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动漫业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这令每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
五千年间,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一段段开天辟地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留给人们的财富力量愈加显现。在我国的历史中,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曾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世界上扮演着一个令全人类瞩目的焦点。而后,战乱与政治风波使我国的文艺创造走向了一段停滞的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文学艺术迎来了崭新的时代。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挥洒着汗水,努力使中国文艺界与世界接轨。可面对美国,日本与欧洲各大文化强国的挤压,中国文化事业显得毫无生机。巨大的压力使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迎风直上,创造了一部部颇具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等作品,其中融入的中国本土特色与风格,无不在向世界显示着中国动漫业的崛起与方向。
在经历了一段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道路后,新生一代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振兴的大旗,更多富有激情的文艺工作者开始了崭新的奋斗,可令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艺发展的道路竟走上了一段前途暗淡的道路——模仿。
美国、日本动漫发展触角的延伸使更多的中国动漫与电影爱好者迷恋上了充斥着文化推销与文化侵略意味的异域文化。进而导致了更多的年轻人误以为模仿能够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尚未填补的漏洞,一浪起,便一浪高过一浪,衍生出的一部部动画与电影作品使中国文化产业看起来与世界“接上了轨”。
中国人在模仿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其硬件上的短腿,模仿虽有失颜面,但不断的滞后更加使文艺工作者难以接受,在此同时,硬件与技术的学习给中国文化界“脱贫”与“重生”埋下了一笔极有价值的储备。
中国相对于外国,具有先天的文化发展优势。
广阔的人才市场,到位的器材设备,丰富的外界交流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中国文艺工作者们最常挂在嘴边,中国人心里最清楚的东西,也是我们最为有力的武器——文化遗产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外国人对中华文化顶礼膜拜,乃至卑鄙行窃的时候,我们所作出的回应只是自满与骄傲,朋友们那!中国需要富强,需要在世界民族之林获得一片自己的天空,我们愿意一直躲在别人的庇护之下沾沾自喜吗?你不会,我也不会,整个中国都不会。中国人有自尊心,他甚至比任何民族的自尊心更加坚定,因为,在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着自豪与智慧的血液,不是没有,只是你没有发觉或没有去利用。
中国文化发展犯下了两个错误:自满,模仿。
最近,我看了许多中国的动漫与电影,相比较美国大片与日本动漫,我发现了许多细小的问题。举一个例子:在日本动漫中,常常出现许多小人物成为主角,他们原本几乎毫无长处,经过无尽的磨练后最终成为了光彩夺目的英雄,如《火影忍者》中的漩涡鸣人,《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在中国动漫中,则常常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为歌狂》中的叶枫,楚天歌。我认为,这种意识上的差异显示着两种同根却不同形的文化语言,日本文化崇尚反抗与奋斗,中国文化崇尚无尽的权利与掌控。这种差异,源自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权力传承,源自日本颇为成熟的农民起义思想。而这种差异的出现,正是中国文化发展极具借鉴意义的历史资料。
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民族节日注册风波使得中国人迅速扎紧口袋,牢牢地保护着自身财富的所有权,骄傲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是应该一成不变的“平移”文化的形态,还是更具创造性的改造它,推陈出新?
我想,是该中国人想想的时候了。