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芙蓉镇影评

发布时间:2022-06-14 02:10:14
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精选(一):

  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说实话,在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盼,只是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带给我一个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却也确实熟悉的年代。整部影片对历史的描述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不让上映。

  每个时代伟大的人物,都会有他的功与过,而《芙蓉镇》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不明白在那个名不聊生的动乱年代,受害的到底有多少人!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我永远不明白他的真实面目,却也总隐约看到的过去。历史是要用辩证的手法对待的,历史是事实,我们没有带着恶意观看那个时代的政府,我只是为人民的遭遇而深感同情。那个人能不犯错?所以我们就应原谅那个时代,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记住那个时代。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胡玉音的女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命运跌宕,以及他身边人的起起落落。那么首先,让我们讲讲胡玉音这个女人吧。她与丈夫黎桂桂开了个卖买米豆腐的路边摊,生意兴隆,之后有自己辛苦打拼,盖了新房,但是这一行动,却被批为走资本主义路线,他们的新房被收没,一千五百块钱虽交与黎满庚保管,但是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黎满庚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最终将钱交出。胡玉音去外地躲避一年后回来,发现丈夫去刺杀李国香而早已亡故,悲哀之至,又听秦书田说自己被判为富农。之后,她就一向被迫扫大街改造。在扫大街的过程中,他与同时扫大街的秦书田互生爱慕,最终不顾反对在一齐。

  阶级斗争开始后,秦书田因为当年写反歌而被批为右派,亦被进行劳改扫大街。再扫大街的过程中,她与胡玉音慢慢产生感情,两人决定结婚。而当秦书田递交申请后,却遭到反对与耻辱,还在自己家门上贴白对联: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这是个对么大的侮辱,在那里,他们左派眼里的所谓右派,连拥有婚姻的权利都没有!秦书田看胡玉音一向哭,就给她说:你哭什么,黑夫妻也是夫妻,这等于是政府承认了。不得不说秦书田一向是个乐观的主角,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迫害,也看到了反抗与期望。在秦书田与胡玉音私自结婚的那天晚上,谷燕山不请自到。看到那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兴奋,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形势再怎样严峻,却还是有些人会背着所谓的组织走,他们这是无声的反抗。也就在他们结婚后,秦书田被判十年囚禁。

  而谷燕山,究竟又是个什么人呢?在电影后面胡玉音生孩子时,谷燕山将语音送去医院,当他看到护士军装的领口与带着五角星的帽子时,他的情绪异常激动,眼里噙满了泪水,那个眼神是愤怒。是不满,是不服,是不屑是……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啊!在那里我们才明白原先谷燕山原始一个扛着枪达江过山的军人,原先他在战争中,受了难以启齿的伤。之后战争结束,他没有娶到老婆,也没有生活的更好。对于他来说,他收到的伤害和胡玉音,和秦书田,和其他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都很相似。他以前为其买过命的组织此刻反过来把他搞得穷困不堪,这是多么高尚的愚弄与嘲讽。他在黎满庚家喝酒的那晚,一个人在街上反复的大喊着“完了,没完”“完了,完了,没完”……完了的是自己的过去人生而没完的是自己的心,是所有人不满的情绪,完了的是过去的岁月,没完的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而在这个时候,听见叫喊的秦书田说:人心不死。[由www.telnote.cn整理]

  黎满庚这个人,年轻时曾与胡玉音相好过,但是他为了保住党籍,放下了她。之后,他又为了自己与家人,交出了胡玉音托他保管的一千五百块钱。在与谷燕山喝酒的时候,他说羡慕谷燕山,谷燕山说:要活的有良心。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虽然黎满庚做了一些不义的事,但是我们又没有理由批评他,因为这恰恰是人的最真实本性,所以我对他表示理解。况且如若每个人都如谷燕山一样,那么这个电影也就失去了许多他原有的吸引力。真实的东西永远都是最易感动人的。

  李国香是负责整个芙蓉镇工作的干部,他一心拥护阶级运用,而其实,她并未获得什么好处。我对她的感觉,就是她只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牺牲品,一个盲目崇拜者,一个被运动运用的工具与棋子。然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棋子随处可见,他们盲目而又忠实的一塌糊涂。她以前被打到过,但是之后又站起来,她的站起来,预示着这阶级运动的继续。最后回到市里的路上,偶遇当年被打倒的秦书田,秦书田对她说:安安静静的成个家,学着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他们也容易,也,不容易。虽然这句话是冲着李国香说的,但是只是冲着李国香么?表面看是的,但是李国香只是政府组织的一个化身,这是在对那个时候的党说话,说让政府安静,别总想着和老百姓过不去。打倒他们容易,但是打倒他们也不容易。李国香最好照样风光,坐车回城,这就好比发展这场运动的人,最后却都相安无事。受伤最大的,只是那些老百姓。

  在秦书田回到芙蓉镇的路上,他就遇见了一群小孩,然后他摸摸他们的头,开心的笑了笑,继续朝前走去。小孩子其实是一种期望的暗示,他摸着他们的头,就像是是摸到了期望,摸到了明天,也像是摸到了某个和平的年代。

  每次剧里的人物受到磨难,都会觉得生活是那么黑暗,但是虽然人人都是受着阶级运动的压迫,从中,我们却还是能深切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不安分。所以每次看到他们内心的反抗,又觉得热血沸腾,止不住的为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感动。在李国香攻击芙蓉姐胡玉音的米豆腐摊时,大家对此举动都表示了行动上的抗议。在批判会上,谷燕山突然站起来冲着左派代表李国香说他要去撒尿。在看到孙子替爷爷受改造时,黎满庚媳妇说:造孽啊,阶级斗争,看样貌要搞起码三代啦!()而在这些不安的人群里,秦书田是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扫大街的时候,秦书田也能舞起来,在被叛十年后,他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秦书田对李国香说:你,也是人。秦书田请求结婚时说:就是公狗和母狗,公鸡和母鸡,公猪和母猪,也不能不让它们婚配吧!秦书田劝一向掩面哭泣的胡玉音说黑夫妻也是夫妻。秦书田给那个趾高气昂的李国香说:我叫秦书田,外号秦癫子,专业是扫大街,而且扫得还不错,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幸结了婚……每次看到秦书田出场,都像是看到了一股倔强的期望,就像是冬天里一星燃着的小火苗,微弱的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但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那么扎眼,给人带来一点点温暖。他坚强又勇

  敢,同时又不是幽默。

  谷军。也就是胡玉音的孩子,他冲着母亲喊: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是的,回来了。他的父亲回来了。这个社会的期望也回来了。那个时代,远离了……

  在谢晋导演的安排下,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个都那么的迷人,他们所表现出的顽强与不屈,所经历的忍辱负重,都给人一种无论如何,要活下去的信念。一个人,你只有活下去,才可能待得到期望。

  命运会是个未知的东西,时代可能会有错发生,但是选取不能有错,期望要永存于心间。之后,芙蓉姐胡玉音的房子回来了,一千五百块钱回来了,他的丈夫秦书田也回来了,好像一切又变成了最初的摸样,好像大家还是很开心。但是我们在看到这种幸福的场景时,情绪却止不住的压抑,并且伴随着无比的沉重。我们自能看到内心以外的东西,因为心灵上受过的伤,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然而而那些却恰恰是最大的伤害。什么能还回来呢?黎桂桂回不来了,过去的青春也回不来了,那些未受伤的纯正的心也回不来了。回来的这一切实际上实在告诉我们在这当中,我们曾失去过什么。

  此刻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很多很多,而更多状况下,我是不愿意多看的,因为他们往往是几个领导一指挥,士兵扛着抢就上,然后不是打了胜仗就是打了败仗。许多关于文革时候的影片或电视,也没有将人物的内心与当时人所受的镇压真实展露出来。所欲我谢谢还有这么一部好的影片,让我能够了解那个年代,让我们能够证实过去,缅怀那代人的辛劳与忍辱。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但是也很庆幸中国此刻的进步,让我们最后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是在那个年代,我这篇文章估计足够拉去砍好几回脑袋了!

  芙蓉镇影评精选(二):

  这部电影叫《芙蓉镇》。谢晋导演辞世,得以在影院看这部电影,感慨很多。新一代的影迷,对中国电影总是抱怨多多,且相对更关注第五、六代导演的作品,对于很多前辈导演,抱持着一种主观设定的距离感:一提到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便斥之以思想单一、形式僵化的现实主义,实际上看的很少。或者说,片段的耳濡目染、指标性的所谓“党片”看的是不少的,而深入关照者,其实寥寥。

  甚至在想写一下《芙蓉镇》时,也只能就文本说文本,无法从更多的层面去探究它的存在好处。谁让即便是谢晋,我看过的作品也屈指可数,而这部《芙蓉镇》更是首度观摩。所以参照的标准,不期然地设定到第五代导演上。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作品,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其中的翘楚,它们各有特色,一同撑起了第五代导演的成熟之旗。

  然而看过谢晋的《芙蓉镇》后,我对这类题材电影的认识有了转变。与那些让第五代导演成名立万的文革电影不同,它以亲历者的反思姿态直面历史,即便是出品时间更早,其思想上的韧度却更加尖锐和犀利。第五代的这几部作品,拍摄时间较晚,都带有某种跳脱的态度,更期望站在历史的外围,去冷眼旁观那段苦难史,一方面这样的视角更宏大,更容易到达史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相对安全,更接近普世价值,即便是禁映,也不会影响它们的影史地位。

  谢晋没有选取这样的保守之路,虽然第五代的这几部作品同样值得尊敬。在我看来,芙蓉镇上的风云变换,是被严丝合缝地记录而非再此刻镜头前。它没有那几部作品中铺天盖地的对文革场景的营造,像是文攻武斗、游街批判、集会造反等很容易引人兴奋的描述几近于无,但电影却以朴实逼真的生活事件、对接严谨的影像结构将政治运动的诡谲、世事人心的叵测,表现得惊心动魄。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其关键就在于谢晋对于政治、历史,乃至我们这个民族的无畏的反思和直面。

  谢晋甚至不想依靠悲天悯人的人性论,来为自己的作品作结。我的理解是,他是亲历者,也是受害者,他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但是他务必理解。看似在电影结束时,他原谅或接纳了所有的人和事,但他并非就此心安理得,他依然用谷燕山酒醉后“完了,没完,完了,没完”的责问、用最后一个镜头中王疯子远去时满嘴的“运动了、运动了”来提醒我们,故事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先是冒出了如标题所示的想法,然后又想到一个词,大象无形。除了思想禁锢,中国电影常被诟病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形式过于单调、中正,深怕陷入“形式大于资料”的窠臼。《芙蓉镇》在电影语言上看似中正,却因思想上的成就,将资料以相当妥帖的形式表现出来,中正中有尖锐的意向。比如几段意识流就安排得恰到好处,更不用说谢晋一贯拿手的影像处理了。谢晋的电影语言并非为了炫技,而是化入现实的基调,看时有崭新的气象,却难得润物细无声。

  看完电影出来时,我听到一对恋人在背后说话,那个女的说了一句我深以为是。她说:“怪不得刘晓庆那时能那么红。”我之于刘晓庆的印象,掺杂现实中的负面印象不说,单就演员而言,一向都是爽朗中略带张扬的模样。但在《芙蓉镇》中,刘晓庆的表演完美无缺。胡玉音看似坚硬的性格中蕴藉了如此的柔弱,在现实的步步紧逼下,她的怯弱的抵抗,或如姜文所饰的秦书田所说的“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是感动全篇的力量。谢晋一向有演员伯乐的美誉,在本片中再一次被印证。

  我猜想谢晋拍摄《芙蓉镇》时,他的身份地位已允许他做一次决然的而非保守的良心回望。这难得的回望在当时引起了怎样的波澜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它必须触动了那些经历过的人,不管是受难的,还是得宠的。在观影当中,我听到了后排一位年长阿姨的叹息和哭声,她并非为情节感动,或许是被往事触动吧。它也不是只为经历者熨伤,它同样打动了我们。它表现出的勇气和完美,让我们这些影迷相信,我们的电影同样值得尊敬,即便它此刻依然孱弱,依然被紧束。

  谢晋导演的辞世,却促成了我们对他的了解的开始。虽然还很幼稚,但我更愿意完美地相信,这是一次进入前的立此存照。谨以此文向谢晋导演致敬。

  芙蓉镇影评精选(三):

  芙蓉镇是个传说。

  那个时代多少人看到这部电影之后热泪盈眶辗转反侧不眠感慨。

  里程碑,编年体这些标签贴了又贴。

  关于大时代与小人物命运的议题以及人性的思考更是争议不断的话题。

  在这部影片中,谢晋导演大胆正式历史,饱含深情的透过一个镇子写出了对一个时代的反思。

  关于文革的披露落实到细节化最数那段斗争分子点名的戏让人觉着荒诞了。点到地主时竟然出现一个黄毛小孩,刚想笑时又被准点儿的吐血解释提醒是带爷爷来的。旁边一位老大娘自说自话--这革命一革三代。

  是啊,这革命一波一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老子遭的罪孙子辈儿也拖不了干系。典型的中国式“株连九族”。

  而李国香在大雨天被挂上破鞋,秦癫子给她扫帚时。她咬牙切齿还在控诉莫须有的罪状。秦癫子叹息声中不无对李国香的悲哀与怜悯,说到你也是人。

  可惜秦癫子错了,一个有后台的女强人怎样会是个简简单单的人。她能够勾结王秋赦偷欢,却不同意俩反动派的结婚申请。她能够在打倒后又摇身一变官复原职,就算文革后还能大摇大摆的高升。

  相比之下秦癫子、胡玉音、桂桂真是无能爆了。起早贪黑挣出来的新屋被人霸占不说,一碗碗米豆腐挣出来的1600元钱不提,还被打成新富农。

  难怪郑念女士在《上海之死》写到--穷是中国人的保护伞。没有比穷让中国人更能保护自己的了。

  一穷二白截图四壁了,哪还有什么剥削?

  另外关于人性,文革前的高大全非黑即白之后,难得有一部能看到有棱有角的人物形象,原先是存在矛盾斗争中挣扎着克服人性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不断犯错,在时代洪流中努力被良心--这个不能当饭吃的东西--折磨着。谷燕山这样的好人或许是经过抗战大革命改革开放不断翻天覆地时代变革中催人前进的灵魂人物吧。他们身体力行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时代使命,抗战中负伤卫国,建国中兢兢业业,就算不“聪明”的丢了乌纱帽也会大雪天抱着孕妇拦运输车。咱还是不提什么雷锋什么邱纪光这种“人物”了。多几个谷燕山,中国也不会这样。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句台词对中国,不,世界上任何有质疑有冤屈的地方遭受不幸的人们都适用。

  想想蜘蛛怎样织网的?话说回来,蜘蛛都不算是严格好处上的牲口吧?

  只有活着才能抗争。

  芙蓉镇影评精选(四):

  近日观看了导演谢晋在1986年拍摄的电影《芙蓉镇》,用三节课的时间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对事件发展过程或结局出乎意料的惊奇,也不是对事件本身对于大脑产生的影响有多么的震撼,而是真真正正的对事件发生发展早已有一点明悟的悲哀,更有个人对主流对大的局势难以抗拒的无力感。试想,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和他所处的世界个性是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受到主流时局的孤立和压迫,个人犹如在浩浩荡荡的长河中如一粒黄沙载沉载浮时,谁还能够持续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做到内心和行动的统一而不随波琢流。如果能做得到,那也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平凡人只会觉得时势比人强,不管是“正”的“邪”的,都屈服于时势面前。正是因为有着对时势的不同应对,才呈现出人间百态,君子也好,小人也罢,都在历史的舞台中演绎着他们各自的戏,待到一幕幕戏落幕时,自有后人去继续书写历史。

  在芙蓉镇,这个中国不起眼的小地方,就透过荧幕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的就耨一段历史戏。在这个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一处峡谷里的小镇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如九牛一毛般的存在虽然毫不起眼,但中国的大舞台在四清运动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由千千万万个芙蓉镇般的小舞台存在着。由在芙蓉镇这个舞台下演绎的人生百态、一叶春秋在谢晋的导演下折射出是整个中国大历史舞台下的状况,所谓“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即是如此。

  能够说,影片透过对男女主人公及其配角在故事中将近二十年的生活轨迹个性是对他们一波三折的命运的刻画,把握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时间主线,窜连起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在三个阶段的不同行为举止极其后果,透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比较,展现出在世间的作为人复杂的一面,无论是丑的、恶的、美的;揭示运动对个体最基本的人性的压制和摧残,个性是借群众利益之名,行满足个人私利之实,更是暴露了所谓运动在底层社会的变质;这种从上到下的这种运动像是一场骗局将几乎所有人卷入结束时却又像噩梦醒来一样,回到刚开始时芙蓉镇的景象,像是什么也没改变,但留在人们心底的记忆不会改变。回过头来想想,是运动错了,还是人错了?是历史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历史?

  芙蓉镇影评精选(五):

  这是一个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故事。讲述了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

  看完此片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他深刻的资料和精湛的手法是值得我们称道回味的。编导者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透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完美感情的讴歌。

  谢晋是一个会用色彩说话的导演。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大片大片明亮的颜色,淡淡的冷色系则更突出了文革时期人们心里的恐惧,焦躁和不安。画面则是透过特写和拉长的远景来表达人物的感情。没有蒙太奇复杂的手法,只有最淳朴的技巧。

  关于文革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有些只停留在单纯的表面上,如讲述了主人公被批斗,细节之处却一笔带过,这就显得比较肤浅。《芙蓉镇》则是透过现象挖本质。例如:深刻的描述了在文革期间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变化。透过这个细节则能够看出人性的转变和文革带来的伤害并没有摧毁他们。此中道理,并非该片首先提出。但讲得如此深刻,新颖,生动却并不多见。

  秦书田(姜文饰)是个神奇的人,他被镇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思想却凌驾于万物之上。他神似王小波笔下那些大智若愚的男主角,有着一种尼采崇尚的“杯具式的乐观精神”。——他的乐观,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相反,是通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大方地理解别人套上他头上的反派帽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

  “好好地活着”在那个自我作贱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秦书田不是一个揭竿而起的英雄,他选取“自保”,保住了良知,保住了幸福,保住“人心不死”的期望。

  二十年前的刘晓庆,很美。她扮演的胡玉音真是应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玉音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子,勤劳美丽贞烈。如果她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么,感情就是一汪滋润她的池水。但是,那个年代,美丽也是一场浩劫。起先是组织领导搅浑了她的初恋,之后“工作组”把她逼成了寡妇。胡玉音就似一朵被粗暴采摘的荷花,丢弃于坑洼的石板街,无助,绝望,迅速地枯萎。

  所幸秦书田的陪伴,他用细水长流的关爱,甘露般地滋润了玉音的生活。——这才叫“泡”妞,让那万念俱灰,日渐枯萎的心又在感情的浸润下丰盈起来!

  影片给了他们的感情一段很长的特写,从萌生,到死心塌地地相爱,无人打搅,与世隔绝,只属于两个人的甜美秘密。看着玉音的脸颊渐渐粉嫩水灵,就明白,这朵美丽的芙蓉又含苞欲放了。

  应对幸福的第三次浩劫,玉音坚强了很多,孩子与丈夫都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冷眼看待命运的不公,只为了那个“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承诺,卑贱却又脱俗地活着。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芙蓉镇》给我的感觉很写实,父辈们更是深有体会。

  谢晋是中国电影史上泰斗级的人物,他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数以亿计观众的承认和喜爱,被海外影评家们誉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谢晋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他曾说过:“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期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就是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谢晋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执导了著名影片《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好处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总的来说,《芙蓉镇》仍然是一部谢晋式的“哀而不怒”的电影,但在当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却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清算的热情。它是一部资料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述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持续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

  我深以为,在任何状况下,人都不就应放下某些价值,例如对智慧的渴望,对良知的守护,和最重要的,对趣味的追求;而且,良知和乐趣,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是站在“人”的角度叙事的:秦书田固然憨厚,但也不乏趣味和小聪明;李国香作为政坛的“不倒翁”(在国产电影中,这样的安排很少见),也会说出“脖子都没有洗”(这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生活腐化堕落”,反而会理解这种人之常情);黎满庚的老婆固然看胡玉音万般不顺眼,也会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有的人物都显得丰满、可信。

  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大雨中,姜文对已经被打倒,挂着一双破鞋的李国香,很正经又略带结巴地说,“你,也是人!”

  80年代的电影尚且能讲叙这样简单的道理,但是90年代以后呢,除了铺天盖地的厚黑学、成功学,就剩下空荡荡的“法律”和“制度”之类伪命题了,唯独不见的,是那个“人”字。

  回首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还历历在目。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但就应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带给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芙蓉镇》最后,玉音拿回了被没收的钱和房子,但是有些东西,有些人永远也不会回来。最后,以前的酸楚能够被简单的调侃,欢笑背后,却是斑斑泪迹最后,生活还将继续,阵痛后的新生命,终会走向成熟。

  芙蓉镇影评精选(六):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力作,《芙蓉镇》对历史的反省与指控,对自“四清”至“文革”中人们普遍所遭受的伤害的揭示,都被认为是极具批判力的。而导演谢晋自《天云山传奇》中所显露出的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在《芙蓉镇》里到达了成熟。然而《芙蓉镇》里显而易见的"性"心理剖析的光芒,在影片诞生初期是被评论界对影片的历史批判力的赞颂所掩盖了,而在其后对谢晋电影的倒戈和批评中也渐渐地不被人提起。

  胡玉音(刘晓庆饰)的美貌是《芙蓉镇》里的一个重要的“叙事功能”。只有在红火的米豆腐生意加上胡玉音的美貌,才构成了老处女李国香、二流子王秋赦的嫉妒与艳羡,情节冲突得以产生。

  “性”的张力在《芙蓉镇》的故事发展中无处不在。

  胡玉音夫妻红火的生意对面便是管理懈怠的李国香任经理的国营饮食店,而另一鲜明的二元对立自然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美貌与丑陋。李国香很显然对退伍军人现为粮站干部的谷燕山眉目传情,但老光棍谷燕山对这个女人似乎视而不见,而对胡玉音则是格外的热心肠。所以对李国香来说,胡玉音实际上是对她作为"女人"身份和幸福的侵犯和阻碍。

  而从后面的情节我们能够明白,谷燕山因为打仗时受伤失去了睾丸,是个没有性潜力的男人。表面上读解,谷燕山与胡玉音、李国香之间就应不存在什么"性"张力,但其实这恰恰是谷燕山压抑着自己的性爱把对胡玉音的感情转化为一种父兄之爱的绝佳反证。

  所以就不难理解谷燕山被李国香诬陷与胡玉音有肉体交易时感受到的痛苦,这是一种情感保密、私人领域被侵犯的痛苦。这样一来《芙蓉镇》历史批判力的深度也陡然上升,"四清"也好"文革"也好,种种大革命群众运动的天生缺陷就在于对私人领域的监视和否定。

  而李国香也在借助政治运动的力量,在合理合法的外壳下,惩罚了“情敌”胡玉音与背叛自己的负心男人谷燕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国香在文革中被批斗时查抄出来许多"男人的东西",脖子上挂上破鞋游街,李国香痛哭流涕,尝到了被侮辱的滋味。这一段和谷燕山被诬陷的情节恰恰构成一种互文本关系:李国香诬陷谷燕山,和红卫兵批斗李国香其实都是对“偷窥癖”(并且抓获罪人)的满足的行动后果,但却都是假借正义公正之名。因此实际上最不人道主义的事情就是对私人情感领域和保密的侵犯。所以《芙蓉镇》批判的矛头就绝不仅仅仅是“运动”了,而是人性。

  “性”张力的显现也集中表此刻王秋赦的身上。在故事的开端阶段,在一个关系镜头里我们就看见王秋赦对胡玉音性感的乳房的垂涎。而在正常的社会秩序里二流子王秋赦是无法得到性满足的,因此透过政治运动改变社会秩序和自身地位是王秋赦的直接目的。所以,在已成为镇领导的王秋赦听说秦书田要和胡玉音结婚时大怒,问秦书田:“难道你和她睡了?!”恼羞成怒地把秦书田判刑。

  而王秋赦与李国香的二度合作,也建立在二人性关系的建立之上,尽管这段情节的交代是模糊的、潜台词的、暗喻的。王秋赦把自己收拾打扮精神来讨好李国香,开始李国香只是矜持地述说革命话语,待二人拥抱后,李国香说:“没洗脖子。”可见李国香早已经明白王秋赦的心意,两个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政治宽赦和为共同革命事业工作的外衣保护下,老处女李国香和光棍王秋赦的"性渴望"的到了些许的满足,也能够反过来说,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性结合也构成了政治运动上的一股势力,在谢晋看来,政治运动都是能够用"性"的问题来做个人化的解释的。

  记得那次看《芙蓉镇》,看到胡玉音(刘晓庆)和秦书田(姜文)依偎细语、相拥而眠的时候,一位朋友就说:“感情还是很完美的嘛!”其实我也觉得王秋赦和李国香拥抱的那场戏也满富于人性味道,对于这两个用冷漠的政治面孔异化自己的人来说,人性底色的外露,哪怕是参杂了一些猥亵,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里脆弱的部分。

  芙蓉镇影评精选(七):

  说起《芙蓉镇》,之前在高中时看过这本书。这次能够在毛概课上看到谢晋导演拍摄的电影,很激动。电影很尊重原著,很真实,演员的表演很到位,很有那个时代的感觉。我父母是在文革中的富农,所以我对这些事不陌生,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现代的人就应多看一下那个时代的作品,看一看历史中,人性的善恶。

  《芙蓉镇》是一部形式与资料俱佳的作品,这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的描述了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持续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整部电影,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性的贪婪。影片中处处可见对立,比较,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这一切编织在一齐,浑然天成,气韵非凡,为影片注入了活力,观看电影,就如身临其境,完全被情节所吸引。

  影片中描述了很多人物,故事的主角胡玉音,待人诚恳,透过自己的劳动盖了一间瓦房,却被说成是富农婆。丈夫被害,自己孤苦无依,受尽迫害。在拨开云雾见青天后,应对以前迫害自己的王秋赦,不计前嫌的端出两碗米豆腐,人性的善良体现的淋漓尽致。物伤其类,这一比较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善大于饿,我们无法否认人性的贪婪,像王秋赦,这位与阿Q颇为相像人物,运气却比阿Q运气好得多。他大字不识,全靠根红苗正,三代贫农,成为“运动”主角。但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他的命运也离不开“运动”,当运动结束。一个象征性的镜头,一座房子倒了。那是王秋赦的房子,他也变成了傻子,整天敲一个破锣。在那人的叫喊中,提醒着人们那一段历史。说到那里,不得不说另一个人物,秦书田,这个乐天派。他的语言有时候逗人发笑,就像在他和胡玉音有了孩子之后,他去求王秋赦。王秋赦说他们是黑夫妻,他很高兴地在自己门上贴出对联“两个坏分子,一对黑夫妻”。胡玉音悲哀地哭,他却安慰道:黑夫妻也是夫妻,他们这不就等于批准了吗这话让人发笑,但是心里却会涌起一种心酸,人都活到这份上了,不禁生出一丝悲凉。电影就在这时把你加入其中,让你感同身受。当结束时,秦书田在船上遇到反面女一号,李国香,秦书田说了一

  句话,你,也是人,好好过过人的日子吧。

  让我感动的,是那里淳朴的民风,人们相濡以沫。相比于其他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更为善良。尤其以谷燕山为主,他是芙蓉镇最后一课没有倒下的脊梁。这个老革命,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是在文革中。他糊涂了,好人被打到。于是他挺身而出,自己受到很大的牵连。尽管这样,但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影片中出现的,胡玉音和秦书田结婚时,没有人敢去,他却去了。做了证婚人,让这段婚姻完满。当胡玉音挺着大肚子,在街上扫雪时,也是他在帮衬。甚至到胡玉音生孩子,他拦下车把胡玉音送到医院。能够说他是胡玉音的恩人,而最可贵的是在那种环境下。他仍然不失做人优雅与善良,这一点黎满庚却没有做到。他是胡玉音的恋人,因为他的懦弱,两个人最终分开。但是,总体而言他还是个好人,在他身上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人的怯懦,还有人的善良。他为此痛苦,是一种善良的体现。

  始终记得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是这一句惊心动魄的台词。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人性,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年轻一代在这样的情节面前,也许会目瞪口呆,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但是三十来年!《芙蓉镇》扯开的,就是这一段尘封的记忆,那一道历史烙下的痕迹。这部电影不同于此刻的一些电影,没有真实反映人们的生活,人性的探讨。记得电影里有一些细节,像王秋赦从北京学习回来,从酒席上拿了一个肘子吃,当大家让他表演时,他把肘子给了身边的人,然后把沾满油的手在衣服上擦了一下,就开始表演。所以说,即使在运动中做了领导,但是本身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这一点永远也变不了。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否则疯子还是只能是疯子。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当运动结束,被社会需要的人又开始劳动,芙蓉镇又是一片生机勃发。秦书田被邀请去做文化馆长,但是他拒绝了,然后就和胡玉音在一齐生活。我想说的是,别人眼中的幸福快乐终究是别人的,我们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有时候,社会现象和物理现象一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基于物理学方面的复杂性中,有一种现象叫“涌现”。简要地说,就是十分简单的元素和行为,透过互联通,自组织,构成群体行为后,出现的一种组成它的个体不具有,也无法控制的现象。人类社会亦是如此。这种现象也体此刻这部影片里,虽然导演也许没有刻意安排。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能改变的事情很少。所以,能做的是活着,适应。像影片中说的,“活着,像牲口一样的活着”。从影片里我们看到了,人的坚强,不屈。在泥泞与挣扎中活着,不得不佩服人性中的伟大,一股坚强的意志力让他们活着。当人无力与社会抗衡的时候,当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要“要象牲口一样地活下去”。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它意味着,务必有强大的控制力,忍耐力,也意味着,相信这样的低谷会过去。纵观整部影片,原作品和影视作品到达了完美的融合。没有太多的政治观念,只是人性的展露与批判。《芙蓉镇》这部作品,就像是平缓深远的歌声

  ,勾勒出历史中的原乡。将人性的善良传送到远方,那歌声的画卷缀满了血色的梅花,

  然而这梅花也终究是点缀,让人惊悸,继而木然,旋即平静。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是这样活下来的,于是血色的梅花淡出。留下的是满卷的青山流水,在那里生活的是那些坚韧的生命,目送逝者远去。

  芙蓉镇影评精选(八):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好处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向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用心"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忙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一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

  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齐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忙,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最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最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他敲着破锣,终日嘶哑着嗓子叫嚷:"运动了,运动了"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