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突击队》的观后感10篇
《海狼突击队》是一部由安德鲁 V. 麦克拉格伦 (Andrew V. McLaglen执导,格利高里·派克 / 罗杰·摩尔 / 大卫·尼文主演的一部动作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狼突击队》观后感(一):难忘的声音
很老的一部二站影片,综合了间谍,动作,喜剧多种元素。在当时应该是算满新颖的。最难忘的是上影厂的各位优秀配音演员的声音塑造,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可爱的,有着各自小缺点却又是无比爱国的老战士们!
《海狼突击队》观后感(二):我不敢回答的一个问题
如果人生中有一个机会:能为一个正当的事业做出贡献,但是没有荣誉,没有钱,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没有人知道,除了一起做的那些人,也不能对别人提起,肯定要吃苦,要自己花钱,要付出,还可能会死。
如果是我,会自愿去吗?
我不敢回答。
如果去了,会像这些老头那样开心吗?
最后的台词,居然是团长说:“我们应该谢谢你。”
是感谢死之前总算能让他们为国效力?
是感谢这次行动让他们觉得人生有意义?
还是感谢什么别的呢?
很羡慕他们的豁达和乐观,不过不是很理解,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是我会去吗,会开心地去吗?
《海狼突击队》观后感(三):历史原型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查博士统治的葡萄牙采取中立政策,因此葡属果阿的莫尔穆冈港(Mormugoa)在战争一开始就成为来不及返回本土的德国商船的避难所。1939年8月底,莫尔穆冈港内已经有三艘德国汉萨海运公司的货船停泊下锚,分别是7846吨的“布劳恩菲尔斯”号(Braunfels)、6342吨的“德拉肯菲尔斯”号(Drachenfels)和7752吨的“埃伦菲尔斯”号(Ehrenfels)。这些船的船员后来都搭乘葡萄牙商船返回德国,每条船上只留下了一个看管小组。尽管葡萄牙当局拆下了船上的无线电,但是德国国防部谍报局在印度的特工设法将备用电台带上了“埃伦菲尔斯”号,向印度洋上的德国潜艇和袭击舰发送盟国船运情况的情报。
从1942年末起,英军监听部门发现在孟买以南四百英里处有一座神秘的电台,向外发送密码电报。经过分析和实地观察,英国特种行动执行局(SOE)认为这是“埃伦菲尔斯”号发出的电报。SOE准备对这条船采取行动,但是丘吉尔严令必须尊重葡萄牙的中立地位。最后SOE印度站的负责人策划了一次大胆的袭击行动。通过私下接触,SOE设法招到了一批原属于加尔各答商团(Calcutta Light Horse)的业余军人。这些成天酗酒、年过半百、大腹便便的家伙可以以老百姓的身份去袭击德国商船,即使被葡萄牙当局抓住,也可以以“酒后闹事”之类的借口来解释自己的行动。
为了躲开孟买港的轴心国间谍,这些人在加尔各答港登上了一艘古老的蒸汽驳船“菲奥比”号,沿着印度海岸南下,然后在科摩林角北上进入阿拉伯海,驶往果阿。1943年3月9日,这些人把驳船停在了“埃伦菲尔斯”号的船舷旁边,然后强行登船,制服了船上的德国发报组,在船舱内安放了炸药,然后离船。几分钟后,“埃伦菲尔斯”号在猛烈的爆炸声中沉没了。
由于这次行动破坏了葡属果阿的中立地位,因此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情报当局和当事人对此事都缄口不语,直到1978年英国作家詹姆斯?莱索尔写了一本有关这次秘密行动的书,此事才首次被公诸于世。1980年,好莱坞根据这本书拍摄了一部惊险电影,由大卫?尼文、罗杰?摩尔和格利高里?派克等人主演,电影的名字叫《海狼》。电影的片尾字幕中提到,在1943年3月的头11天里,印度洋上有12艘盟国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而在奇袭“埃伦菲尔斯”号的行动之后,盟国在这个月其余的时间里只损失了1艘船。
《海狼突击队》观后感(四):《海狼》:怎一个忠诚了得
感觉已经很久没有看感触这么大的电影了,如果观点不同还望文明讨论
说实话,观看的初衷就是因为是摩尔叔叔主演的电影,再加上还有格里高利?派克。没想到看完后却有如此之大的感触。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方发现德国战舰上仍存在着本以为破坏掉的电台,而且还处于公海区域。所以英国军方必须秘密的派人去摧毁电台。
影片的铺垫部分满是英式幽默,让我本以为这将是一部类似于《虎口脱险》类的冷幽默片子。可没想到第一条线索中断后,话锋就此一转。如果说铺垫部分是让人感到捧腹大笑的话,那么后面的部分必然是让人感到苦中带乐。
第一条线索中断后,摩尔和派克便打算派一群英国老百姓去破坏电台顺便炸毁潜艇。不过他们物色的“老百姓”其实是将近几十年没有战斗过的一堆老兵。但当这些老大叔们知道将要执行这一项很重要的秘密任务时,无一例外都是带着笑脸。要知道,派克可是告诉过他们这个任务是“成功了没有奖章,失败了没有抚恤”,说白了就是拿命在赌博,但没有一个人会问“为何不让年轻人去”之类的话。他们很清楚自己已是“天天玩乐、大腹便便,早已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却还是表现得如此快乐,一直到之后的任务结束,拍到这些大叔时,他们都是笑着。不禁思虑: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这其中的苦,又有谁会知道?
想到这,不免想拿007来分析一下。007《黄金眼》中,大反派006曾说过:“詹姆斯,你就是女王身边的一条狗。”“狗”一直代表的是忠诚,所以与其说007是一个爱国人士,不如说他只是忠诚于自己的国家。而这些老大叔或许也是如此了。我们的父辈和爷爷辈,谈起日本时多数都带有一种鄙视、怒视心理,现在想来,之所以我们对日本的敌视心理淡了,一方面应该是不如他们对国忠诚了。他们经历的年代不可避免的在磨炼他们对国的忠诚,而我们所处和平年代,自然也只会嘴上喊喊“爱国”了吧。
临近结尾,当摩尔发现自己心爱的人居然是德国间谍时,他毫不犹豫的杀了她,没有一点惋惜与留恋。脑海中又浮现开头派克害怕摩尔这段感情会干扰工作时摩尔说的话:“你知道,我是忠心耿耿的。”不禁感叹真正的“忠诚”的力量竟是如此强大,甚至胜过于情事。
我本以为最后当岸上的摩尔看到军舰被行动组炸毁时会笑一笑,但他却一直面无表情,突然转身而去,融入黑暗的夜色里。他是否已经想到会有很多人伤亡?镜头突然又转到行动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但此时,我已笑不出来了。无数话语早已涌到嘴边,迫使我将其写下。当最终揭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时,这种冲动又更剧烈了。
观毕,躺在床上,静静回味着每个角色,却才发现,不止是他们的忠诚,包括他们身上的傲骨、自信、乐观以及一切,都是我们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我们比他们年轻,但精神已比他们要老朽了。
《海狼突击队》观后感(五):老绅士的英雄梦
老绅士的英雄梦
《海狼突击队》
话说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擂台》满载而归,这要归功于梁小龙陈观泰泰迪罗宾等一干老牌明星的集体复出。和港人沉湎光阴的故事的感情情怀不同的,是国外老牌明星扎堆飚戏的时候似乎要洒脱开朗的多,比如《敢死队》里展现了老去肌肉男依然能够拯救世界,比如《海狼突击队》让几位老绅士圆了一回英雄梦。
二战时期的远东战场,德军在保持中立的葡萄牙领地果阿设立了谍报网,专门收集盟军海上情报,致使多艘盟军船只被潜艇击沉,驻印度的英军路易斯上校和盖文上尉奉命摧毁德军情报站和电台,第一次行动中不慎杀死了德国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情报中断,第二次两位老军人决定采取强攻,他们得到了商团团长葛雷斯的帮助,率领着退伍老兵组成的业余武装“加尔各答轻骑队”奔赴果阿,终于炸毁了敌台所在的轮船。虽然牵涉到了间谍、突击、国仇家恨等比较严肃、神秘、沉重的话题,但是整部影片的基调是轻松的,充满娱乐性,一干老演员们也都随意发挥,颇有看头。
格利高里派克、罗杰摩尔、大卫尼文、分别对应剧中的路易斯上校、盖文上尉和商团团长葛雷斯。这三位老牌影星都以饰演高贵优雅的绅士善称,派克在《罗马假日》中英俊温文、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一身正气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摩尔在007系列影片里的风流倜傥、身手不凡令人赞叹;尼文在《尼罗河惨案》等波洛系列的侦探片中机敏的绅士风度也让人一见难忘。然而,在本片中他们放下了绅士的身架,化身为军人,操起武器和德国人干仗,此时,派克已经年过耳顺,摩尔已知天命,尼文古稀有余,却都以年迈之躯拍起了动作戏。
片中派克折冲樽俎指挥若定,摩尔风流风趣奇计百出,尼文沉稳内敛气度从容,其他们经历千锤百炼的优雅是怎样也冲散不掉的。片中的配角,加尔各答轻骑队的成员们,是一伙老顽童,沉迷于打马球、酗酒,听说可以参加一项军方的秘密行动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得知这项行动无保障无勋章甚至无记录的情况下,仍让斗志昂扬的要参与其间,大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少年意气。
而对于老迈这个话题,片中的台词是这样戏谑的,在咖啡馆,葛雷斯说:如今我们都是老百姓,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但是这句话是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说出来的,只是一种自我嘲解罢了,并没有流露出对于老年的恐惧;在船上看过那河船上随时会报废的引擎后,路易斯答道:不看也知道,该送博物馆了,跟我们一样。这句妙语有一种自娱娱人的智慧通透。可见,他们老的一点都不可怜,而是显示出一种玩世不恭的俏皮可爱。
不管是绅士风度、少年情怀还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洒脱,都从西方的传统文明浸染而来,海洋文明孕育的人,性格里都带着阳光的因子,这些老爷子们都有着不服老的酒神精神和不言老的日神精神。在烈酒与烈日的驱使下,他们借助战争这一最能体现男子汉英雄气概的载体,展现其老而弥辣的姜桂之性。路易斯上校深入虎穴,身手矫健的干掉暗杀他的德国特工,最后还率领老年特工队扫荡敌营,凯旋而归。盖文上尉是穿军服的詹姆斯邦德,在谍战中不忘追逐美女,还能设计调虎离山釜底抽薪,为战友们创造有利战机;葛雷斯亲身犯险,浴血奋战。
当然,我们作为观众都知道这些行为都只能用来欣赏,是不能较真的。比如说葛雷斯在夺取内河船的时候,怎能以年迈之躯把粗壮的水手像拎小鸡一样制服。路易斯怎么能在被套住脖子的情况下干掉两个训练有素的杀手。就好比“好汉从来不看身后的爆炸”一样,本片导演也遵循了“英雄只会伤到手臂”的规律,这显然也是为了叙事方便而偷巧的手段。当然了,电影只是一场戏小小失真为的也无非是显示出老英雄们的老当益壮。这个二战故事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在影片的结束后的演员列表中,导演将派克摩尔的定妆照和历史原形人物的肖像并置,使得这个英雄梦更为真切,而德国间谍船爆炸的冲天火光,恰如这些银幕老英雄谢幕的焰火。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影坛老绅士在银幕外也保持了他们的高贵与魅力,派克被选为百年影史“一百位银幕英雄与坏蛋”头号英雄,其实不仅仅只是为了表彰其演技,更是为了感佩其银幕内外一贯的正直高尚人格,他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是一个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参与者,获得过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杰出人道主义奖和自由勋章。摩尔息影后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人道主义援助和打击儿童拐卖方面成绩卓著,获得过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级司令勋章和吉瓦尼斯国际组织全球服务奖章等系列荣誉。至于尼文,除了演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写的自传《月亮与球》三上世纪70年代的畅销书。
以前我常常想,如果以后老了能像伊斯特伍德和康纳利那样优雅迷人,老而弥酷,也就不枉此生了。现在,不妨把这个想法稍微的补充修正一下:如果老了以后能够像派克、摩尔、尼文在片中的老而弥坚,或是像他们在银幕外的老有所为,也可以告慰平生了。
《海狼突击队》观后感(六):老绅士的英雄梦
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打擂台》满载而归,这要归功于梁小龙,陈观泰,陈惠敏,泰迪?罗宾、邵音音等一干老牌港星,他们的集体亮相勾起了观众和评委的许多光影回忆,让这一部小成本电影分量沉重起来,这一箩筐的奖杯与其说是对一部电影的过誉,不如说是对港人怀旧情结的一种慰安。和港人沉湎光阴的故事的感性情怀不同,国外老牌影星扎堆飚戏的时候显得刚健开朗得多,比如《敢死队》展现了老去的肌肉男依然能够拯救世界,比如《海狼突击队》让几位老绅士圆了一回英雄梦。
二战时期的远东战场,德军在保持中立的葡萄牙领地果阿设立了谍报网,专门收集盟军海上情报,致使多艘盟军船只被潜艇击沉,驻印度的英军路易斯上校和盖文上尉奉命摧毁德军情报站和电台,第一次行动中不慎杀死了德国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情报中断,第二次两位老军人决定采取强攻,他们得到了商团团长格雷斯的帮助,率领着退伍老兵组成的业余武装“加尔各答轻骑队”奔赴果阿,终于炸毁了敌台所在的轮船。虽然牵涉到谍战、突击、国仇家恨等比较神秘、严肃、沉重的话题,但整部影片的基调是轻松的,有不少风趣幽默的台词和搞笑的情节,充满娱乐性,一干老演员们也是随意挥洒,颇有看头。
格利高里?派克、罗杰?摩尔、大卫?尼文分别对应剧中的路易斯上校、盖文上尉和商团团长格雷斯。这三位老牌影星都以饰演高贵优雅的绅士著称,派克在《罗马假日》中英俊温文、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一身正气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摩尔在007系列影片中的风流倜傥、身手不凡令人叹赏;尼文在《尼罗河上的惨案》等波洛系列侦探片中幽默机敏的绅士明星风范也是令人一见难忘。然而,在本片中他们放下了绅士的身架,化身为军人,操起武器和德国人干仗,此时,派克年过耳顺,摩尔已知天命,尼文古稀有余,都以年迈之躯拍起了动作戏、战争戏,实现了对以往银幕形象的突破,他们身上有着老年浮士德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片中派克折冲樽俎、指挥若定,摩尔风流风趣、奇计百出,尼文沉稳内敛、气度从容,其实还是保有了一份绅士风度,他们那历经了千锤百炼的优雅是怎样也冲散不掉的,这又使得本片和其余的动作片有了高尔夫球和足球的区别。片中的配角,加尔各答轻骑队的成员们,是一伙老顽童,沉迷打马球、酗酒,听说可以参与一项军方的秘密行动,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得知这项行动无保障、无勋章、甚至无记录的情形下,仍然斗志昂扬的要参与,大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年轻心态,他们谈笑生死、耍宝逗乐,浑身蒸腾着少年意气。而对于老迈这个话题,片中的台词却不乏谐谑,在咖啡馆,格雷斯说:如今我们都是老百姓,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言外之意是不中用了,没人需要他们了,但这句话是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吻说出来的,只是一种自我解嘲罢了,并没有流露出对于老年的恐惧;在船上,看过那条内河船随时会报废的引擎后,格雷斯问路易斯你看过船上的发动机吗,路易斯答道:不看也知道,该送博物馆了,跟我们一样,这句妙语所传达出的幽默感更使话题显得轻松,有一种自娱娱人的智慧通透。可见,他们关于老年的自我调侃,并非意气消沉,既然还有心情开玩笑,其实是表现了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他们老得一点都不可怜,而是显现出玩世不恭的俏皮可爱。
不管是绅士风度、少年情怀还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洒脱,都从西方的传统文明浸染而来,海洋文明孕育的人,性格里都有着阳光的因子,这些老影人都有着不服老的酒神精神和不言老的日神精神。在烈酒与烈日的驱使下,他们借助战争这一最能体现男子汉英雄气概的载体展现其老而弥辣的姜桂之性,路易斯上校深入虎穴,身手矫健的干掉来暗杀他的德国特工,最后还率领老年特工队扫荡敌营,凯旋而归;盖文上尉是穿着军服的詹姆斯?邦德,在谍战中不忘追逐漂亮女人,还能设计调虎离山、釜底抽薪等毒计诱使敌方后防空虚,为战友们创造有利战机;格雷斯亲身犯险、浴血奋战。当然,这些都要观众抱着一种玩味的态度来欣赏,一旦较真就趣味尽失,比如,格雷斯在夺取内河船的时候,怎能以衰迈之躯把粗壮的年轻水手拎小鸡一样制服;比如,路易斯怎能在被套住脖子的情形下干掉两个训练有素的杀手;比如,盖文被杀手伏击只伤到手臂,路易斯被一枪撂下船也只伤到手臂,犹如“好汉从不看身后的爆炸”一样,本片中导演也创造了一条“英雄只会伤到手臂”的规律,这显然是为了叙事方便而采取的省力偷懒的策略。当然,电影只是一场白日梦,小小失真,无需介怀,况且,这些功高德勋的影坛老绅士们有着不被苛责的豁免权。这个二战故事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在影片的结束后的演员列表中,导演将派克、摩尔的定妆照与历史原型人物的肖像并置,使得这个英雄梦更为真切,而德国间谍船爆炸的冲天火光,恰如这些银幕老英雄谢幕的焰火。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影坛老绅士们在银幕外也保持了他们的高贵和魅力,他们戏外的人生也同样精彩,并非像他们在片中自嘲的那样“该送博物馆了”,而是被请上了影史的殿堂。派克被选为百年影史“一百名银幕英雄与坏蛋”头号银幕英雄,其实不仅仅只是为了表彰其演技,更是为了感佩其银幕内外一以贯之的正直高尚人格,他热心公益事业,是一位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参与者,获得过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杰出人道主义奖和自由勋章。摩尔息影后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人道主义援助和打击儿童拐卖方面成绩卓著,获得过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级司令勋章和基瓦尼斯国际组织全球服务奖章等系列荣誉。至于尼文,除了演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写的自传《月亮与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畅销书。
常常想,如果以后能够老得像克林?伊斯特伍德和肖恩?康纳利那样优雅迷人、老而弥酷,就此生不枉了,现在不妨把想法略为修正补充:如果以后能够像派克、摩尔、尼文在片中的老而弥坚,或者像他们在银幕外的老有所为,也可告慰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