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祝福》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6-24 17:27:20

  《祝福》是一部由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执导,Kanokporn Tongaram / Min Oo / Jenjira Jansuda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祝福》观后感(一):哭倒在極樂森林

  電影一結束,哭紅雙眼,感同身受的巨大孤獨,我被看穿。

  廣闊無邊的森林,性趣高漲滿溢,川流不息,野性的探尋,曖昧撫慰,肉體諏嵆绨荩瑹o限歡愉;陽光溫暖包圍,眼淚凝聚渴望,而後瀰漫如煙;恍惚騷動,清醒的意志如浮雲飄蕩───我們的身體亦有座極樂森林,供盡情放縱。

  導演真實而精準呈現寂寞的本質,氣韻恢弘,內心底層的情感洶湧而至,無法抵擋、掩飾,只有興嘆。

  K說看完此片後,更加確定自己喜愛導演;我亦有所感,甚愛。

  阿比查邦與蔡明亮全然無關。

  《祝福》观后感(二):阿彼察邦的诗意瞬间

  前四十分钟昏昏欲睡,而后音乐声起,字幕拉开,整部电影渐入佳境,由城镇的低沉乏味,转至自然的明亮轻快。阿彼察邦对城市/自然的态度,也由电影剧情音效等各方面设置映射出来。

  一个懒洋洋的午后,山顶野餐,溪边戏水,啪啪过后,蝉声益躁,沉沉睡去。

  阳光透过枝叶的阴翳,片片洒落下来。

  日常生活的平静与绝望,压抑与厌倦,都在这一刻得到消融。

  ——

  常有人将阿彼察邦与蔡明亮作比,将洪尚秀与侯麦作比。但其实就电影结构这一层面,阿彼察邦与洪尚秀亦有共同处。洪尚秀电影中常设置二元结构对比,所谓“有差异地重复”,阿彼察邦也有类似处,就本片而言,则以45分钟音乐声起字幕拉开为界,构成两幕鲜明的“城市/森林”对比结构。

  不独《祝福》,其他影片如《恋爱症候群》(百年前与百年后的医院对比)、《热带疾病》(现代都市与森林变虎传说)、《幻梦墓园》也如此结构。

  《祝福》观后感(三):不是花招

  虽然不如《热带病》,但依旧激动人心。

  开篇40多分钟的“序曲”之后才在音乐声中出字幕,影片才算是正式开始。我觉得那不是玩花招,之前确实是序幕。沉闷、乏味、单调甚至可以说压抑的现实生活足足被展示了40分钟。随着音乐响起,离开城镇……不快被一点点抛离。从进入森林那一刻所有的人都似乎有了神性。

  得感叹导演的艺术敏锐。只是两个非专业演员,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居然营造出了伊甸园般意境。

  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关于丛林的意念是导演独有的。同样是丛林,黑泽明、科波拉、阿彼察邦拍出各不相同的感觉。

  在简介里看到了导演阐述。导演的工作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真理”并表达出来。于是,哲学家的思维和艺术直觉缺一不可。

  两个女人在河水里给“明”涂油那一段象极了宗教仪式,“施洗”?“献祭”?……那一段可能意图太明显了。不知道导演的信仰是什么?或者只是泛神秘主义吧……

  语言文字都是理性的,电影不应该是理性的,所以电影不能用“说”的。看到两个公交司机在路上交错时互打招呼被感动和一只蚂蚁终于拖着一粒米爬上土坡被感动……这些都说不出来,只能靠导演去传递……有时平淡无奇,有时能震动宇宙,这是导演功课。

  《祝福》观后感(四):失语

  《祝福》又名《极乐森林》是阿彼察邦的第二部长篇作品。但其实这两个名字,都不是泰文名直译,泰文名直译过来应该译作“最爱”,而英文名Blissfully Yours的直译应该是“你的幸福”。

  揣度片名,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思的事情。片名,就好像人名一样,它在无形中,赋予了影片给人的第一观感。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译名,是阿彼察邦所有7部长片中,译得最差的一部,因为无论是“最爱”还是“你的幸福”都和现在的译名感觉差太远。

  阿彼察邦的电影创作,像是经历过一次雷劈,前后的变化非常鲜明。2009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以前(也是这部作品让他名声鹊起),他的作品叙事结构都是两段式,2000年的《正午显影》是纪录与虚构交织,2004年的《热带疾病》中间横切一刀,故事随着男孩走入森林变成了带有神秘感的表征叙述,而2006年的《世纪症候群》有着前后鲜明的乡村文明与现代文明划分,而这部2002年的《祝福》,在开场40多分钟之后,才正式出现片头字幕,女主人公开着车带着男主人公驶向森林深处,第二段故事,将在那里上演。从《布米叔叔》之后,阿彼察邦的叙事结构发生了改变,没有了分段,却有了时空穿越,并且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转换更加自由与随性。而也是从《布米叔叔》开始,阿彼察邦开始直接地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他的政治意见,尽管,军队、士兵、幽灵、医院、森林等意象在之前的作品中就已经反复多次出现,但是,直到《布米叔叔》,阿彼察邦才真的开始有所指。据导演自己说,在政治表达方面,他非常受本尼迪克特(代表作《想象的共同体》)影响,而他与本尼迪克特相识并接触是在08年前后,正是筹备《布米叔叔》期间。

  每一部影片,我都会挑取最能代表这部片子的台词放在题图,但是《祝福》我找不到。这可能就是这部片子的风格,失语。

  碎片化的日常对话,几乎不成系统,偶尔几处完成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主人公的信息,一个工厂年轻女工,结识了一位缅甸偷渡过来的男青年,这个人皮肤不好,不能照强烈的光。女工经常会把这位男青年委托给年长自己一些的女同事照顾,并支付一定费用。而那位年长的女同事,想要和丈夫再生一个孩子,但丈夫似乎没那么情愿。

  三个人物关系鲜明又暧昧,尤其是后半段二女一男在水里充满肉欲的戏和结尾最后被压抑的情欲戏,而全戏的情绪爆发点都集中在最后那个女主人公对着镜头哭泣的那几秒钟——有人说,那是在模仿蔡明亮的《爱情万岁》,我觉得完全是两种感觉,阿彼察邦讲的不是关于爱情,而欲望。

  男主人公健壮完美的身材,非常容易引起欲望幻想。阿彼察邦从来不会隐藏自己对于身体肉欲的鼓励,几部片子都有有关性鼓励/生殖崇拜的赤裸展现镜头,但又非刻意,而是不经意间带出,反倒给影片增添了原始生命力的神秘感。

  影片中,年轻女工对男主人公的欲望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和丈夫在森林欢愉一半被独自丢下的年长阿姨就显得有些凄惨。当她一个人在河岸边,而另外两人正依偎相靠在不远处时,她内心的焦灼情感是非常微妙的。就好像一旁食物被蚂蚁爬满一样,此刻的她有着对身后男性隐秘却呼之欲出的欲望,却无法言说,所以她会抽泣。而年轻女工的哭,本质上也是源自欲望无法满足,年轻女工在各种给男主人公性暗示的情况下,依然没有被推倒,在影片最后,玩弄男主人公的时候,导演甚至没有给男主人公面部镜头,这不妨解读为男性欲望缺席的体现——阿彼察邦是公开的同性恋,所以,我以为,他根本不会去书写异性之间的爱情。所以,如果认为这是一对年轻男女“跨国恋”的故事,可能真的是没看懂吧。

  影片最后出字幕,男主人公去了曼谷找工作,年轻女工和男朋友在街边卖米粉,年长的那位去做了临时演员。导演一定不是随便按了这么个结尾的。除了表示这段“隐秘之乐”成为了过往外,或许还隐藏了这样一层含义:回到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是麻木的,欲望丢失的。这一点或许在男主人公身上可以更充分读解,他从缅甸过来泰国只是为了可以挣更多钱,他没有什么精神追求(他说他有很多朋友不识字但也能挣很多钱)也没欲望表达(对性无感),他被异化做了现代生活的物质机器,他只希望可以工作挣钱。

  还有一处是值得留意的地方,男主人公学写的泰文和画画以涂鸦的方式插入在影像上方,非常可爱随性,在艺术形式和主题表达上有何独到之处,我还需要时间去思考。

  自然光、环境音、长镜头等等,这些构成阿彼察邦影片风格的艺术形式就不再这篇中多言了,希望可以在我的论文中,将他的几部长片,系统性地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性分析。

  当然,也期待阿彼察邦2018年的新片,这是他第一次在泰国以外地区拍摄影片,因为泰国本土环境实在是不适合他继续创作与自由表达了。不知道这部影片是否会传承他一贯的语言特色,又是否会因为地点的改变,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质感。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