仄格律来确定。依字行腔,韵律优美。依义行调,诗词的韵味,吟而诵之,给吟者带来无穷的情趣。小学生用吟诵的方法去学古诗词,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小学特级教师陈琴,她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对学生进行吟诵方法的传授。她所教的学生除了会吟诵课本规定的诗词外,课外还吟诵了大量的经典诗词歌赋。学生情趣盎然,吟诵让学生丰富了经典文化。

  吟诵,是我国古代教育自先秦以来唯一读书方式。这种古老而简易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当下的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经典文化。诗词的语言,音调和谐,押韵,吟起来给人以很大的快感;浅近的好诗,尽管儿童不一定都懂得很透,也很足以启发想象,开拓胸襟。学生多吟古诗词,会逐渐感觉到语言的美,感受诗者作诗的心情,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比如《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用的是平声“尤(iou)”韵,这是一个比较幽怨忧郁的韵,这个韵发音绵长且口型逐渐合拢。所以这首诗不是表示奋发向上的意思,而是表达含有不尽忧思的情感。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太阳落山,黄河不返,岁月难留。感慨之意,“吟”之而出。

  吟诵,让学生沉淀经典文化。教学生吟诵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由易到难稳步推进。第一步带领学生诵读,正音识字读得很清晰。第二步教给学生吟唱,根据古诗词平仄格律反复吟唱,直到自成曲调。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理解,熟读·吟诵·理解·应用这四者一定要分开。文化的沉淀无捷径可走,要靠我们脚踏实地一步步夯实,方有文化的厚度和深度,方可打造经典文化的广度。这种方法有人把它叫“累积教育”。孩子累积多了,沉淀多了,长大后自然会运用。古代先生教学生学习流程:①授书, ②背书, ③讲书。学生自己作曲,自己记。学生融会贯通了,自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再创新。

  吟诵,让学生传承经典文化。我们这个社会很浮躁,急功近利。许多家长包括许多教育工作者抛弃了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授,一切为了孩子能考一所好的学校或能考高分,不重视经典文化的学习。我们经典文化的断层十年,影响的就是一代人;断层几十年,将影响的就是几代人。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我国的经典文化反而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盛行传播,且发扬光大为其所用。我们自己还把祖宗的这些经典瑰宝深藏书斋,束之高阁,弃而不读,这是多么悲哀!我们的祖先用“耕读”的方式传承历史,“耕”延续着生命,“读”传承着文化。古之经典穿越千年与今人相见,她是有生命的,是有温度的。文化薪火谁相传?

  吟诵,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滋润中成长。语文课程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2011版语文课标)读经典可以加强道德修养,潜移默化的修身养性,变成一个有涵养的人,这就叫作“腹有诗书气自华”。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